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雖然角大,但其實很溫和,沒有攻擊性。如果它根本跑不動,就用鼻子上的大喇叭打死它,因為白犀牛視力很差,主要靠嗅覺和聽覺。所以白犀牛即使大角度攻擊角鼻龍,基本也是沖擊。沒有加速度,就沒有穿透力。此外,甲龍全身覆蓋著用於防禦的裝甲板。這種鋼板內部有復雜的膠原纖維組織,既硬又有彈性,能有效防禦攻擊。除了身體上的骨頭和結節,甲龍的頭骨比犀牛厚得多,也硬得多,還能保護自己免受撞擊。
甲龍是壹種食草恐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它的化石全部來自北美。從外觀上看,甲龍的背部布滿了大量的尖刺,類似於鱷龜。而且甲龍背上的“指甲”不是石灰質的,也就是說不是骨頭,而是角質硬化。
甲龍的“盔甲”呈角質狀,但硬度僅次於骨骼。雖然不能支撐大型食肉動物的咬合力,但是在同樣的體型下,食肉動物很難突破自己的防禦。
甲龍和它的“武器”除了“A”,還有壹個特點就是尾巴。甲龍的尾巴很粗,有壹個結節狀的凸起,看起來像壹根巨大的木棍。靈活有力的尾巴是甲龍的保命武器。
至於甲龍皮膚的硬度,很難推測,因為角蛋白裏沒有化石。但是在現有的動物中,鱷魚皮是角質的,我們可以參考壹下。比如貝類的皮膚甚至可以在近距離阻擋手槍子彈的射擊。
現存的白犀牛分布在非洲,根據南北分布和基因不同,可分為北方白犀牛和南方白犀牛。相比較而言,北方白犀牛的生存狀況最差,野生的北方白犀牛僅剩4只左右。甚至大量南方白犀牛的生存狀況也不容樂觀。它們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自然環境中的野生動物(因為在非洲,白犀牛是陸地第二大動物,沒有天敵),而是來自人類。人類的貪婪導致大量犀牛被捕殺,犀牛角被割掉。尤其是犀牛中角最長的白犀牛,痛苦萬分。
成年白犀牛平均體長約4米(含尾巴),平均體重約2.5噸。和甲龍壹樣,白犀牛臉上的兩個突起(角)不是骨質的,而是角質的。長角平均長度約75 cm,短角長度約50 cm。犀牛角是角質的,但是和骨頭壹樣硬。即使它們以每小時40公裏的速度撞上壹棵大樹,它們的角也不會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