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1
歐陽詢(557-641),潭州臨湘人,漢族,唐代著名書法家和官員,楷書四大家之壹。
南朝梁征南將軍李歐陽之孫,南朝陳將軍歐陽坤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時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初唐四大家。因為他的兒子歐陽通也擅長書法,他也被稱為“大歐”。
他和虞世南都是初唐時期以書法著稱的大家,二人並稱為“甌越”。後人在書中看到了危險,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最方便的,因此被命名為“歐體”。
代表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生日碑》《花都寺碑》等,行書有《鐘尼蒙點帖》《行書千字文》等。
2.顏真卿
顏真卿(709-784年8月23日),京兆萬年(今陜西Xi安)人。,祖籍臨沂(今山東臨沂)。顏師古五世是唐代著名的宦官、書法家和秘書監,師承孫和司徒清。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出家為秀才,在寺中擔任監、助。後來,由於得罪了權臣楊,他被貶為平原太守,被世人稱為“燕平原”。
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領叛軍討伐叛軍。後來,他去了鳳翔,被授予憲法部長的頭銜。當唐代宗做官時,他去了尚書省的吏部,壹個王子和壹個姓氏,他被命名為魯公,被稱為“陸埮公”。
興元元年(784年),他被派去告訴叛軍李希烈,並敬畏地拒絕了小偷,最終被壹巴掌打死。他被殺後,曹的繼承人和三軍將士都哭了。謚號司徒,謚號“文忠”。
其代表作有《多寶塔碑》、《勸學詩》、《顏碑》、《祭侄文稿》等。
3.劉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之。京兆花苑(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誕生。中唐時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劉公綽之弟。
柳公權二十九歲就中了秀才。早年擔任省學秘書,被編入李廷幕府。在穆宗、景宗和文宗時期,他在朝中任職並成長。
* * *七朝時,封太子為河東郡公,太保為太子,人稱“劉”。鹹通六年(865年),柳公權病逝,享年88歲。得到了壹個王子的姓氏。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他最初向王羲之學習,後來他參觀了唐代著名的書法。他吸收顏真卿和歐陽詢的長處,吸收新思想,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柳體”,以其力量和力量而聞名,後來有“顏劉金古”的美譽。
他與顏真卿並稱為“劉燕”,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
代表作有《賦沈鐵》、《十六日帖》、《辱湘帖》等。
4.趙孟頫
趙孟頫(fǔ)(1254 10 10月20日-1322 7月30日),字子昂,漢族,生於宋雪路,又名水晶宮道人、古爾波,中年在孟頫工作。
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年元初著名的書法家、畫家、詩人,之孫,秦王趙的後裔。
至元二十三年(1286),趙孟頫經臺灣欽差大臣程巨夫推薦,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尊敬。歷任薊縣學士、濟南道總經理、江浙儒士、翰林學士。
累官翰林學士程誌,博士榮祿。晚年,他逐漸隱退,然後向病魔乞求幫助。知止二年(1322),趙孟頫去世,享年69歲。
代表作有《宋學齋文集》、《秋郊飲馬》、《示石灌叢》、《松石老子》。
擴展數據:
四個人的字體:
1,歐式
歐體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創作的楷書字體。其特點是與方相結合,點畫有力,筆法連貫。它既陡峭又嚴謹。側面保持穩定,緊湊而不失稀疏。
2、彩色車身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字體風格。其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學張旭筆法。他的正楷端莊雄偉,氣勢大開。行書蒼勁,余伯。古代法律就是其中壹種變化,在世界上被稱為“顏體”。
3.劉體
劉體均衡,瘦而硬,緊追魏碑,點畫流暢優美,骨健體緊。“書貴薄硬,精神清。”與臉相比,他的楷書略平而瘦,因此被稱為“顏古”。
4.趙體
字體趨於扁平,趙體筆畫圓潤優美,架子方方正正。
趙體撇畫,壓畫,橫伸,字勢橫展。借用行書,有些字在行書之間,優美動人。
百度百科-楷書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