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的焦點是Tik Tok確實是中國最大的信息平臺之壹,但信息是否等同於知識,信息平臺是否等同於知識平臺值得深思。Tik Tok的大部分內容顯然不是知識類別,而Tik Tok顯然不是知識平臺,充其量只是壹個信息平臺。1.首先,柏拉圖認為壹個陳述可以被稱為知識,必須滿足三個條件:被驗證、正確和被人們相信,這也是區分科學與非科學的標準。比如抖音的短視頻內容沒有原創保護,機器推薦偏向同質化的熱點內容,導致創作者愛追風、帶熱點內容,不僅抄襲,而且很多內容根本沒有經過驗證。2.其次,從用戶對平臺內容的關註焦點來看,Tik Tok用戶對娛樂信息的關註度明顯高於知識內容。3.最後,從平臺屬性來看,Tik Tok平臺主要提供娛樂信息。首先,在短視頻平臺競爭的下半場,內容為王的力量開始顯現。其次是進壹步完善商業變現方式,增加知識付費和打賞收入;而且以“知識”為名,也有利於提升品牌美譽度,贏得輿論支持。特別是在監管日益嚴格的基礎上,輿論對純娛樂信息平臺的認可度和容錯率很低,加上“知識”的中和,平臺壓力會相對較小。最後,是爭奪下壹代用戶。畢竟,父母肯定不希望他們的孩子為了娛樂而刷Tik Tok,但如果刷Tik Tok可以提高他們的知識,孩子們花在玩Tik Tok上的時間預計會增加。盡管有很多好處,但Tik Tok要讓這個平臺貼上知識標簽並不容易。經濟學中有壹個著名的路徑依賴理論,意思是人類社會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具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壹旦妳進入了某種路徑,妳可能會對它產生依賴,它會在慣性的作用下不斷加強,以至於妳無法走出。企業發展也有路徑依賴。在既得利益下,企業會本能地復制過去的成功經驗,建立匹配機制,尋找相應的人才,而後者會進壹步加深企業的惰性,使其走到黑。例如,在Tik Tok的運營和發展中,絕大多數Tik Tok平臺內容創作者將短視商品和廣告作為變現手段,即使他們創作了知識內容,他們也有很強的銷售目的。例如,許多保險賬戶分享保險知識主要是為了銷售保險,而不是普及知識。他們難免會自吹自擂,把自己的知識說成是“歪的”。如果這被認為是知識內容,那麽淘寶應該被視為最大的“知識平臺”。畢竟,許多產品細節的利弊都很到位。可以看出,Tik Tok推動音樂社區的心要比推動知識社區的心強得多。
再比如,我們只聽說過Tik Tok神曲和Tik Tok的同款產品,卻很少聽說過“Tik Tok的知識同款”,因為當知識內容創作者還在以平臺補貼為主要收入時,那些受歡迎的Tik Tok同款產品已經賣瘋了,那些更搶眼的V廣告費用已經比天高了。創作者和平臺是否願意越走越遠,願意為知識而不是“五鬥米”低頭?
總之,Tik Tok希望通過知識內容提升平臺產品的價值和張力是值得稱贊的,但它是否有能力充當知識普及平臺還有待觀察。作為壹個短視頻平臺,如果它以“知識”的名義假裝禮貌沒有關系,但如果將知識普及的重任交給目前的Tik Tok平臺,這將是有辱禮貌的,這讓那些專門從事知識的平臺和創作者感到尷尬。讓那些在網上研究網站知識的用戶為之惋惜?
#專欄作家#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曾玲玲:科技告訴我們,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TMT新媒體“鈴聲”創始人,《移動互聯網+新常態下的商機》《趨勢革命:重新定義未來四大商機》作者之壹,《網絡名人經濟學》作者之壹,《商業》等多家雜誌撰稿人。關註SaaS、智能硬件、互聯網金融、O2O和新媒體運營方向。
本文原載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