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關於最後壹句,鐘鼓樂怎麽發音?

關於最後壹句,鐘鼓樂怎麽發音?

是鐘鼓之壹(l è)還是鐘鼓之壹(yè)?

每次讀《關雎》(出自《詩經·周南》)的最後壹章時,我都會讀到:“參差不齊的韭菜,左右逢源,窈窕淑女,鐘鼓齊鳴。”有學生喊道:“是鐘鼓樂(lè)之壹,不是鐘鼓樂(yuè)之壹。”問及原因,她們大多指著課本下的音符自信地說:“鐘鼓樂的意義就是敲鐘敲鼓讓她開心。顯然,“音樂”是用來讓…快樂的。既然是幸福,妳不讀‘lè’嗎?”

17班的壹個孩子,他知道如何根據單詞的意思確定發音,以及如何根據道理反駁和質疑我。因為我壹直在研究“yuè”,所以沒說為什麽,也不確定。直覺上,我認為它應該讀“yuè”而不是“lè”。但這個解釋顯然無法說服17班的孩子們。

回家後我翻遍了各種資料,包括崔建林主編的《詩經》和《中國古代常用詞詞典》,發現這兩個讀音有時可以合二為壹,尤其是當它被註釋為“幸福”時,我讀成了“lè”。它引用了壹個例子,《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了”讀作“lè”。但是在蘇教版第七版的語文書上明確讀作“yuè”,意思是和“Yue”壹樣,開心、快樂。

是“樂”還是“於”?其實很容易理解。在古代,妳要念“yuè”,它只能是“yuè”,因為它的本義是“樂”,引申為“樂器”“願”“樂”。之所以讀作“lè”是因為字的變化。讀壹字二字是古代漢語中的普遍現象。為什麽?這是因為壹個單詞經常代表不同的單詞,所以發音也會相應地變化。

例如,韓愈的《馬碩》中有壹句話:“馬行千裏,壹石激起千層浪。”“食”在這裏讀作“shí”,用作動機,其含義是“餵養”(這個含義後來被創造為“餵養”),而在另壹句話“食物不能充分利用其材料”中,它讀作“Si”,因為它意味著“餵養”。再看“石”字。在古代,無論是作為重要單位(壹百二十斤為壹石)還是作為容量單位(十鬥為壹石),都發音為“shí”,就像“石”的發音壹樣。現在,作為壹個容量單位,它被讀作“擔”,這個詞也被寫成“負擔”。

顯然,《關雎》中的最後壹句應該讀作“鐘鼓之樂(yuè)”。至於有些人則讀作“鐘鼓之樂(lè)”,壹方面是古音今讀,另壹方面是按今義讀。也許這壹切都有道理,但無論如何,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現象將逐漸消融。

例如“見”,當“見”和“訪問”時,請說“jiàn”。但是當“出現”時,請說“xi安”。為什麽?因為古代沒有“現在”這個詞,所以只要有“出現”的意思,就寫“看見”。幸運的是,現在,沒有人會將其與他人混淆,也沒有人會將“展示真實的本性”寫成“看到真實的本性”,因為我們創造了壹個新詞“現在”。我的孩子們,妳們現在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