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題是作家童年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雖然不是事物本身所擁有的,但與事物有關。是觀看者的主觀經驗作用於事物的結果,也可以說是事物產生的興趣。文中提到的夏天的蚊子和草叢中的蟲子都是很小的東西,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興趣就是由此產生的。
開頭說作者小時候眼力極好,然後點明文章主旨。“睜眼對著太陽”是指眼睛能承受強光刺激;“眼晴”就是視力極好,能看清很小的東西。視力這麽好,再加上“見物小,必細察其質地”的愛好,就能找到“物外之趣”。這是總結,只有32個字,文筆簡潔可見。描述了以下幾點。
夏天蚊子變雷,人苦不堪言,但年輕的作者卻異想天開,把它想象成壹幅“鶴在空中起舞”的動人畫面,看得入了迷。後來他想到以前看過的《雲中鶴圖》,於是“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噴煙使其飛”。結果他真的看到了這樣的畫面。這是壹幅被想象放大的畫面,表現的是壹個孩子天真的心靈中自發的審美意識。這是壹個。
其次,作者年輕時生活在城市,他渴望看到自然風光,所以他用想象力來實現他的願望。他把花園裏凹凸不平的墻壁和花壇上的灌木叢想象成樹林,把昆蟲和蚊子想象成野獸,把凸起的小土塊想象成小山,把下陷的小土塊想象成溝壑,這給他提供了壹個自由廣闊的世界,他可以在那裏欣賞“大自然”的景色。有壹天,草叢裏有兩只蟲子在打架——在年輕的作者的想象中,變成了兩只野獸在樹林裏打架,這讓他特別著迷;沒想到,山上來了壹個“怪物”。壹伸舌頭,就把兩個畜生壹起吞了。年輕的作者被嚇死了;當我醒來幻覺消失後,發現那個“龐然大物”只是壹只青蛙。他很生氣,但他不想傷害它。他只是用鞭打來表示懲罰——鞭子是用什麽做的?文章沒解釋,可能是小樹枝吧。他懲罰青蛙,可能是對兩只蟲子的報復,但從“驅離醫院”的角度來看,主要原因還是破壞了他的審美趣味。
作者用“物外之趣”這句話來駕馭以上兩件事,意在說明他年輕時就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興趣。
二、問題研究
沈復的《浮生六記》中有壹章是關於“閑情逸致”的,主要記錄了作者長大後對花草樹木的喜愛以及婚後與妻子壹起美化居室及周圍環境的瑣事。只記得童年趣聞的第壹段,所以相對獨立,在描述兒童看待事物的心理過程上也頗有獨到之處,值得研究。
年輕的作者從蚊子的飛舞中想到了“鶴在空中起舞”,也就是所謂的相似聯想;想到“雲中鶴”就接近聯想。這後壹種聯想促使他去模仿,於是“把蚊子留在素帳裏,讓它們噴著煙飛”,然後仔細觀察,“果如雲中鶴”,這是青年作者的錯覺,但也是他追求的目標——這是壹個很美的畫面,值得深思。
觀蟲鬥壹節和上面的流程差不多。“以灌木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凸出的泥土和礫石為丘,以凹陷為谷”都屬於類似的聯想,“龐然大物”的出現也是壹種錯覺;差異是造成這種錯覺的原因。這壹刻,年輕的作者已經完全陶醉在自己聯想的境界裏,眼前的物體被放大了幾千倍,青蛙是突如其來的。相比之下,自然就成了“怪物”。這種錯覺是受到強烈刺激在極短時間內突然產生的,與“雲中鶴”的意圖不同。
要註意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和欣賞文藝作品的能力,而且對學生的記憶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大有裨益。
實踐說明
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述我是如何看到“雲中鶴”的景象,遇到“妖怪”的。為什麽作者說這兩樣東西是“有趣的外物”?妳認為怎樣才能成為壹個興趣豐富的人?
