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1017 ~ 1073),宋代理學創始人,道州濂溪(今湖南道縣)人,又名濂溪先生。他吸收道家理論,結合《周易》,初步建立了壹套全面探討宇宙起源、萬物生成、人性、封建倫理等問題的理論體系。他的著作《太極圖說》和《通書》後來成為理學的經典文獻。與周敦頤同時代的理學家邵雍和張載。程顥、程頤兄弟開始把“理”作為哲學的最高範疇,提出了略顯系統的理氣論、對偶論、人性論、抓物知理論。南宋朱主要繼承和發展了程的學說,並吸收了北宋其他理學家的壹些理論,從而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因此,宋代理學也被稱為程朱理學。宋理宗之後大約50年,朱成的理論被指定為官方哲學並迅速傳播。
宋代理學是以儒家經典為基礎,融合佛道的新儒學。基本上可以分為兩派:壹派是以程顥、程頤、朱為代表的客觀唯心主義學派,稱為“朱成理學”;壹派是南宋陸九淵為首的主觀唯心主義學派,即“心學”。談宋明理學壹直把周敦頤列在第壹位。事實上,周敦頤雖著有《太極圖說》和《舒同》,但其學術思想並未在北宋傳播(程顥、程頤並未傳播其知識)。南宋朱在他的作品為世人所註意之前,曾努力對其進行闡釋。所以在北宋的學術思想領域,周敦頤根本沒有地位。
張載反對“無中生有”的觀點,提出“太虛”即“氣”“氣”,是萬物之源。晚年綜合易、李、中庸思想,寫成《明希》,集天、地、君、親和於壹體,概括了天、地、君、親的原則和倫理,受到理學家的高度贊賞。
程顥和程頤,被世人稱為“二程”,是理學的創始人。他們的觀點基本壹致,其作品後來被編為《二程全書》。他們提出“理”(又稱“)或“道”,作為世間萬物的本體,並常把他們的學問稱為“道學”,通常稱為“理學”。他們認為“理”是永恒的,無所不包的。先有“理”,然後萬物產生,萬物支配萬物。這顯然是受佛教“真理為”和“佛性”(意為最後的真理)理論的影響。人性論受道家影響。雙向理學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大約在南宋孝宗時,程頤四弟子朱集理學之大成,理學大盛。朱著作甚多,包括《文選》、《體裁》和《四書集註》。二程創立的理學,經過朱的發展和闡述,成為壹個更為精煉、系統和富有哲理的理學流派,史稱理學或學派。宋理宗、朱成理學成為官方哲學。元明清時期,在思想文化界更占主導地位。理學主觀唯心主義學派創始人陸九淵提出“心即理”,綽號“心學”。他說:“宇宙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如果妳認為“初心”是真理,可以采用“輕松簡單的工作”。只要“根立”,再“發明家的初心”,也就是妳在自省上下功夫,“壹個全對,壹個全清”,妳就能成為聖人。深受禪宗“頓悟”理論的影響,即“壹旦悟了,就到了佛土”。他反對朱把的廣泛閱讀和“師夷長技”說成是“各自為政”。朱嘲笑太單純,
是禪。這是惜春二年(1175)在信州(今江西上饒)兩人之間“鵝湖相會”的主要內容。
宋代理學的起源
晚唐五代之亂以來,道德淪喪,廉恥淪喪。到了宋代,為了復興我們的社會,挽救人民社會的學習修養,再加上當時國家的統壹,君主的升遷,書籍的繁榮,士人講學,促進了理學的發展。
宋代理學的起源有兩個思想背景:壹是外部影響,二是內部變革。
外在影響:無形中受到“佛”“道”的影響。尤其是禪宗“明心見性”的教義影響最大。儒家思想壹直以現實社會的倫理原則為基礎,評論者認為由於缺乏哲學推理體系,難以滿足好學有思想的人進壹步探索的願望。因此,儒家思想雖然在唐代得到了官方的提倡,但其實際影響遠不如佛教深遠。宋代初學辭掉五代之亂,為了拯救人心,為了與佛教抗衡,重新提倡儒學,特別著重於儒學“玄學”體系的建立,同時從道家吸收宇宙本體的觀念,作為建構理學“宇宙觀”和“本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理學寫立法的目的是為了救世濟民,尋求建立完善的社會和生活,所以還是以倫理為主。因此,儒、道、佛三家的結合產生了“新儒學”。
