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古代人怎麽說的

古代人怎麽說的

古代人們壹般說方言,也有普通話,稱為官話,意思是官員說的是北京的方言。

[困惑]

去過北京或者聽說過北京話的人都有這樣的認識:北京話和普通話不壹樣。普通話說得很好的人,不壹定聽得懂北京話,就連在北京說普通話的電臺播音員,有時也聽不懂當地的北京話。這就是普通話和北京話的語言現實。這個事實說明普通話和真正的北京話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各種書上明明寫著普通話是用北京話照本宣科的,給國人造成了極大的困惑:普通話真的是北京話嗎?普通話和北京話是什麽關系?

為了弄清北京話和普通話的關系,很多人試圖通過各種渠道尋找答案。希望找出這個民族生活中最基本的語言問題,對普通話和北京話有壹個清晰的概念。其實普通話是北京話嗎?歷史會告訴我們答案,因為普通話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從原始語言壹步壹步演變而來的,就像世界上所有其他語言壹樣。

[普通話的定義]

根據公認的普通話定義,普通話以北京話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現代白話文為標準語法語言。

然而,這個定義真的如此絕對正確嗎?

對於這個定義,我們可以通過壹個簡單的反證來驗證它的科學準確性。如果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麽反過來也應該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按照普通話的定義,必須是帶有純正北京口音、純正北方方言詞匯、標準現代白話文語法的普通話。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完全按照普通話定義中的嚴格標準說出來的仍然不是普通話!也就是說,帶著純正的北京口音,帶著純正的北方方言詞匯,標準的現代白話語法,仍然不是普通話!即使是壹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用現代漢語白話文的標準語法說出來的話,也不等於普通話。這個誰都可以驗證,這就是事實。這顯然說明普通話的定義不夠嚴謹。

那麽,到底什麽是普通話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反思。這是普通話的定義給中國人的壹個困惑。帶著這樣的困惑,有必要重新審視壹下什麽是普通話。

【移民與語言的關系】

那麽,怎樣才能確切知道普通話是什麽呢?

世界上任何壹種語言的產生、發展和生存都離不開壹定的社會群體,我們暫且稱之為語族。人群是語言的決定性因素,即使是世界語、女書等人工語言也逃不過社會群體的決定性作用。沒有人群,語言就不會產生,也不會生存。學習和思考壹種語言,也必須從移民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能找到語言的根源,真正理解壹種語言的本質。

就像所有其他語言壹樣,普通話也逃脫不了自己的形成發展史,普通話的形成發展史必須與說普通話群體的移民史融為壹體。

【語言關系分歧的比較分析】

作為壹個語言學家,妳可以從某壹種語言中抽象出千千的壹萬個特征,壹層壹層、壹套壹套地解釋這些特征,找出兩種語言之間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關系”,甚至像漢語和英語這兩種幾乎不相關的語言,也可以找出許許多多的“同音字”。然而,語言的社會根源是不可否認的。歷史就是歷史,歷史沒有恥辱,只有存在的事實。

壹位傑嘎先生(Hercules)曾經寫道:

“如果妳有100個編號的球,隨機將它們放入五個編號的盒子中,每個盒子有20個球。壹次都沒有。再放壹遍。同壹個號碼有多少個球被放入同壹個號碼箱兩次?按照這個速率,100 * 1/5 * 1/5 * 5等於20。這和妳的理論有什麽關系?等壹下,聽我慢慢說。人類常用的詞匯大概有幾萬個,我們就取5萬個吧。不考慮聲調,現代北方方言大概有400個音節,但是英語有很多。據說有上萬種可能的組合。乍壹看,兩者重合的可能性應該很小,但也沒必要斤斤計較。很多情況下,妳不考慮押韻。這不怪妳。確實聲母在語言變化中比較穩定,所以可以考慮的組合只有二三十種。意思相近,發音相近的詞有幾千個。事情還沒完,首字母也不是靜止的。漢語和印歐語都有相互轉化的例子,比如g-k-k ',b-p-p ',d-th-t-t ',還有很多我看不懂的地方。太好了,盒子裏只剩下幾個B,D,G,L,X和S了。而且英語和古漢語都有復輔音,相當於放了兩次球。最後,讓我們發揮想象力,去參加某種意義上的附會。哈哈,同源上萬。壹個網友說已經找到2000個了,太少了。為什麽不再翻壹遍漢英、漢德、漢語的字典,多動動腦筋?會更有說服力。"

雖然他這裏只是針對中、印、歐同源詞的比較,但總的來說,同義同音詞在任何壹種語言中都有出現的概率,而且這個概率還是很大的。我覺得傑哥先生的問題應該引起重視。這個問題無法回答,任何語言之間的同源比較都沒有意義。以往學者對什麽是普通話或者普通話與北京話的關系的分析,幾乎總是傾向於比較兩種語言的相似特征,但這種分析方法顯然是非常謬誤的,這壹點從赫拉克勒斯先生的例子中可以清楚地證明,這說明在比較普通話與北京話的關系時,重要的是遵循語言人的思路,而不是它們之間的語音和語言特征。

普通話是壹種自然語言,是壹群人(說普通話的人)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自然產生的。語言和說話人是壹體的,了解說話人自然就會了解語言,這是最起碼的邏輯。但語音特征無論如何都是間接的,沒有直接的證明意義。況且語音特征和這種東西也很難說不壹樣。中國的媽媽是“馬”,英國的媽媽也叫“馬”。英語是從漢語中分離出來的方言嗎?某某語言用某某音系,不代表普通話就是北京話。如果這麽簡單,我們就無法對次方言進行分類。

我討論的特點是從人入手而不是從語音上分析,這和之前說普通話受滿語影響的廢話大相徑庭。

【民間常用詞史考證】

從語音考證的角度來看,有語音記錄的標準普通話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的愛新覺羅·溥儀,以及遠東軍事法庭審判的紀實,其中有對溥儀說標準普通話而不是老北京話的質疑。那麽,普通話設計出來的時間應該是在溥儀生活之前。

從記載的考證來看,以下信息也可以證明普通話是清末以前設計的:

可以考證的普通話歷史;

“官話”壹詞是清末提出來的。吳汝綸被認為是第壹個提到普通話這個名字的學者。

1909年(宣彤元年),高級顧問委員會委員蔣謙正式提議將官話命名為“官話”。

同年,清朝成立“國語編輯委員會”;

1910年,蔣謙在《若幹年來組織訊問學普通話教育的劄記》中,再次提出了“普通話與輔音結合,達到統壹的效果”的觀點。

1911年,教育部召開“中央教育會議”,通過了《統壹普通話辦法》。

民國成立後,1913年2月在北京召開“語音統壹會議”,1965438年9月編輯出版《國音詞典》。

由於《國音詞典》的語音標準與北京語音標準的矛盾,1920年爆發了“京華之爭”。

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主任張士毅在1920發表《民族語言的統壹》壹文,主張從根本上改革音標和民族音,不承認民族音,主張以北京音作為民族音的標準,得到很多人的響應。全國教育聯合會和江蘇省教師聯合會附屬小學先後作出決議,將北京音作為標準發音,並開始在學校推廣。1965438+4月21,2009年,北洋= =成立統壹國語籌備委員會,1928國民= =改為統壹國語籌備委員會。1932年5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並出版了《國音通用詞匯》,為建立普通話的標準提供了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