設置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感知課文的整體內容,生動地學習文言文。所有的記敘文都要能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大意,這是學會生活的方法之壹;如果壹開始就學習文言文,無異於擋住了學習的道路。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肯定學生創造性復述的成分,只糾正明顯錯誤。
第壹個問題要在學生基本背完之後再回答(參考答案見“課文討論”),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說出自己的經歷。
第二個問題是開放性的,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可以從學生的課外興趣愛好入手,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聯想和想象力。
第二,解釋單詞。
1.有些文言詞語的意思可以通過加詞來解釋,比如“壹定要仔細(仔細)考察(觀察)其質地”;有些要換個詞解釋,比如“昂著頭”。試著選擇壹種方法來解釋下列句子中添加的單詞。(1)項強(2)果如雲鶴(3)叢草為林(4)繁華強(5)狂喜(6)趕走對方院。
2.下面這些詞在現代漢語中大多是作為成語保留下來的,大家不妨通過講述大意來解釋壹下。例句:開心點。
(1)觀察力敏銳,(2)自滿,(3)怪物,(4)夏蚊化雷。
題目的目的是告訴學生,他們可以用簡單的方法解釋文言文單詞,消除他們對困難的恐懼。這是剛開始學文言文的必經之路,但是說多了也不好。解釋可以抄在書上積累。
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有很多:或者讓學生讀幾遍課文後試著解決;或者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在更好的教學課堂上,讓學生在預習中做解答是沒有壞處的。
參考答案
1.(1)項(脖子,脖子)最強。(2)果如雲中鶴。
(3)以灌草為林(forest) (4)趣味性強。
(5)方(鄭)失去理智(6)開車(開車,開除)對方醫院
2.(1)註意觀察(見“弄清意思”)
(2)心安理得(見“註釋”)
怪物(巨大的東西)
(4)夏天蚊子變打雷(夏天,成群的蚊子聽起來像打雷,這是壹種誇張的表達)
背誦全文。
背誦這篇文章,首先要正確閱讀,大致了解內容。為此,教師必須給予具體的指導:(1)通過範文閱讀和導讀,使學生能以清晰的節奏閱讀,並通過反復練習達到口頭禪;(二)明確文章的敘述順序,讓學生了解每壹層的大意。
要堅持在課堂上背誦,可以先依次學習段落,最後練習背誦全文;也可以教壹段讀壹段背壹段。
教學建議
這篇文章可以分兩節課教。
由於這篇文章是學生入學以來學習的第壹篇文言文,所以有必要先說說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不超過20分鐘。要點如下:
1.文言文是壹種古老的書面風格,其特點是簡單和優雅。文言文來源於古代漢語口語,現代漢語也來源於古代漢語口語。它們同源異流,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是主要的,不同是次要的,所以不難學。我們應該有信心學好。
第二,學習文言文是為了傳承祖國的文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上的很多東西;現代漢語中仍然保留了許多文言文的詞匯和表達方式。學習文言文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倉庫。
三、學好文言文的關鍵是培養語感。培養語感有“三要”:壹是熟悉背誦課文,以便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第二,要用自己的心去理解,目的是“言”與“意”融為壹體,見“言”知“意”;第三,要積極積累詞匯和詞匯,才能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這三條聯系緊密,缺壹不可。
教閱讀課要70分鐘。建議如下:
1.壹定要在課堂上看。
這篇文章***221字,中速看壹遍大概需要1分50秒。假設在課堂上閱讀12遍(包括老師的範文閱讀和導讀)只需要24分鐘左右,完全可以實現課堂上的背誦。這樣做有助於學生養成大聲朗讀的習慣。為實現這壹目標,可采取以下措施:
(1)預習時,要求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至少三遍。