內部變化:即儒家思想本身的思想變化。從漢代到隋唐,儒家思想從孔孟荀的儒家思想轉變為儒家經典。而且所謂的經學,從西漢、東漢到唐代,已經從註重“微詞、微義”的現代文學經典,變成了註重訓詁、考證的古代經學。由註釋流傳下來的“註釋”成為註釋的“疏”,他致力於文字訓詁名物。據章句分析,懷疑他偏於書學,與孔孟荀學風漸行漸遠。而且景生喜歡吹噓自己的博學,註解也越來越復雜。但在唐代,他並沒有斷註,即註若有紕漏,他會補之。這種瑣屑的議論,有孔孟之義,忽略了對先哲經典意義的探討,舍本逐末,這是末流經典的弊端。到了韓愈、李敖寫《原道》、《復性》的時候,儒學開始轉向新的方向。韓愈《原道》指出,堯、舜、禹、唐、文、吳、周公、孔子壹脈相承,並感慨地說:“孔子傳下來的孟子和孟子之死的故事,不能真實地講!從此孟子的地位提高了,《孟子》這本書不得不與《論語》並列。同時,《原道》還引用了《大學》:“清德”“赤誠之心”來表達。李敖之《復性書》由三部分組成:第壹部分論述性、情、聖人。中篇討論了修復這本書並使之神聖化的方法。第二部分論述人必須修身,其思想深受佛教影響,為儒家思想開辟了新的道路,走向“經世”的境界。
所謂“理學”就是“認識生命,並尋求適合於事物的原因的學問,它與自然科學和物理學融為壹體。壹種學習。宋史?道教的傳說說:“道教的名字在古代算不了什麽...孟子沒有傳下去。到了宋朝中期,周敦頤已經從聖賢那裏得知,他沒有傳下去。他做太極圖,學書籍,推陰陽五行學說,無所不知。張載做了壹個西銘,他在表達自己的感情上是極其合理的。程頤和程顥受周家世教育,他們並行地代表了大學、中庸和孟子...至宋,朱得了《程氏家傳》...總的來說,對事物的認識是第壹位的,善良真誠是最重要的。說明宋明理學的大致發展。以黃宗羲等人編纂的《宋元》為例,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有胡瑗、孫富、司馬光、邵雍、張載等人。但是,宋初儒學的思想理論仍然是膚淺的,未能深入到細微之處,所謂的理學最終也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宋初儒學努力的結果,不過是開風氣,為理學鋪路而已!直到周敦頤以其淵博的學識,發揮了儒家“心性”的精妙之處,才建立了理學。所以周敦頤實際上被稱為理學的創始人,傳到程頤、程顥那裏,就是定理的基礎。
宋代理學興起的原因
宋代理學興起的原因除了上述思想背景外,還有壹些客觀因素。細分如下:
(1)
宋代君主的主張:唐末五代十國以來,社會風氣和士人道德徹底敗壞,身在秦、清的臣子屢見不鮮。比如歷經四朝的宰相馮道,厚顏無恥,自稱“老享福”,書生之風墮落至此;此外,由於政治氛圍的腐敗,每天都有篡奪權力的情況發生,這嚴重影響了政府的運作。所以宋朝統壹後,為了改變這種社會政治的衰敗,君主提倡重氣節、重文輕武的政策,所以理學中的修身思想是符合時代的。
(2)
私教盛行:宋代,私教盛行。因為唐末五代以來的社會動蕩,經學世家遭受打擊,流落民間。而且有的大學者為了逃避戰亂,對政治不感興趣,逃到山裏開圖書館讀書。這些私塾更註重“修身”的學習,而不是管理世界的學習,重視經學和道德教育。蓋限於時勢,這種修身學術也符合理科學者的要求。
(3)印刷術的發展:唐宋以前的書籍都是手寫的,所以流傳不廣。到了唐代,雕版印刷發達,到了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得書籍更加普及,理學傳播更加容易和廣泛,也促進了理學的發展。
宋代理學重要流派論綱
宋代理學的派別分為四派:連、羅、關、閔。周敦頤是聯學的創始人。洛學的代表是程頤和程顥。關派是關中的張載。福建派是朱,僑居國外,建立國家。此外,還有邵雍的百源說和陸九淵的香山說,它們共同構成了整個宋學體系。
(壹)
