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和註音
解釋
名詞
動詞
轉錄
拼音:duó;筆畫:10繪畫;部首:程
意譯
都鐸是壹口大鐘,形狀像壹只鈸和壹只長著舌頭的野雞。它在古代用於宣布政治和宗教法令,也是壹種古老的樂器。春秋至漢代流行於中國的木鐸。靈多。都鐸舞蹈古代青銅打擊樂器。多用於軍事。它的形狀與雍鐘略有相似,但比鐘小。手柄又短又方。體腔內有或沒有舌頭。有舌頭的人可以通過搖動發出聲音。舌頭由銅和木頭制成。金鐸有壹個青銅舌頭,而木鐸有壹個木制舌頭。《周禮·地方官與鼓手》:“與擊鼓”。鄭玄註:“都鐸,大鐘也響,故能使鼓起作用。”。《左傳·襄公十四年》:“故,曰:‘丘之民,忠於道,木鐸’”。註:“人是執行命令的官員。木鐸,木舌金鈴。”
名詞
(聲音。本義:大鐘)
同義【「bigbell」】
都鐸者,大鐘也。軍法由五人組成,五人是兩個,還有兩個司馬之鐸。——《說文》
偏愛木鐸。——《李周小載》
指責我的人也在攻擊牧師。——《淮南子·安自序》
又如:都鐸王朝(祭祀神靈時,以都鐸節歌舞作為祭品);都鐸瘟疫
「小鈴鐺」掛在牛馬的脖子或屋檐下
寶多含風,響徹天際。——《伽藍在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