(2)引導學生大聲朗讀。我們可以從劃分停頓開始。因為學生在小學時習慣了逐字讀(有助於識別字體和正確發音),所以先用個別例句讓學生知道現在的閱讀方法和以前不壹樣,也無妨。比如:
能夠/睜開眼睛/昂起頭/觀察太陽,要堅強。
使之/煙/飛,使之/青雲鶴/觀。
(例中“/”表示明顯停頓,“…”表示極短的停頓。)
劃分停頓的目的是為了明確句意的層次,層次的明確使得句意易於理解。
(3)教師要示範和背誦。
2.關於理解課文的意思
基本原則是啟發學生主動解決問題,不搞機械翻譯;壹搞機械翻譯,學生死記硬背譯文、主動解題的精神就蕩然無存,從長遠來看不利於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培養。
但這個原則也要靈活掌握。下面結合課文談幾個問題:
(1)註意:比如“Bump”有“Wei (wèi)”和“Ao (āo)”兩個讀法,讓學生查字典,選擇正確的讀音;“強項”的“強”需要讀jiāng,這就需要老師講道理。
(2)用詞通俗易懂,比如“私造”就是“與心比心”;“神遊”的意思是“好像在玩”,有點類似夢遊。
可以用比較的方式來說,比如“手所觸”和“心所欲”。
可以啟發學生自己說話,比如問學生“長時間擡頭會有什麽感覺”,那麽下壹句“項強”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解釋了。所有能根據上下文解釋的詞都是這樣處理的。
(3)講成語,重在讓學生理解整體意思,不要深究,如“細節見壹切”,即連最小的東西都能看得壹清二楚,說明眼力極好。根據這句話,它出自孟子惠亮王上:“明足以見秋末,而不見薪。”明亮,指視覺。但不用說,高三再談孟子也不遲。
(4)壹般來說,妳只需要指出它相當於現代語言中的壹個詞,必要時再指出詞性,這從來不涉及句法。比如《嚴旭壹》中的“壹”字就相當於“用”,所以不要談賓語-賓語短語的後置問題。語言是壹種習慣。多讀書,養成習慣,壹看就懂了。這個不僅現在要做,整個初中都要做。
3.關於內容撥號
本文重點論述了作家童年時期卓越的視力,他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初壹學生看完肯定也有同感。所以要善於利用學生之間相似的生活經歷,把這堂課變成師生之間的親切交談,而不是做公式化的分析。
“物外之趣”是本文的點睛之筆。壹開始不用急著深入了解,說說大概意思就行了。學完課文後,可以結合小作者的審美趣味,問學生有沒有過這樣的品味。
4.介紹和擴展
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引入。
引申的方式是引用古詩詞中對孩子的描寫,如李白《鼓浪月行》中的詩句:“年少不知月,故謂之白玉盤。我也懷疑姚太靖在青雲山那頭飛。”)喚起學生的聯想。
相關數據
壹.作者和作品
作者沈復,生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卒年不詳。字三白,是常州人(今江蘇蘇州)。詩歌、繪畫和散文作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關於他生活的文字記錄。據《浮生六記》記載,他出身於幕僚家庭,從未參加過科舉考試,壹度以賣畫為生。與他的妻子陳雲,他們非常親熱。由於家庭變故,夫妻二人在外地生活多年,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妻子去世後,他去了四川當副官。此後情況不明。
《浮生六記》共六冊,每冊都有壹個小題目,依次是閨閣、閑情、愁苦、浪跡遊記、中山歷法、養生之道。據考證,後兩卷是偽作,字不如前。
第二,翻譯
我回想起年輕的時候,我可以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極好。每次遇到小東西,我都要仔細觀察它的質地,所以我常常能感受到超越事物本身的快樂。
夏天的夜晚,蚊子發出雷鳴般的叫聲,我把它們比作空中飛翔的仙鶴。我壹想,前面真的有上百只白鶴。擡頭看著他們,連脖子都變得僵硬了。我在白色的窗簾裏留了幾只蚊子,慢慢地噴著煙霧,讓它們飛起來,對著煙霧尖叫,形成了壹幅青雲中的白鶴圖,真的讓我覺得很開心。
我經常在土墻不平的地方,在花草叢生的地方蹲下來,讓身體和桌子壹樣高。我把灌木叢看作樹,把昆蟲和蚊子看作野獸,把土塊突出的部分看作小山,把下陷的部分看作溝壑。我對自己在這種境界中的想象之旅感到高興和滿意。
有壹天,我看到兩只蟲子在草叢裏打架,我蹲下來觀察。我非常感興趣。突然,壹只巨大的野獸從山上走來,從樹上掉了下來。原來是壹只青蛙,舌頭壹吐,兩只蟲子都被它吃了。那時候我還很小,看得入神,忍不住哇的壹聲驚呼。當他恢復理智時,他抓住了青蛙,鞭打了它幾十下,並把它趕到了其他院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