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孩子們可以閱讀簡單和基本的單詞。

孩子們可以閱讀簡單和基本的單詞。

識字是兒童需要跨越的壹個障礙。雖然單詞遲早是要學的,但是妳是否有很好的基礎,對單詞的理解是否深刻,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和成長都有壹定的影響,所以這不是壹個可以隨便應付的過程。

但其實在教孩子讀書的時候,多瑪也走過壹些彎路。有些彎路可能很多父母朋友還是會走的。多媽說幾個有代表性的,希望家長朋友們可以繞開。

以奶奶為主力的“讀圖法”

我個人不提倡過早的幼兒識字,尤其是生硬的“讀書”。

原因眾所周知:語言學習必須通過聽說進行充分積累,才能順利進入讀寫階段。我們不能不聽不說就直接要求孩子讀寫。

但誰都能理解老人的心思,壹個字:急!

真心希望孫子智商超群,為那群寶寶驕傲。提前買了壹堆圖片和文字對應的大牌,很常見。在“蘋果”二字旁邊,我有壹張紅色的蘋果圖片識字卡。如果沒事,我就指著字教孩子認字。

我為此很頭疼,也和父親壹起做了很多老人的工作。當奶奶也發現這樣事倍功半的時候,就放棄了讓幼兒“讀圖”。

雖然那段時間,孩子認識了軍棋和象棋上的所有單詞,但我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麽了不起——沒有發散性語言灌輸的死記硬背,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幾乎毫無用處。

單詞識別敏感期的“指讀”

孩子在四歲左右開始對漢字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經常指著繪本或者廣告牌上的字,問這是什麽,是什麽,什麽意思。

我知道這是孩子讀書的敏感期,也就是該讀書的時候了。這期間,我們經常做的就是“指讀”。除了在外面看到廣告牌,我還會拿給孩子看。看繪本的時候,我也會給他們看簡單的文字。

在這個過程中,我註意到,當孩子們面對不熟悉的單詞時,他們最常問的問題是:“這是什麽意思?”

是的,孩子真正感興趣的不是單詞的發音,而是單詞的意思。如果不解釋意思,只是讓孩子記住發音,十有八九很快就忘了。

閱讀文字最好的方法是“追根溯源”

前幾天為了比較各種識字方法的優劣,又買了壹批書。其中收錄了網絡名人的《四五速讀》,花了500到600元上了壹堂“講道理”的視頻課,但親身經歷表明,更適合學齡兒童。

這些經歷讓我仔細思考了壹個問題:孩子學習漢字應該從哪裏開始?

我先從書架上翻出《說文解字》,沈思了壹會兒:

漢字的起源在於象形文字,而每壹個象形文字,最初來源於事物本身的形態,是壹幅有故事可講的圖畫。

孩子學習漢字,如果先通過形象圖片理解字的意思,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效果會不會事半功倍?

帶著這種想法,我問了幾個在高校教書的朋友,他們都同意我的觀點——讓孩子學會閱讀,最生動的方法就是追根溯源。

從壹個單詞的起源出發,讓孩子用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式去理解和認識這個單詞的意思,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記憶的難度,有助於孩子保持興趣。

時至今日,漢字中的基本字大部分是象形字和能指字,其他更復雜的表意字和形聲字也多由這些基本字組成。

只要孩子對這些基本詞匯形成了紮實的理解和認知,對以後擴大識字量有很大的幫助。畢竟只有理解了意思,才能內化為長期記憶。任何學科的研究都離不開這個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