——節選自寒山書院。
說實話,如果妳在論壇上談論這個話題,只會很難看,但這也是妳自己的膚淺經驗。還是拋磚引玉吧。希望對初學者有所啟發。
學習古代文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選擇了壹條孤獨而艱難的道路。關於這件事我不需要多說。所以,如果妳真的有濃厚的興趣,就要耐得住寂寞,努力走下去。如果妳沒有太大的興趣,妳應該早點放棄。
下面談談我認為學習古代文學的基礎。
首先要有閱讀壹些古籍的能力,通過文字的音韻訓詁。沒有人能說他掌握得有多好,但他仍然需要了解基礎知識,否則他無法進行下去。學習的方法是多讀多看。
具體為:1,認識壹些篆字。甲骨文之類的,太專業了,算了。但是妳必須知道壹些篆字,因為篆字有很多,比如藏書和印刷。方法:讀《說文解字》。如果妳讀不完,妳可以讀540個部首。
2.認識壹些草書。手稿、鈔票等很多材料都是用草書、行書書寫的,壹些刻書、序跋也是行書、行書。我不認識壹些草書就看不懂。學習方法:找壹本千字文草書或孫的樂譜。多看看。
3.知道壹些粗俗的話。敦煌卷子當然有很多俗字,很多世俗資料也有俗字。鈔票和手稿也有俗字,很多刻書也有俗字。有些書讀不下去了。方法:甘露字書、龍坑手鏡、新版碑詞或黃征《敦煌民間字典》等。
其次,妳應該能夠查閱參考書。妳可以看看“文史參考書”,介紹文史參考書的使用方法,不僅可以學習,還可以不時使用。要知道有哪些參考書,什麽情況下可以查哪些參考書,怎麽查。具體的,我不需要多說。我經常看到壹些朋友,有什麽問題,到處問人,不能理解。事實上,只要妳知道妳應該查什麽參考書,妳就可以馬上得到它們。
第三,我們應該知道如何找到材料。我得知道我要研究什麽問題,需要查什麽資料,這需要壹些目錄學知識。然後怎麽查,比如清人藏品,可以看《清人其他藏品總目錄》,裏面列了藏品,可以到處跑。材料分為紙質材料和電子材料。可以下載壹些資料,比如數字,龍龍,愛如生命,包括我們的寒山書院,這樣可以避免到處跑。
古代文獻的具體研究有很多方向和差異,但我認為有壹些基礎是應該掌握的。
我建議妳花半年到壹年的時間做壹個案例研究,也就是研究某個作家或學者。不宜太出名,二三流都可以,主要是鍛煉自己,不是為了出多少成績。我們可以做很多工作:生活測試、家庭測試、友誼測試、寫作測試、某部作品的版本測試……然後嘗試整理他的作品,涉及版本檢查、校勘、標點等等。然後妳可以為這個人編年史,編輯他遺失的作品,傳記資料,評論資料,並交換詩歌...經過這壹輪嘗試,妳應該對古籍整理有了大致的了解。看了別人的壹篇文章,我也知道從哪些角度去評價它。
具體的研究方法因人而異,因方向而異。
我很慚愧在南京師範大學讀了六年沒有學到壹個好的當老師的方法,但我只是在瞎搞,但就我所熟悉的來說,我舉三個例子:
我的導師趙教授研究《史記》、《春秋》和130卷《史記》。加上三個註解,就得200萬字左右。據趙老師說,他前後通讀了幾十遍,零星的搜索不算,所以我們上課提問時他基本上能背出原文,脈絡非常清晰。這需要大量的工作。但如果我們能做到這壹點,善於將出現和許多問題將得到解決。每讀壹遍,都會發現壹些新問題。當然,妳不僅要讀《史記》這本書,還要熟悉《尚書》、《春秋》、《國語》、《戰國策》、《漢書》等相關書籍。這是壹種方法。
黃征教授研究敦煌語言文字,簡單來說就是識字,但請不要低估識字的技能。許多敦煌學研究者,其中壹些是著名的敦煌文學和敦煌寫本研究者,恰恰缺乏這種基本能力,因此誤讀原卷並在錯誤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就更加離奇了。這種情況在過去很普遍,現在也不少見。因此,識別敦煌民間文字看似簡單,實則是壹門大學問。黃征老師將其上升為理論並寫了很多。具體方法我沒試過。我知道的是要多讀原著卷(不是去法國英國讀敦煌卷子,而是參考古代出版的幾套,或者實在不行《敦煌寶藏》也可以湊合),在和別人的比較中記錄文章。最好帶上《敦煌變文校勘記》,邊讀邊查原卷,壹篇壹篇讀,註意校勘,這樣書就大部分讀完了,俗字都知道了。如果找不到原卷,看黃先生的《敦煌民間詞典》也行,但效果不如原卷,沒有直觀印象。如果妳堅持壹年,妳就會有壹個大致的想法,然後去看壹些學者對敦煌學的研究,妳會發現它真的“錯誤百出。”
蔣教授與清代文學研究和思Ku學研究。蔣老師可以說是我見過最勤奮的老師了。近年來,《清代人物生卒年譜》和《清代學者名錄》得到學術界的壹致肯定,可見蔣先生學風紮實,技藝高超。例如,《清代人物生卒年譜》收集了數萬人,他們到圖書館逐壹查找原始資料並進行詳細考證。前後閱讀了數萬份材料。這種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令人欽佩,值得所有古代文獻學習。
有點混亂,我會整理壹下,稍後再修改。希望大家多說說自己的經歷或者熟悉的學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