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幼兒啟蒙:中國成語故事(適合6

“幼兒啟蒙:中國成語故事(適合6

成語:朝三暮四拼音:zhāo sān mù sì解釋:原指耍花招騙人。後來比喻經常變心,反復無常。成語故事:據說這是《莊子》中記載的壹個寓言故事。宋朝有壹個人,家裏養了壹大批猴子,大家都叫他狙擊手。做間諜懂猴子的心理,猴子也懂他的話。所以他很愛這些比較能和人交流的小動物,經常減少家裏的口糧來滿足猴子的食欲。有壹年,村裏鬧饑荒,侄子要減少給猴子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不高興,就先和猴子商量。他說:“從明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妳三個水果,晚上給妳四個,好嗎?”猴子們聽說自己的食物減少了,都張牙舞爪地站了起來,露出非常憤怒的樣子。狙擊手看到後馬上改口說:“好吧,我每天早上給妳四個,晚上給妳三個。夠了!”猴子們聽說從淩晨三點變到了四點,以為食物增加了,都高興地倒在地上,不再鬧了。後來人們會從這個寓言中說,狙擊手說的話會被引申。每當有人拿不準的時候,他剛才說的話不算數;或者做事的時候經常變來變去,剛決定的事短時間內又變來變去。我們說他“朝三暮四”。成語:鷸蚌相爭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比喻雙方僵持不下,第三方從中獲益。成語故事:壹只蚌殼打開,在沙灘上曬太陽。壹只鷸走過貽貝,伸出它的嘴啄貽貝的肉。貽貝迅速合上兩個殼,緊緊地夾住鷸嘴。鷸用盡全力,卻拔不出嘴。蛤蜊跑不掉,也回不到河裏去。貽貝和鷸吵架了。鷸悶聲悶氣地說,壹兩天不下雨,沒水回不了河,總會死的!貽貝還悶聲悶氣地說:我要是不放妳走,晚壹兩天,妳的嘴拔不出來,妳就不想活了,妳就餓死了!貽貝和鷸無休止地爭吵,誰也不讓誰。這時,壹個漁夫正好路過,把他們兩個壹起抓住了。現在用來形容雙方僵持不下,導致兩敗俱傷,第三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