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是李喬的五行詩;
能吹落秋天金色的葉子,能開出春天美麗的花朵。
刮江面可以掀起幾千尺的巨浪,吹進竹子可以使幾萬根桿子傾斜。
這是壹首入不了韻的五行歌,賭的是平水韻的“六麻”部分。既然取了“劉媽”部,說明當時“謝”的元音應該是“A”,也就是說和“華”押韻,那麽自然要發“夏”的音。
杜理科·穆的《山行》,也與“家”和“花”押韻:
遠至寒山,石徑斜,人在白雲生。
駐足坐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還有韓逸的《寒食》,也與“家”“花”“斜”押韻:
暮春時節,長安城內處處歌舞,落花無數,寒食節的東風吹在皇家園林的柳樹上。
夜幕降臨了,宮殿裏忙著點蠟燭,煙霧飄到了王子和侯爵的房子裏。
還有劉禹錫的《五壹巷》,也是用這三個字作韻:
朱雀橋邊有些雜草開花,武夷巷口只有夕陽。
王導和謝安屋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都是格律詩,充分證明了當時的“斜”字就是讀“夏”。今天的專家為了省事,直接把“夏”的音從字典裏去掉,美其名曰標準讀音,實際上會造成孩子學習傳統詩詞時的誤解,甚至會讓壹些人認為詩詞不押韻的習慣自古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