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親的劉備當然是最有責任的。壹般來說,在古代,許多父親常年不在家,他們的孩子的教育壹般委托給他們的妻子,由妻子教育孩子。這個阿逗出生在新野,還是不錯的。他由兩位母親撫養長大。第壹個母親糜夫人和親生母親甘夫人據說是姐妹,對劉備的獨子阿逗照顧得很好。不幸的是,曹操的南征首先導致糜夫人在叛軍中死亡,而在赤壁之戰後不久,她的生母甘夫人也死於公安。那時,阿逗懷裏還抱著壹個三歲的嬰兒,他可憐的母親因病去世了。後來,劉備做了第二個妻子,嫁給了江東的孫子。孫太太才二十歲左右,喜歡舞刀弄劍。自然,她遠沒有教育好阿逗。
劉備忙於爭奪天下的霸權。首先,曹操和孫權互相擠壓,奪取了荊州南部的四個郡,他們在那裏有了立足之地。隨後他出兵益州,假借幫助劉章攻打張魯的名義,在益州請人收買人心,最終攻下益州。獲得益州後,劉備忙於平定內亂。這時,東吳趁機派人召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帶走了阿鬥,但多虧張飛和趙雲,她才沒有成為人質。不久,諸葛亮帶阿逗去了四川,父子二人終於團聚了。這時,阿逗八歲了,正是學習的好時候。
可惜劉備還是沒來得及教壹個阿鬥,然後是漢中之戰,然後是關羽的荊州之戰,然後劉備親自率軍遠征,發動了攻打吳國的戰爭。後來,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戰敗,劉備在壹兩年後去世。
當然,作為壹個君主,劉備可以在他沒有時間教學的時候請人來教他的孩子。劉備找的是誰?我想找壹位被稱為蜀中孔子的儒家大師喬舟。這個原本是劉章部下的譙周,看到了劉備的潛力,勸說劉章投降,成為劉備的門客。幾年後,西晉軍隊大舉入侵,喬周說服已故統治者劉禪投降,這使仍在前線鬥爭的姜維憤怒而死。有人說喬舟審時度勢,但也有人說喬舟只是見風使舵的小人。在和平時期,喬周可以是壹個有道德的紳士,生活在亂世中,但喬周只是壹個墻頭草,壹個依附於權貴的勢利小人。這樣的人能教學生什麽好呢?
然而,劉禪被封為太子,當他與喬周接觸時,他已經十五歲了。而且,畢竟喬周只是壹個太子的玉璽,而是阿鬥的壹個管家和壹個仆人。對阿逗的影響確實有限。事實上,諸葛亮是對劉禪壹生影響最大的人。
劉備臨終前,把劉禪叫到身邊,對劉禪說:“起初我只是拉肚子,病情並不嚴重。但後來病情加重,引發了其他疾病,現在很可能沒有康復的可能了。但是,古人說年過50不是英年早逝,妳已經年過60了。沒有遺憾,只是妳們兄弟不放心。之前,諸葛丞相曾寫信告訴我,太子非常聰明和有分寸,遠遠超出了預期。如果妳真的能按照總理說的做,那我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妳應該努力工作!‘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為之’。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家臣服,做壹個好國王。
後來,劉備提到了對劉禪的教育。首先,我談了我的態度。妳爸爸和我都很瘦,所以妳不用模仿我。妳平時可以讀讀《漢書》和《禮記》,閑暇時讀讀各種學派的理論,還有《劉濤》和《尚軍書》,可以增長妳的智慧。然後我提到了諸葛亮的教育理念。我聽說總理在百忙之中親自為您抄寫了幾本書,如《申子》、《韓非子》、《管子》和《劉濤》,這些書是人們帶給您的,但不幸的是他們中途丟失了。妳可以要求首相再給妳壹份。後來,劉備叫來了其他幾個兒子,告訴他們說,他死後,妳們所有的兄弟都應該像他們的父親壹樣侍奉丞相,好好輔佐他。
對於諸葛亮開出的這份書單,歷代學者眾說紛紜。在儒家學者看來,君主治理天下時,自然應該以仁義為重,應該多讀五經等經典。例如,劉備告訴劉禪他應該多讀韓曙和《禮記》。現在,我們經常認為《史記》是歷代編年史中寫得最好的。事實上,在古代正統學者眼中,《漢書》的成就大於歷史記載,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對道德禮儀的尊重。與《史記》相比,它具有強烈的個人情感色彩,有人批評《史記》是誹謗之書也不無道理。《禮記》是介紹五經中各種儀式和意義最全面的書籍,也是對古代皇帝的比較研究。
相傳《六韜》是西周時期姜子牙所作,裏面專門講述了排兵布陣之道。《尚軍》是法家代表商鞅的著作,強調以嚴刑峻法治國。身為君王,身處亂世,壹方面要講究禮儀正義,籠絡人心;另壹方面,還需要強調軍事並在戰場上取得勝利,而控制下屬和管理世界則需要實施法治。應該說,劉備向劉禪推薦的書目非常全面,而諸葛亮推薦的書目則有些偏激。
諸葛亮沒有推薦《漢書》和《禮記》,而是增加了法家代表人物沈梓、韓非子和管子的著作。申子註重表象與現實的區別,韓非子註重以法治國、以術亡國,而管子則主張權衡利弊,順其自然,做出讓步,以獲得權力的平衡。這些作品都是為了勸導國王要著眼於當下,急功近利,壹味地講求魔法,騙人。諸葛亮就是這樣教育劉禪的,但是他是不是把劉禪教壞了?
不過,也有學者稱贊諸葛亮的書單。宋代學者唐庚認為,歷朝歷代的國王都應該具有良好的智謀和政治技巧,以撥亂反正。已故統治者劉禪是壹位平庸而軟弱的君主。仁義之教只會加重劉禪的缺點。因此,劉備也希望劉禪看看註重兵法的《六韜》和註重法治的《尚軍書》,但諸葛亮更實際,針對劉禪的弱點,他增加了法家思想的教育,讓劉禪更多地了解戰術。唐庚對那些大談仁義的腐敗學者表示不屑。
事實上,在三國時期,孫權曾經給呂蒙壹份書單。當時,夢露是吳棟軍隊的高級領導人,但他毫不知情。孫權給了呂蒙壹份書單,讓他在工作之余學習。孫權說:我年輕時讀過《詩》、《書》、《禮》、《左傳》、《國語》等經典,但沒有讀過《易》。掌權後,我經常閱讀《史記》、《韓曙》、《東關韓曙》和各種軍事書籍,如《孫子兵法》和《六韜》等,認為這些書很有幫助。孫權說,書太多了,很難壹次看完。呂蒙能讀孫子兵法、劉濤、左傳、國語、史記、漢書和東關漢書第壹。
在看孫權給呂蒙的書單時,我忽略了我年輕時讀過的宣揚儒家仁義的作品。畢竟軍事形勢緊急,時間緊迫,壹切都是務實的。那麽,什麽對實際工作最有幫助呢?壹是兵家著作,二是可以作為參考的史書。至於法家著作,孫權沒有提及。據估計,這與蜀漢接管劉章後,蜀中法紀渙散,需要整頓有關。自孫策以來,東吳內部相對穩定。在儒家經典中,孫權說他不讀《易經》,因為《易經》大多宣揚占蔔、天命之說,空洞而不切實際。
從夢露後來的表現來看,孫全凱的書單非常有效。不久後,魯肅再次見到夢露,不禁贊嘆道:我壹定要回到夏夢!諸葛亮死後,劉禪還能控制韓曙政權30多年,諸葛亮的教育效果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