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趣的作業
英語中有壹句諺語:教育必須是有趣的。在日常生活中,中英文商標、廣告、標誌隨處可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多關註、收集、摘抄身邊的英語(如中國制造、央視、中國銀行、肯德基、賽維、諾基亞、西門子等)),而學生也會很慶幸自己身邊能發現和學到這麽多英語。如果教師指導學生隨時用小本子記錄這些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長英語知識,還可以培養他們良好的觀察習慣。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其他類似的有趣活動作為課外作業,如:學習完動物詞匯後,讓學生課後收集整理自己知道的其他動物詞匯;試著把學過的日常交際用語,用吟誦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在牛津小學學完英語3A Unit 4 Goodbye後,我們老師和學生合作編了壹首兒歌叫《我的壹整天:
叮,鬧鐘響了,不睡懶覺快起床,快起床,快起床。背起書包上學,上學,上學,出門,說再見。放學了,別呆著,趕緊回家做作業。回家吧,回家就是家,同學們再見見妳。時間到了,時間到了,早睡早起,身體好,睡覺,睡覺就是睡覺,別忘了說晚安。
這些寓教於樂的作業形式,真的讓作業不再是學生的負擔。
(2)創造性作業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課外作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只有設計出能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的作業,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要求學生每月辦壹份英文小報,教育教學類的論文要形式多樣,內容可以是從英文媒體上摘錄的壹些英文故事、幽默和英語知識;學生也可以自己改編英語短篇小說、英語歌曲和歌謠。
(3)實踐作業
語言的交際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完美體現。教師在設計實踐作業時,要註意將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然地運用所學語言。比如教完英語4B Unit 3之後,妳在牛津小學的工作是什麽?妳想成為什麽?我想成為……”,妳可以設計以下調查表,分發給每個學生。課後,用妳學過的句型分組互相面試,完成這份調查表。
再比如:學完英語6B Unit3問路牛津小學之後,可以布置這樣壹個作業:畫壹張從學校到妳家的路線的平面圖,然後運用所學的知識,比如:走這條街/路。轉動...在...妳可以不要..在下壹站下車...停止...進行書面和口頭敘述。
因為這種作業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他們願意花壹些時間把所學的東西內化為自己能在實踐中運用的語言,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