連派——周敦頤,世稱連先生,著有《太極圖說》和《舒同》,為連派所作。它的理論來源於道家太極的陰陽五行學說,從宇宙觀上講人生觀。他認為宇宙的起源是由於“無限太極”。太極是宇宙的本體。太極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陽動陰靜,產生金、木、水、火、土五氣,分布於四季。太極為理,陰陽五行為氣(陰陽為二氣,五動為五氣)。陰陽師同情“改造萬物”和“萬物生生不息,變化無窮!這就是周敦頤宇宙觀的要旨。在生命方面,周敦頤認為陰陽五行結合最恰當的是人,所以萬物之中,人是最精致的,被賦予了太極理論,他的五行接受了太極的“純圓滿”理論,所以他的“性”本善。既然宇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的,那麽人也有五常:仁(木)、義(金)、禮(火)、智(水)、信(土)。其實行無非仁義(所以配合陰陽)。仁義都是好的,但如果運用不當,都可以化為惡。所以,人不應該為了確立“人的極端”(做人的標準),而離開了大義。欲立於極,必靜而無欲,故聖人能立於極,故其德與天地為壹。周敦頤的理論把宇宙觀和修身養性的方式結合起來了,所以規模也就逐漸建立起來了。
(二)
管派——張載,人稱橫渠先生,著有《東明》、《Xi明》、《正孟》。他的理論從現象的發展來論證萬物的生長發育都是因為氣的斂散。壹口氣有“陰陽”,氣的內涵為負,為靜而降;氣亦正,浮升。氣聚則散,物聚則興,物散則滅。氣的聚散有壹定的規律,所以事物的形成有壹定的順序。這叫“理”。人也是由氣形成的,所以也得到了“性”的部分。故人有天地之性,性情之性。人和萬物生於天地之間,天地是人和物的父母。人要努力打破“我”與“非我”的界限,使個人與天地萬物合而為壹。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改變性情的本性,恢復到天地的本來面目。“天地自然”就是朱所說的“理”。張載在《明希》壹文中闡述了我們對宇宙的態度,認為“我們的身體是宇宙的身體”,“我們的本性是宇宙的本性”。我們要把宇宙當父母,按照父母的方式做事,把天下人當兄弟,把世間萬物當同類。提出“人與物和諧”的思想,“為天地立心,為百姓立命,承前啟後,開太平萬代。”“野心。因此,張載是壹位確立了“氣”在理學中心地位的理學家。
(三)羅派——程顥和程頤,程顥被稱為明道先生,程頤被稱為壹川先生,他們寫語錄。程程幼年受周敦頤教育,後居洛陽,為洛派。宋明理學雖然創立於周敦頤,但能確定宋明理學地位的卻是程兩兄弟。
程認為“凡事必有因”,世間萬物都可以用道理來理解,永遠不變,而且“放之四海而皆準”。我們心裏可以有很多理由,所以我們說:“壹切都為我準備好了。”而人心有很多道理,就是能應付壹切,所以:“叔不動,感而通。因此,程頤衍生出“知之以敬”的理論。他認為“修養需要尊重,學習在於知道知識。”“誠在知,知在事。“壹方面,用尊重培養自己,不要讓自己的思想不合群。壹方面,今天壹件事,明天壹件事,窮理,求精通。但是,我們心中有許多道理,所以我們窮於道理,我們窮於道理。”性”也是“理”,窮理就是“性”。
至於程顥的“知仁”說,他說:“學者必先知仁,仁者與物完全相同。義、禮、智、信,都是仁者,所以能明白這個道理,用真誠和尊重去生活。”此所謂仁,即萬物之仁,是仁者之仁。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總是記住每壹件事,用心去做。這叫“真心尊重”。久而久之,既然能達到萬物壹體的境界,那麽在達到萬物壹體的境界之後,我們的本性就會得到最大的發展,也就是說,它會是最好的。
(四)福建學派——朱,南宋人,在福建講學,形成福建學派。朱的思想是宏大的,它把北宋理學的大繁榮融為壹體,再把孔孟聯系起來,形成壹個大的理學體系。
朱的世界觀以周敦頤的《太極圖說》為基礎,融合了邵雍、張載、程程的學說,提出了壹個“感”與“氣”。他認為宇宙萬物都有壹個“理”,這個客觀的“理”就是“太極”。“人皆有阿泰之氣,萬物皆有阿泰之氣”和“太極只是壹種優秀完美的真理”。至於表達的具體形象,就看“氣”了,說:“理也,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氣也,形而上之器也,生物之器也。由此說明,人體的形成,理與氣結合形成壹個成人,氣中的理就是人性。他還認為,有清濁之氣者,為聖人;有濁氣的是傻子。人之所以有德,修身養性,就是為了擺脫這種“濁氣”。"
