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證熱證等臨床表現可反映不同的病證。是指發熱伴惡寒,即發熱與惡寒同時出現(惡寒惡風都是怕冷的癥狀,性質相同,只是程度不同,惡寒較重,惡風較輕),這是診斷表證的主要依據之壹。發熱惡寒常見於外感熱病。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侵入體表,人體衛氣受邪,衛氣受抑。當溫熱功能減弱,厭惡寒冷或邪風,而衛氣抵禦邪氣,邪氣相爭,就會發熱。根據發熱和惡寒的不同臨床表現,可以診斷和區分不同的表證。
——發熱惡寒伴頭痛、自汗、脈緩是太陽中風的證候,八類辨證屬於表寒之證。是由於風寒襲表,營衛不和所致。
-發熱惡寒伴頭痛、身痛、關節痛、無汗、脈緊是太陽傷寒的證候,八綱辨證也屬於表寒之證。因風寒襲表,營氣郁結所致。
——發熱,惡寒或微惡風寒,伴有頭痛、口渴、咳嗽、咽喉腫痛、舌尖紅、脈浮,為衛分之證。八綱辨證屬於表熱證。是由於溫邪襲表,肺防受邪影響所致。
——發熱惡寒伴體熱低,午後甚熱,頭痛,身重,胸悶不適,苔白膩,脈緩,為濕困衛之證。是濕邪入侵,邪氣衛氣所致。
-秋季出現的發熱惡寒引起的頭痛、少汗、幹咳、無痰或少痰而粘稠、鼻幹、口渴、咽幹、舌紅苔白、脈數,為燥邪表證。是燥邪入侵所致,肺防禦受邪影響。溫燥和涼燥是有區別的。
——發熱,惡寒或微惡寒,伴有體重、疼痛、多汗、口渴、脈細緩,多發生於夏季,為暑邪之表證。是夏邪入侵,邪衛氣所致。也叫高燒。說明高燒,熱勢很大。常不伴惡寒而惡熱,又稱“但熱不寒”或“體熱,不惡寒而惡熱”。是裏實熱證的主要癥狀之壹,由邪正激烈鬥爭所致,常見於外感發熱中後期。-熱盛多汗,面紅,喜冷飲,舌紅苔黃,脈沈或滑m,rN.9P7為陽明經氣分證。是陽明之氣過熱所致。
-伴有譫妄性譫妄或譫妄性沈默、舌頭打結和肢體暈厥的高熱是壹種心包綜合征。是熱困心包,心神不寧所致。
——熱盛伴頭痛、頭脹、手腳不寧、口唇幹燥,甚至抽搐、舌紅苔黃、脈數,為風熱盛證。
它是由熱盛、心神不寧、津液損傷、筋脈失養所致。
——是夜晚十分炎熱時氣血兩燒的證候,伴有頭痛、口渴、皮疹隱隱或外露,或吐血便血、舌絳、苔黃、脈數。是內熱過盛,血液循環紊亂,血熱所致。
——實熱伴胸痛、胸悶、咳嗽、痰黃或粘稠、舌紅苔黃膩、脈滑,為邪熱阻肺之證。是邪熱壅肺,肺失宣發所致。是指定期發熱,或發熱的病人,在某壹時間熱勢上升。是邪正之爭所致,無論是外感發熱還是內傷都可見。
——前幾天出現潮熱,伴有腹脹、腹痛、便秘,或腹瀉、心煩、譫妄、舌紅、苔黃幹、脈沈而強,為陽明腑實證。是陽明實熱、胃腸實熱積聚所致。
——午後潮熱,體熱低,頭重身倦,胸中脹滿,腹脹便溏,口渴惡飲,舌苔厚膩,脈數,為濕熱蘊結之證。是濕熱挾氣,濕熱抑熱所致。
午後潮熱,伴有顴骨紅,咽幹口燥,手足心熱多於手足背熱,神疲乏力,心煩意亂,舌紅津液少,脈數,屬陰虛內熱證。是由余熱、陰虛、內熱引起的。
午後潮熱,伴有幹咳少痰,失眠盜汗,頭暈耳鳴,五官發熱,舌紅津液少,苔薄脈數,為肺腎陰虛之證。是肺腎陰虛,津液虧損所致。意思是發熱和惡寒交替出現。就是發燒的時候不覺得惡寒,惡寒的時候不覺得發燒。兩者交替出現。是邪正之爭所致,常見於外感發熱。
——感冒發熱,伴有胸脅脹滿,嘿嘿,無食欲,心煩嘔吐,口苦,咽幹,頭暈,脈細,是少陽的癥狀。是邪人少陽,正邪不分造成的。
——寒熱交替,甚至高燒寒戰,有時停工休息,四肢酸痛,全身無力,頭痛,口渴,出汗後發冷,反復發作,脈搏加快,這些都是瘧疾的癥狀。是瘧疾的入侵和邪正之爭造成的。是指伴有煩躁等癥狀的發熱。可出現外感發熱和內傷。——煩熱伴灼胸膈,心緒抑郁,煩躁口渴,舌紅苔黃,脈數,都是熱擾胸膈的癥狀。它是由於熱邪擾亂了胸腔隔膜而引起的。
——熱煩,體熱不能臥,心煩失眠,舌紅苔黃,脈數者,為陰虛火旺之證。是腎陰不足,心火亢盛所致。說明發熱不高,熱勢不是很高。常見於外感發熱或內傷雜病的恢復期。
——微熱幹咳少痰,口幹舌燥,舌紅津液少,脈虛為外感病復,肺胃陰傷之證。是邪熱不全,肺胃陰傷所致。
——持續時間較長的微熱,手腳發熱,口幹咽燥,神疲乏力,舌質紅,苔少,脈弱,為外感發熱後期肝腎陰虛之證。是肝腎陰傷所致。——輕度發熱,常出現在疲勞後,或疲勞後加重,反復發作,伴有精神疲乏、心煩、氣短懶動、自汗、納差、舌淡、脈弱,屬氣虛發熱證。是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所致。
其他常見癥狀的鑒別:多汗、咳嗽、哮喘、出血、疼痛、嘔吐、腹瀉、便秘、排尿困難、水腫、黃疸、頭暈、心悸、失眠、抽搐、昏迷、膈哽噎、脹軟積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