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昌】【尚】
解釋:
【cháng】:1,光明。2.在古代,它指的是遮蓋下半身的衣服。
【尚】:1,衣服。?
原文:每逢艷陽天初,霜降之時,林中寒悲,常有高猿嘯,引悲,空谷蔓延,悲轉悠悠。於是漁翁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泣。”
秋天,每當初晴或霜凍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都顯得涼爽而寂靜。經常有高海拔的猿猴用長長的聲音鳴叫,它們的聲音非常蒼涼和奇怪。空谷中有猿猴鳴叫的回聲,哀婉婉轉,久久不散。故《三峽漁歌》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聲啼三聲淚滿衣。”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酈道元生活在南北朝和北魏時期,自幼喜愛遊覽山川,並收集了當地風俗、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創作了40卷《水鏡筆記》。
《三峽》(選自《朱》卷三十四《江水》)是壹幅著名的山水作品。作者用不到200字的篇幅描述了長江三峽的壯麗景色。全文由四段組成,即四幅挺拔的水墨山水畫。
關於作者:
酈道元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他決心為西漢末年桑琴所著的地理書《水鏡》作註釋。編纂時,他引用的歷史文獻資料多達480種(前人著作多達437種),其中包括109種地理資料和酈道元親自考察獲得的資料,以及漢魏時期的許多碑刻(這些資料大多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