根據上述原則,朱子提出了“窮其理而知之”和“反其弓而練之”的主張。他認為修身的目的是“存天理,除人欲。”方式就是在“尊”和“知”上下功夫。“敬”導致專註,“知”在於“學物”,即“物窮理,理窮導致知”。如果能把宇宙中的東西壹個壹個研究,長期發力,就能豁然貫通。到了這個時候,萬物之理就在我的天性裏了。“萬物有細有粗,心之所用皆不明。」
(五)
百元雪-邵雍,學者稱之為康傑先生。他的理論從宇宙論推斷到人生觀,認為人是萬物之壹,是萬物之靈,“人心”是萬物的主體,宇宙的壹切變化都是從人心的觀察中誕生的。所謂“萬物皆生於心”,以心為“太極”,所以人要“修心”“除利欲”,讓“誠”,則宇宙之道無孔不入,天地之性亦可窮。
(六)
香山學——陸九淵,被學者稱為香山先生。陸九淵特別註重尊重的內功,主張“心即理”,二者不可兼得。以物質貧乏論為碎片化,教人先發明自己原本的認識,再博覽應對萬物的變化。嘗曰:“學而知精,我六經皆留於足下。”與朱的窮讀書觀大相徑庭的是其趣味,它開啟了明代王陽明的心學。
(七)董熙學派——呂祖謙,學者稱之為東萊先生,與朱祿同時代。呂祖謙雖然強調理學,但他重視學以致用,批評家稱之為“實學”。此外,葉童和陳家也反對研究真誠,提倡成就。浙東學派是宋代思想界的壹次重大變革。
基於對上述各派理論內容的分析,可分為象數、氣理、心理三大流派。傾向於“象數”的人以《易經》和道書中象數的含義為依據進行論證。比如周敦頤、張載等理學家就屬於“象數”派。還有的傾向於“治氣”“治心”,其理論多以四書為基礎。程頤、程顥、朱以“管理”為形式法則,以“管理”為實質內容,都是“管理風格”的代表。陸九淵的理論側重於對主觀心性的探索和對天賦本性的闡述,得出“宇宙即我心”的學說,是“心性”派的代表。宋代理學家都遵循“象數”、“氣理”、“心性”三大走向。
新儒學的影響
宋明理學對後世影響很大。朱創立的理學成為封建社會幾百年的統治思想。元代以朱的《四書註》恢復科舉,明清兩代也以朱的思想作為科舉的標準答案。康熙在《朱子全集》序中說:“朱大師集大成,而失傳千年的學問,開了無知之規,立了億萬代之規...聖人雖已復興,不可逾之。
陸九淵強調本心的發明,藐視壹切權威,說“六經皆是我註腳”。王守仁講究理性。王陸強調主觀意誌、自立精神和獨立意識,不依賴他人,不相信權威,不墨守成規。它對封建禮教產生了沖擊和破壞,固化了朱成的理學,對封建王朝的異端思想家和改革者產生了啟蒙作用,對近現代革命家也產生了壹定的影響。
從宋明理學的發展史來看,有著強烈的泛道德主義傾向。理學從壹開始就脫離現實,理想超越現實。特別是理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官方意識形態,統治者以其道德說教片面使用,導致倫理道德異化,成為維護封建社會等級秩序、扼殺人性的武器,使其更加教條化、僵化,必將受到歷史的批判。
縱觀宋明理學的思想,宋明理學實際上是儒學發展的最高形態。它以儒家思想為本體,吸收了易學、佛教、道教的壹些思想來豐富儒家學說,確立了以“理”或“心”、“氣”為本位的原則,以“師事”或“窮理”、“良知”為方法。宋明理學仍然是以道德為本體的人文主義哲學。確立道德作為主體的獨立性,執著地追求人生的精神價值,對於培養道德操守、奮鬥決心、重視品德、融情於理、增強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具有重要作用。
總之,對宋明理學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完全肯定。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求真務實”的原則,結合當代中國經濟建設的實際情況,吸收國內外優秀文化成果,創造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新文化,在新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