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43歲的任是貴州壹個偏遠縣的中學校長的兒子,他有著瘋狂的理想和抱負。今天,當我們說任是壹個理想主義者時,有些人可能會質疑這是給勝利者的金牌。但當我采訪20多年前華為的早期元老時,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妳,任創辦華為的時候,雖然從事的是“暴利”的二手經銷商生意,但他的野心不僅僅是賺錢。賺錢是生存的手段,也是實現自己夢想和使命的工具。
這是壹個雄心勃勃的中年知識分子,壹大群有想法的青年知識分子已經聚集在他的周圍。任與早期追隨者的年齡相差20歲左右,他們共有的“招牌紋身”是八個字:窮誌不窮。
它們還具有以下特征:
第壹,由饑餓驅動的理想主義
10的文革,壓制甚至扼殺了無數知識分子和無數年輕人的理想和夢想。當改革開放的大門開啟,他們壓抑已久的理想、使命感和激情在物質和精神的強烈饑渴下得到極大釋放。柳傳誌、任等壹大批中國傑出的企業家,都是在這種心理背景下開始他們的創業歷程的。任的大多數早期追隨者也有同樣的驅動力。
第二,饑餓驅使下的英雄主義
華為的歷史就是英雄的歷史。任有著強烈的英雄情結。在他執掌華為帥印的30年間,這種英雄基因深入而廣泛地滲透和蔓延到華為的組織肌體中。如果以十年為壹代,從上世紀40年代出生的任,到今天90年代出生的華為人,五代人在語言和行為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那就是自信和勇氣,進取和冒險精神,以及面對挑戰和困難的奉獻精神。我和華為的幾個同事編輯的三本書裏記錄了大量這樣的故事,比如《槍林彈雨中成長》、《厚積薄發》、《穿金甲》等,我稱之為《華為英雄編年史》。
第三,饑餓驅動下的學習能力強
當時華為想從壹流大學,尤其是北大這樣的學校,甚至從普通大學招聘通信人才,是很難很難的。所以華為在2000年之前招聘的理工科知識分子,大部分都不是學通信的。但是,正是這些年輕的知識分子有著強烈的饑餓感、求知欲和成就欲,所以他們都是邊工作邊學習,從通信ABC開始,從西方公司的設備手冊開始,壹個字壹個字地啃字典,每天工作學習17,8個小時,半年後,大家都成了通信技術專家,很多人後來都成了業內專家...
華為是個大學校。我讀書很多,幾乎壹周壹本書,但是華為有壹個高管壹年讀了大概65,438+000本書,渴望從歷史、社會和所有對組織和個人成長有益的知識寶庫中學習。這是華為的普遍現象。
從公司的角度來說,華為30年的發展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充分開放學習東西方的歷史文化、制度、流程體系。
第四,無望的樂觀
華為成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門口遭遇全球競爭。其對手主要是資本雄厚、技術優良、百年管理、人才豐富的西方大企業。華為作為壹家完全的民營企業,被稱為壹棵小草,與對方處於絕對不對稱的競爭態勢。華為實現了高速增長,但同時也遭遇了壹個又壹個的磨難和挫折。但其領導人任鄭飛是壹個極度絕望的樂觀主義者。
前壹段時間,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寫了壹篇文章《任的懷疑性格》,認為華為是“悲觀主義的勝利”。我不認同這樣的認知:任何壹個懷疑型人格的人都可以成為詩人、作家、各種各樣的人,但他就是做不了組織者。壹個合格優秀的組織領導,可能對人事比較敏感,但性格主基調壹定是樂觀向上,甚至奔放熱情。他們更像太陽,總是在人群中散發熱量,但也許少了壹點來自月球的柔和光線。......
任強烈的樂觀主義精神是華為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壹種非常重要的精神氣質。當然,這種精神氣質也已經全面展開,滲透到華為的方方面面。
第五,擁抱制度,擁抱規則,擁抱流程。
以上五點是華為早期創業者的基本特質,當然也構成了華為高層領導的精神品質。這是壹個好的企業必須長期堅持的非常獨特的組織氣質。
如今,華為擁有18萬員工,這自然與早年的創業者形成了文化基因上的聯系。他們也是小人物,卻是野心勃勃的18萬小人物。在18萬員工中,有165個國籍,4萬多外籍員工。這是壹個由這些小人物組成的英雄群體,在過去的30年裏,創造了壹部驚天動地的全球通信業史。
接下來我想用五種力量和大家分享華為這壹小群人是如何創造偉大歷史的。
意誌的力量。
很難想象,如果華為的領導、各級管理者和幾十萬普通員工沒有強大的意誌力,華為能成功走到今天。
2002年,我陪任去安,早上去湖邊散步。走著走著,任說,“華為國際化八年了,我們抗戰勝利八年了。我們壹次又壹次地被打敗、被打敗,今天仍然看不到曙光。”說這話的時候,他眼眶打轉,聲音哽咽。......
2000年初,任去南非約翰內斯堡,參觀了voortrekker紀念碑,走出紀念館,接到壹個電話,在紀念館前的小廣場哭了近兩個小時。南非先輩的生存史是血淚史,華為的全球化也是如此嗎?
任是壹個非常情緒化的老人。他不是那種“淚不輕彈”的男人。相反,他經常流淚,但他也是壹個有著極其堅韌的神經和罕見意誌的勇士,壹個不知疲倦的“打了雞血”的老兵!毫無疑問,這和他的意誌品質有關系,但我覺得也是壹種使命感的支撐——國家使命感、行業使命感、人類使命感把華為帶到了世界舞臺。.....
當我參觀voortrekker紀念碑時,最讓我感動的是聖經的眾多版本。是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意誌力量支撐著那些祖先,讓他們活了下來。同樣,沒有任,沒有壹批早期的企業家,沒有今天65,438+80萬中國人的強大使命感和意誌力,華為也很難有今天。
我們的主題叫做“在槍林彈雨中成長”巡回演講。子彈不僅是奮鬥、冒險、開拓精神的象征,而且是真子彈。在伊拉克、利比亞和阿富汗的戰爭中.....華為人留下來維護他們的設備。在地震海嘯發生的時候,面對諸多天災,華為人選擇了堅守。為什麽?很簡單。危機時刻,普通人希望溝通順暢,能向親人報平安。
世界上最冷的南極和北極,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非洲的叢林和沙漠,最荒涼的地區...人們享受的大部分通信設施都是由華為提供的設備和華為人提供的服務支持的。
所以,壹部華為的發展冒險史,壹部華為全球擴張史的背後,是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意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