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瓜州》王安石
京口和瓜州只是壹水之隔,中山也只有幾重青山。
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可是,天上的月亮,妳什麽時候能帶我回家?
其中“綠”字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很有表現力。洪邁《容齋續》卷八曰:“吳軍士家藏其草。楚雲:“又是江南岸”。把'到'字圈出來,記'壞',改成'過',圈出來後改成'在'。將旋轉更改為“完整”。如果是十個字,就指定為‘綠’。筆者認為“要”“要”“要”“要”三個字都不理想,只有“綠”字最警醒。
這是因為前四個字只是從流動的風本身出發,貼著帶骨來描述看不見的春風,仍然顯得抽象,缺乏個性;“綠”字開辟了新的壹層,考慮到春風吹拂後產生的奇妙效果,從而將看不見的春風轉化為清晰的視覺形象——春風吹拂,百草初長,千裏穿江,壹片新綠。這顯示了春風的精神,而這種詩意要深刻得多。
2."在以前的深雪村,壹些樹枝昨晚開花了."鄭谷把和尚戚跡《早梅》詩中的“數枝開花”壹詞改為“壹枝開花”,於是戚跡拜鄭谷為“詞師”。
3.據元代盛儒子《書齋舊學筆記》載,張居軒有詩“水半流夜雨,樹初花,何處春來。”袁壹山認為,既然已經指出了“壹棵樹”,就不能說“在哪裏”是值得懷疑的,同時壹棵李子樹也絕不是早的,於是把“壹棵樹”改成了“什麽時候”。
關於反復修改文章的詩:
元代《藏泉集》柳的《四讓山詩》中,有壹首寫道:“青雲喜不作,休不歇。直到雪消,泉水自東流。”作者用生動的詩句描述了詩歌創作中提煉詞語的過程,提煉出最貼切的詞語後詩人的好心情。
詩人杜甫說:“對於人性,有許多優美的句子,文字並不令人驚奇。”
唐代詩人賈島以苦吟著稱,因“三年二字勝,壹曲兩淚”的感嘆而成為文壇佳話。
2.關於詩人推敲壹個字反復修改的故事翻譯賈島第壹次參加科舉,住在北京。
有壹天,他想起了驢背上的兩句詩:“飛鳥棲池邊樹,和尚月上敲門。”我想再用壹次“推”字,但我無法決定提煉這個字,於是我在驢背上誦經,伸手做壹個刻意的手勢。看到像他這樣的人,我很驚訝。
當時代理北京行政長官的韓愈,正帶著車馬在巡邏。賈島不知不覺走到韓愈的儀禮第三節,不停地打手勢。這不會被身邊的侍從推給韓愈吧。
賈島如實回答了自己得到的詩句,但又不能確定是用“誰”還是“叩”字,於是把眼前的事情拋在腦後,不知道如何回避。韓愈停下來想了很久,對賈島說:“用?敲門?字不錯。”
於是他們並肩騎著驢回家,壹起討論寫詩的方法。兩人戀戀不舍,逗留數日,韓愈便與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3.《如何作青》壹文中的變字,最能概括王安石反復修改詩詞的過程。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王安石做官時,進行變法,歷盡艱辛。他晚年定居中山,美麗的江南湖光山色撫慰了他疲憊困倦的心。他寄情山水,寫出了許多歌頌江南青山綠水美景的名作。
後來朝廷招他到北京做官。王安石帶著感傷的情懷乘船渡過長江,來到瓜州。船停了,回頭望去,可以看到河對岸的京口(今鎮江市)。啊,中山就在幾座山之外,只是我夠不著!王安石很失望,也沒辦法。他寫了壹首《瓜州泛舟》:
京口和瓜州只是壹水之隔,中山也只有幾重青山。
春風又來到了江南岸。明月幾時照我?
