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廣鎮是壹座歷史悠久、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經濟繁榮的千年古鎮,縣級建制歷史達1.520年。自古以來壹直是英德市西部和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重鎮,歷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無英德,長路漫漫”之說。
為了改善勉鎮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項目,鎮政府在1998中投資近1000萬元,新建和拓寬了通往勉市、張冕和應龍等鄰近城鎮的8條道路,並改善了鎮主要街道的路燈、下水道和其他設施,使勉鎮初步顯現。目前,我鎮正按照英德市政府批復的《總體規劃》加緊實施鎮區建設。第壹階段的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拓寬鹿城路,完善世界花園、包敏路生活區的配套工程,新建日供水量5000立方米的自來水廠。同時,我們要加強城鎮環境衛生的改善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
鎮上的人有很強的市場經濟意識。他們充分利用鎮內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商品經濟,逐步形成支柱產業。1998年,全鎮社會總產值為481億元,比1997年增長10.3%。目前,全鎮共有個體工商戶1200余戶,註冊資本4000余萬元。主要從事糖煙酒批發零售、旅遊、餐飲、建築裝飾、水陸運輸、服裝、建材、農產品加工、化工、煤礦、鐵礦等礦產開采加工行業,從業人員近8000人。由於企業發展迅速,勉鎮於1992年被列為廣東省工業衛星鎮。該鎮個體經濟從小到大,從無序發展到有序發展,從小規模分散生產到集約化大生產。例如,從改革開放初期自制、自駕、自銷的家庭服裝作坊,到外包加工再到流水線生產,民營服裝產業逐漸成為這個鎮的支柱產業。目前已成為英德市服裝加工基地,產品主要在廣州服裝批發市場銷售。1998年,全鎮服裝廠52家,年產值15000萬元,比1997年增加2900萬元。1998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1990萬元,比1997年增長22.84%。
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該鎮還積極註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政府部門通過壹系列專項嚴打鬥爭,有力地打擊了各類嚴重犯罪活動,確保了社會穩定,為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供了法治保障。
沔鎮的水陸交通極為便利。連江(又名小北江)穿鎮而過,年水位27.8米以上,通航能力可容納100噸級船舶駛往洋山、連縣,以及駛往清遠、廣州等地。省道1911和1952貫穿全鎮。東至京廣鐵路和尹瑩公路35公裏,南至60公裏107國道,可連接廣州、湖南等地,西至“三通壹陽”。建設中的迎龍公路直接與南部城鎮相通,並與國道107相接。建成後將比原線路1952縮短15公裏。此外,對鎮內外農村道路進行了拓寬拉直,農村道路進行了硬底化。鎮上有400多輛各種各樣的運輸車輛。每天有150多輛客運班車往返廣州、清遠、陽山、連縣、英德等地。現有摩托艇180余艘,總運力7000余噸,船舶裝卸碼頭5座。
隨著通信的快速發展,棉鎮的電話普及率和通信能力不斷提高。廣鎮是英德市第壹個開通自動電話的鎮,1992自動電話400部;1994年開通裝機容量2000門的光纖程控電話;1995增加了壹個大功率手機差分轉盤。程控電話、移動電話、尋呼機等通信業務的開通,方便了該鎮與外界的信息交流,加快了該鎮各項事業的發展。1998期間,該鎮信息化工作有了新突破。銀行信貸部的中國銀行、信用社和中國工商銀行實現了計算機接入,並率先接入省市互聯網,方便了客戶。鎮政府加快了信息化建設步伐。首先,它加入了互聯網。通過網絡,它使小鎮走向了世界,讓世界了解了它,這大大加強了小鎮與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對小鎮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詳情請點擊:(附美圖)
。com/nfsq/net lgd/gdxly/200310310759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