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唐代書法家及其篆書作品

唐代書法家及其篆書作品

自漢代以來,篆書已成為壹種傑作,並在唐代出現了轉機。唐代有壹些寫篆書的書法家,李是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人物。

李(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卒年不詳;另壹個字是721或722 ~ 785或787),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有人說他是李白的叔叔,李超是杜甫的侄子。公叔尤愛篆書,師從立嗣,歸隱縉雲研習篆書10年。自稱“獻給古代印章,花了將近30年...達到刷印章的目的”,他名揚天下。李很有信心,他吹噓的印章:“不用說,後錫永,直到蕭聲,曹Xi和蔡邕”。

李的篆書在當時享有盛名,與李斯並稱為“李二”。宋代詩人朱將他與張旭、顏真卿並列。李與顏真卿交好,經常被顏真卿題寫篆書。晏殊碑多為李所封。

李篆書的藝術成就在於篆書在唐代的復興。他繼承了李斯篆書的筆法,開創了“宏大、雄健、立功”的風格。他是唐代篆書的傑出代表,使篆書藝術達到了繼漢代之後的又壹高峰。其傳世作品有《三墳像》《般若銘》等。大部分是宋人重新雕刻的,不能完全保留他點畫的美感,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他點畫溫柔和諧、結構密集的創作努力。

李的許多作品都是托人代筆的,代表作有:

“三墳”原石丟失,由宋人重新雕刻後水洗。與秦漢篆書相比,圓筆畫的數量明顯增加,並改變了上密下疏的傳統結構,改為上下均勻停止,優雅流暢,漢字越來越豪邁,但高遠和古樸的氛圍遠不如秦篆。他的其他作品包括《縉雲縣城隍廟故事》、《第壹人生故事》、《般若圖》、《崔墓誌銘封面》和《高力士碑》。

李著有《說文刊正》三十卷,雖未流傳,但多有篡奪之弊,為後人所詬病。寫小篆必須精通說書,這已成為篆書作者的必修課。雖然李很自信,但他在知識上的缺點不能說是他的不幸。

唐代陸柬之書法作品《文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