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八角素描紙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八角素描紙

1,普通話的源頭

明初以南京為都城,推崇南京官話,以南京官話為官方語言,並將金陵雅音(以“吳鴻鄭雲”為藍本)確立為中國漢語的標準讀音,作為古代中原雅言的正統傳。朱迪奪取了文健的皇位,遷都北平(後改為首都,稱京),主要從南京出發,從全國各地遷移了數十萬貴族、富戶和百姓。以南京官話為基礎,影響了元代大都的發音。經過整個明朝的過程,北京官話(不同於北京胡同發音)初步成型。

金啟聰認為,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用羅馬拼音記錄了當時大量的北京方言,這些記錄至今還保存著。從李的記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的北京話是壹種入聲數量較多,沒有zh、ch、sh等翹音的語言。這說明當時的北京話既不是北京話,也不是現在的普通話,因為北京話和普通話都不具備這些特征。同時也說明北京話和普通話的歷史不超過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話是明朝的官方方言。

2.中華民國(1912—1949)

民國成立後,在北京召開“中國語音統壹會議”,制定了歷史上被稱為舊國調的國調制度,確定了“北京調為主,兼顧南北”的國調,有入聲。同時制定了第壹種音標。1913年,新成立的民國政府雖然制定了舊的國腔,但為了兼顧各地,還是帶有南京官話的入聲等特點。當時被定為官方語言的國語聲調,是南京話和北京話的結合體:平仄、鼻濁、尖濁有區分,平仄、升降符合北京話,部分元音和入聲符合南京話,是以北京話為主音,兼顧南北的復合共同語。1918(民國七年)出版了第壹套國家認可的“音標”,以“南北折中,古今結合”為原則,包括保持入聲特征,主要是由北京官話和南京官話混合提取創造的。1965438+2009年4月21日,北洋政府成立統壹國語預備會議。1965438+2009年9月,《中華民國民族語音詞典》編輯出版。1920期間,由於《國音詞典》的語音標準與北平的語音標準存在矛盾,爆發了“京華之爭”。同年,南京師範大學(現南京大學)英語系主任張士毅發表《普通話的統壹化》,主張從根本上改革音標和民族發音,不同意民族發音,主張以北平音為民族發音標準。1921年,中國留聲機和國語留聲機相繼發行,確定了中國留聲機的基調。《中國民族之聲》留聲機是王璞在上海念的,北京的腔調,北京讀書的腔調。普通話的留聲機是趙元任在美國的發音,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制作發行,以京腔、升調、南京腔為標準。1932年5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正式出版發行《國音通用詞匯》,為建立普通話的標準提供了範本,成為現代漢語標準的第壹個體系——普通話體系。1932之後,全國語言廣播全部以《全國電話通用詞匯》為標準,各地國家語言標準統壹。官話系統,普通話系統,1949以後的官話系統,都源於這個時期的官話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