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這個女孩挑戰背誦字典。

這個女孩挑戰背誦字典。

15歲的妳在幹什麽?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15的年齡要麽是三年級,要麽是壹年級,整天忙於學習。在業余時間,我沈迷於戲劇、偶像崇拜或玩遊戲。

然而,有這樣壹個女孩,在15歲時,攻克了困擾國外著名數學家5年的世界性難題,並因此受邀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被稱為“中國最年輕的科學家”。當《人民日報》報道她的事跡時,她被描述為“年輕有為”。

這個女孩叫譚芳林。

有人可能會說,這又是壹個高不可攀的天才的故事。事實上,這並不完全正確。如果我們知道她的成長過程,我們就會對她的成功有不同的理解。

那麽她為什麽能在小小年紀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呢?她有過怎樣的成長過程?

2004年,譚芳林出生在上海壹個高知家庭,父母都是華東師範大學的老師。其中,父親是數學系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國際數學獎。母親也有極其豐富的教學經驗。

社會地位高,經濟條件好,自己又是教師,自然對孩子寄予厚望。在談到方琳很小的時候,她的父母非常重視她的啟蒙教育,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壹個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他們秉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原則,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從不強迫他們學習這個和那個,而是讓他們自己發現自己的愛好。他們要做的是給予適當的引導,然後盡力為孩子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

在談及方琳剛學說話時,父母給她買了很多古今中外的書籍,並堅持每天帶她閱讀,希望能幫助她養成愛學習、愛思考的好習慣。她最喜歡的是介紹數字的兒童讀物,並要求父母壹遍又壹遍地告訴她。

作為數學系的教授,我父親非常高興看到他的女兒對數字如此敏感。在此後的家庭教育中,他也更加註重孩子數學能力的培養。

譚芳林的父親在家時經常看書和做壹些數學研究。每當這個時候,譚芳林都會好奇地坐在父親旁邊,看著他做研究。

雖然她小小年紀什麽都不懂,但父親勤奮的學習態度給譚芳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在她心中埋下了壹顆種子。

當她上幼兒園時,她的父親開始故意告訴她壹些簡單的數學原理和方法。沒想到方林聽了壹遍就懂了。

而且,譚芳林對這些數學概念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讓她的父親感到驚訝。他覺得這個孩子還是有壹定的數學天賦的。

很快,譚芳林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她進入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開始學習。由於父母的早期培養,譚芳林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掌握知識的能力遠超同齡人。進入學校後,她的成績壹直名列前茅。

尤其是數學,在這個年級對她來說是小菜壹碟,即使是高年級的試卷她也能輕松完成。

她表現出的驚人的學習能力震驚了學校的所有老師,即使她每天都輔導父母。

所以,她的父母給她報了壹些數學競賽輔導班,但只讓她去那裏學習知識,不讓她參加數學競賽。

他們覺得如果參加比賽,就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刷題,這樣會壹點壹點消磨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此外,林的父母並不在乎那些外在的榮譽,他們只想讓自己的孩子永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如果有機會,譚芳林的父親還會帶她去參加壹些高端的學術會議,讓她感受到濃厚的學術氛圍,接觸到許多在學術上頗有建樹的前輩。

可以說,譚芳林的父母不僅發現了她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培養了她對數學的興趣,還教給了她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她在數學道路上的啟蒙者和早期引路人。

初壹的時候,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譚芳琳發現她最感興趣的方向是數論。與此同時,譚芳林的父親還發現,由於研究方向不同,他在輔導女兒時實際上開始感到力不從心。

因此,她的父親為她聘請了壹位老師,這位老師也是華東師範大學專門研究數論的教授。我認為讓大學教授輔導初中生會讓他們覺得大材小用。

然而,教授接觸到譚芳林後,看到了她在數學方面的天賦,非常珍惜這顆好苗子,並決心好好培養它。

能夠跟這樣專業的老師學習,譚芳林也很珍惜這個機會。就這樣,當同齡的孩子還在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時,譚芳林已經開始跟大學教授學習抽象難懂的數論知識了。

從高壹的暑假開始,譚芳琳就跟著這位教授開始了她的研究。在教授的指導下,譚芳林的數學天賦得到了進壹步發揮,研究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因為她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數論的學習中,所以忽略了學校的課程學習。有壹次期末考試,她沒有考好,因為她沒有準備好。

畢竟她才十幾歲,心智還不夠成熟。因為害怕父母批評她,放學後她不敢回家,背著書包在門口徘徊。

這壹幕恰好被下班回家的父親看到。我父親第壹眼大概就猜到是怎麽回事了,但他什麽也沒說。相反,他帶譚芳林去打羽毛球,回家後壹起下跳棋,對考試只字不提。

後來,在方琳情緒好轉後,她主動向父母訴說了自己考試失利的事情,但父母並沒有責怪她,還安慰她說人生不可能壹帆風順,總會遇到壹些挫折。這些挫折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問題在哪裏,發現問題後及時糾正是好事。不要害怕挫折,把它當作成長的機會。

在父母輕松開明的教育下,譚芳琳很快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緒,憑借出色的學習能力,她很快趕上了學習成績。

