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8的大躍進和隨後三年的經濟困難時期,儲蓄工作提出了為政治、生產和人民生活服務的方針。但由於受當時“* * *生產”之風和誇張之風的影響,通過片面強調服務的便利性、拆除櫃臺、以證代賬、依靠貼現和兌換等方式,儲蓄余額出現了不正常的漲跌。在同樣的自然災害下,1961年飆升至1502萬元,而1962年迅速跌至859萬元。通過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國民經濟方針,銀行重申了儲蓄原則,修訂並實施了新的規章制度,改進了工作方法,儲蓄工作逐步得到改善。6月1965儲蓄利率下調,壹年期利率調整為年化3.96%。但次年儲蓄存款余額仍達到2201萬元,是1.962的2.6倍。“文化大革命”期間,許多儲戶被查封、沒收和凍結,儲蓄現場工作中斷,儲蓄機構被合並和縮減,儲蓄事業處境艱難。但是,銀行員工仍然堅持政策,為儲戶服務,嚴格控制存款凍結,謹慎處理沒收的存款,保護儲戶的利益並贏得他們的信任。從1966到1971期間,紹興地區的存款余額每年都保持緩慢增長,只有1969略有下降。在1971這壹年,儲蓄利率達到最低點時(1的年利率為3.24%),儲蓄余額仍達到2856萬元。從65438到0972,中國人民銀行重申了參與儲蓄、支持國家建設的重大意義和保護儲蓄的國策,儲蓄工作出現轉機。1978年,全區儲蓄存款余額達到6900萬元,是1971年的2.4倍。?
自1979以來,金融部門已將發展儲蓄業務列為銀行的首要工作。1979年至1990年期間,儲蓄網點相繼建成和擴建,計算機櫃臺的應用,開辟了新的儲蓄類型,利率提高了7次(壹年期固定利率提高到11.34%),銀行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責任制。截至1990年末,全市共有儲蓄網點1085個,是1978個的2.25倍;全市儲蓄存款余額34.72億元,是1978的50.3倍;年均增長38.62%;農村儲蓄存款占全部存款余額的比重從30%上升到49%;儲蓄存款占存款總額的比例從30%上升到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