寫完後拿起來大聲念,把“要”圈起來,在旁邊記下“壞”字,然後閉上眼睛唱,拿起筆把“過”字寫下來,念了壹遍還是覺得不合適,改成了“進”。“春風再次入主江南岸”——“又是江南岸”?王安石搖搖頭。江南的春風沒有那麽犀利。他把“進”字圈了起來,放下筆,嘆了口氣,走出船艙。
洶湧的河水拍打著船舷,翻滾的思緒充斥著我的胸膛。遙望江南,王安石忽然想,何不改為“滿”。他匆匆走進小屋,開始把詩的第三句改成“春風遍布河南岸”他壹邊寫壹邊讀,剛寫完,他馬上把“滿”字圈了起來——是啊,如果江南是春風的“滿”,那還有什麽風韻和魅力!此外,春風看不見了,用“滿”來形容也不確切。
王安石反復修改,改了十幾個字,卻始終不滿意。直到“綠色”這個詞被想出來,這首詩才完成。沒有春風的痕跡,但是壹到江南就突然變綠,那麽突然,那麽自然。“綠”字描繪了江南春風的風韻,引出下壹句“明月幾時照我?”。愛情和風景融為壹體。
於是,“江南岸綠在春風”成了文學史上的名句,王安石苦心煉詞也成了文學史上的佳話。
4.筆者在瓜州期間反復修改的詩句是:春風是綠的,江南岸是綠的。明月幾時照我?(王安石《泛舟瓜州》)
詩中“綠”字運用巧妙,自古以來廣受贊譽。根據南宋洪邁的記載(《容齋隨筆》續卷八),王安石用了“至”、“至”、“至”、“至”等十余個詞,才最終選定“青”字。那麽,這個詞有什麽好的呢?原來“綠”這個詞是表示顏色的形容詞,用在詩詞中就變成了壹個具有色彩感和動感的動詞,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
從修辭上講,這是壹種心靈感應,也叫通感。壹般風只能靠聽覺和感覺來分辨,但春天風是宜人的,風是平穩的,吹在臉上不冷,耳朵是無聲的。現在用“綠”來形容,把不太容易傳達的聽覺和感覺變成視覺,即表現了春風的到來,以及從春風到江南水鄉的變化,給人壹種強烈的活力和繁華。
5.古詩詞中反復修改的詩詞有哪些?李寧隱居在唐家島。
悠閑地生活在這裏,很少有鄰居來,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荒野。鳥兒自由地棲息在池邊的樹上,僧侶們在敲門。
走過這座橋可以看到葉原迷人的風景,雲的腳在飄動的巖石上仿佛在移動。我離開這裏壹段時間,但我會回來,在約定的日期和我的朋友壹起退休。
=====================================================
和尚敲了敲月亮的門。當時賈導推了又敲,都拿不定主意。遇到韓愈,韓愈用的是敲門。這也是“推敲”壹次的來源。
苦澀的歌
唐作者:盧延讓
詩中不談事,詩中無難。
唱壹句,斷幾莖。
找天應該沒意思,搜海也幹。
不同的文章對作者來說很容易。
======================、
這首詩被描述為反復推敲的詩。
6.歷史上寫詩的時候,反復修改文字,推敲故事。
賈島是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詩人。苦音派是為了壹首詩或詩中的壹句話而獻身,不惜付出心血和努力。賈島曾經在幾年後寫過壹首詩。詩寫完後,他淚流滿面,不僅開心,也心疼自己。當然,他並不是每次成為資本都那麽努力。那樣的話,他就不是詩人了。
有壹次,詩人賈島騎著壹只瘸驢去拜訪他的朋友李寧,壹路上尋找壹首詩。全詩題為《李寧隱居記》如下:
與世隔絕,幾乎沒有鄰居,
草地延伸到沙漠花園。
鳥兒停留在水池邊的樹上,
和尚敲門。
過橋分色,
移石移雲根。
暫時回到這裏,
妳說話不算數。
背了幾遍之後,他試著把“推”改成了“敲”。他猶豫了壹下,於是故意在驢背上做了個手勢,引得路上的人又笑又驚。就在他入迷的時候,瘸腿驢撞上了時任長安行政長官韓愈(唐宋八大家之壹)的車。
韓愈問賈導為何闖入他的儀仗隊。賈島把自己寫給韓愈的詩讀了壹遍,卻拿不定主意是用“推”還是用“敲”再說壹遍。韓愈聽了,對賈島說:“我看還是敲的好。即使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拜訪朋友的時候敲門,說明妳是壹個有禮貌的人!此外,“敲”字在夜深人靜時又多了壹點噪音。而且,讀起來聲音更大。”賈導點頭稱贊。這次他不僅沒有受到懲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從此,推敲成了壹個流行詞,用來表示在做壹篇文章或做壹件事情時反復琢磨、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