在後來的學習生涯中,她能夠很好地平衡學業和興趣,沒有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

在教授的指導下,譚芳林開始閱讀《美國數學月刊》上的文章。這本全英文期刊對壹個初中生來說還是很難的。

但譚芳林沒有退縮。她壹手拿著壹本雜誌,壹手拿著壹本字典,只是壹點壹點地咀嚼它們。

通過這樣的學習,她的學術能力變得更強了,英語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可謂壹舉兩得。

偶然間,她看到加拿大數學家蘭金教授在2013發表的壹個粗略的估算公式。她很感興趣,於是開始改進配方。

這個難題困擾了這位數學家五年。對於壹個14歲的女孩來說,即使有大學教授的協助,解這道數學公式也絕非易事。

閑暇時,她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間裏,寫作和計算,肯定有壹大堆用過的衛生紙在壹起;她還閱讀了大量相關的學術資料,並花費了大量精力進行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靈感壹次又壹次地到來,然後又壹次又壹次地被推翻。整個過程非常艱難曲折。

就這樣,在講到方林三年級的時候,她終於完成了“斐波那契數列與貝葉斯數的估計”的題目。她的研究成果壹出來,全世界的數學家都大為贊賞。

憑借這壹課題,譚芳林還獲得了“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壹等獎和主席獎。她是獲獎者中唯壹的初中生。

在頒獎儀式上,中國科學院的壹位院士在了解了林的事跡後感到非常震驚。特意跟工作人員說,開完會壹定要把譚芳林留下來,要向她學習。

2018年,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譚芳林收到了參會邀請。這壹次,她不再是父親背後可有可無的陪襯,而是憑自己的真本事有資格參加會議。

2019年,她再次收到了大會的邀請,當時她只是壹名高中生。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是“超級大腦”的壹次豪邁會議。在各自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世界級科學家悉數到場,其中44人獲得諾貝爾獎,還有許多其他國際知名獎項的獲得者。

譚芳林是大會邀請的最年輕的與會者。在這次會議上,她認識了加拿大數學家蘭金教授。與她交談後,教授稱贊她是真正的神童,這讓譚芳林有點受寵若驚。

譚芳林非常珍惜這兩次機會,希望向這些科研前輩請教和學習。她問世界著名的光遺傳學創始人次郎·梅森·伯克先生,科學研究最需要的品質是什麽?

這位科學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她,科研之路從來都不是平坦的,而是充滿了坎坷和荊棘。

失敗是不可避免的,通常是在多次失敗之後,妳才會獲得壹次成功,然後再向前壹點。

對於科研人員來說,他們應該能夠面對困難和失敗而不氣餒、放松和失去信心。成功那壹刻感受到的喜悅會抵消未來道路上的各種辛酸。

教授的回答給譚芳林打了壹針強心劑,堅定了她要走上科研道路的信念。

在這次大會上,譚芳林有幸見到了許多世界頂尖的科研人物及其研究成果。這也讓她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雖然她的研究成果甚微,但與那些頂尖科學家相比,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正是這次發布會讓包括央視在內的多家新聞媒體註意到了譚芳林。同壹天,人民日報官微以“15年女生上頂尖科學家大學”為題報道了談方琳的案例,她突然火了。許多媒體想采訪她,但她婉言謝絕了。

在這個天才少女看來,她只是做了壹門感興趣的學科,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厲害,不應該過度解讀。

她的父母經常教育她,做科研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她心中的愛。與那些虛名相比,真才實學更重要。

因此,譚芳林的偶像壹直是那些科學巨星,他們的優秀品質壹直激勵著譚芳林不斷前進。

如今,她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這是上海四所高中之壹。她很少再去參加數學競賽和學術會議。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壹樣,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沈浸在學習中,期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閑暇時,她更喜歡壹個人呆在書房裏,默默地看書,然後做壹些自己喜歡的研究。

2020年,譚芳林還入選了上海市英才計劃,師從復旦大學名師姚壹軍教授。這位教授很有名,曾多次擔任英才計劃的導師,幫助學生獲得許多國際獎項。我相信在姚教授的指導下,譚芳林壹定會有壹天獲得國際最高獎項,並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壹些成就。

雖然譚芳林在世人眼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然而,縱觀全局,數論只是龐大數學王國的壹個分支,她還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

而且,只有通過更系統的學習,她才能打下更堅實的基礎,這樣未來的科研之路才會走得更順利、更長遠。

有人說譚芳·林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因為她天賦異稟。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實際上,連愛因斯坦都說天才是由1%的天賦和99%的汗水組成的。

孩子本身的天賦很重要,但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能為孩子創造的條件也很重要。方法不當,或者過於急功近利,都有可能讓商的故事再次發生。

談起方琳的成功,離不開她日復壹日、年復壹年的努力。做科研是壹件非常枯燥的事情。發自內心地愛它,耐得住寂寞,需要極大的韌勁,否則很難堅持下去。而這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支持。

壹旦出名,人人皆知。當無數光環聚集在譚芳林身上時,她沒有迷失方向。相反,我選擇避開那些鮮花和掌聲,獨自回到安靜的地方,繼續我的研究並不斷提高自己。有了這樣的心態和態度,相信她的明天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