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寒熱性和溫涼性是從藥物作用於機體的反應中總結出來的,這是相對於所治療疾病的寒熱性而言的。因此,藥物性質的確定是基於藥物反應和癥狀的寒熱。
能夠降低或消除發熱的藥物壹般都是寒涼的。例如,黃連、板藍根等藥物可改善發熱、口渴和咽痛並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表明這些藥物是寒涼的;而附子、幹姜等藥物能消除腹部冷痛、四肢冰冷等寒證,具有散寒作用,說明這些藥物是熱性的。
中藥藥性理論是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用藥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規律和經驗。如果我們按照傳統的理論來判斷壹種新發現的植物的藥性,首先應該確定它的功效,然後根據它的功效和它在實際使用中治療的疾病的性質來反證它的藥性屬於寒性、熱性和寒性中的哪壹種。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妳提供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