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古代青銅器銘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半草書/行書/手(中國書法)
草書簡介:草書是漢字的壹種字體,其特點是結構簡單,筆畫連續。它形成於漢代,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為方便書寫而演變而來的。有曹彰、曹金和狂草。
甲骨文簡介:甲骨文是中國的壹種古老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被視為漢字的文字之壹,也是中國歷代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文琪”、“甲骨文”,殷墟或“龜甲獸骨”。
金文簡介:殷周青銅器上的金文,又稱鐘鼎文。是
中國古代漢字的壹種書寫形式的名稱。商、西周、春秋戰國。金文有四種,即殷商金文(約公元前1300年~約公元前1046年)、西周金文【4】(約公元前1046年~約公元前771年)、東周金文(約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2年)和東周金文。
《小篆》簡介:秦始皇統壹中國(前221年)後,《小篆》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統壹計量由丞相李斯負責。小篆在秦國《大篆》原文字的基礎上,將其簡化,取消了其他六種文字,創造了統壹的漢字書寫形式。它在中國壹直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並逐漸被隸書取代。
隸書簡介:隸書又稱韓立,是漢字中常見的莊重字體。其書寫效果略寬扁,橫長直短,呈長方形,講究“蠶頭鵝尾”和“曲曲折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編撰。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書法界被稱為“韓立·唐凱”。
楷書簡介:楷書又稱楷書、真書、隸書。它逐漸從隸書演變而來,變得更加簡化和縱橫。辭海解釋說,它“形狀方,筆畫直,可以作為模型”。這種漢字字體就是常用的手寫正字法漢字。
行書簡介: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和起源的壹種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書寫速度慢和草書難以辨認而產生的。“走”的意思是“走”,所以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筆直。本質上是草書還是草書。如果花紋多於草花紋,則稱為“跑花紋”,如果草花紋多於花紋,則稱為“跑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