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也被稱為恒沃,恒哥,姮娥,嫦娥,,易的妻子,因為偷了仙丹而升到了月宮。嫦娥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商代的卦書中。關於嫦娥奔月的完整故事最早記載於西漢的《淮南子蘭明訓》。每年,它成為中秋節。
東漢時,嫦娥與伊建立關系,嫦娥進入月宮後成了癩蛤蟆。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又回到了女兒的身上。?傳說嫦娥升到月宮是因為吃了長生不老藥,從此無法與家人見面。後來,在8月15日,人們會在院子裏放壹種類似滿月的小吃,以表達嫦娥對家人的思念。
在漢代的畫像中,嫦娥有壹個蛇形的頭,高髻,長袖,長尾巴上裝飾著鉤狀的短羽毛。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被描繪成絕世美人。南朝陳曾將寵妃張麗華比作嫦娥,唐代詩人白居易曾稱贊鄰家女孩與嫦娥難得壹見
相傳嫦娥飛上月宮後,向伊吐露自己後悔了,說:“明天就是月圓了。妳用面粉做藥丸,圓圓的像滿月,放在屋子西北,然後不斷叫我的名字。午夜,我可以回家了。”第二天,易按照妻子說的做了。當時嫦娥果實從月中飛來,夫妻團聚。
中國探月計劃
中國的探月工程也被稱為“嫦娥工程”,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以“嫦娥”命名。自2004年6月5438+10月立項並正式發射以來,已成功實施嫦娥壹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嫦娥四號、嫦娥五號等六次任務。?
1964年,河南省南陽市小西關漢墓出土漢代畫像石《嫦娥奔月圖》,現藏南陽漢畫博物館。畫面中,壹名女子蛇頭,面部表情興奮歡快,向著月亮翺翔。周圍有星星和雲。圖的左邊是壹輪滿月,裏面有蟾蜍。有學者認為,畫像描繪的是“女媧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