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筆發明之前,人們以手為筆,用土代替紙,開始在上面畫幾條杠,或者畫第壹只鳥,第壹棵樹。直到有壹天,祖先們發現需要記錄的事實太多了,比如日期、地點、重大事件、晚餐的構成...於是筆被發明了。
說到寫字,困擾了中國人幾千年的毛筆,必然要盡壹份力。壹面是精墨,壹面是狼毫。哪個少,壹個古代文人?壹把刷子在無數古人的手指間留下了厚厚的繭。有人練字把屋下的幾缸水都幹了,有人用墨水泡了壹個池塘,有人攢了五個字寫得不好的大蠍子。顏真卿的重而莊重,王羲之的筆是龍蛇,鄭板橋的是隸書。壹支毛筆怎麽會有這麽大的魅力?經過幾千年的風風雨雨,毛筆已經不再是壹個東西,而是靈魂的寄托,是精神的寄托,是文化人物的象征。
直到近代,筆出現了,矛盾也出現了。人們提高學習,吸收新知識、新文化、新事物,同時熱情地刷手。碰撞以時間為推進體,越來越激烈。最後刷敗了。於是就有了辛亥革命,胡適之的白話,壹支小小的鍍金鋼筆。文化鬥士們陷入了迷茫和仿徨。他們是前進還是停留?創新,創新,什麽時候能出新?後來人狠心了,把筆傾斜了,但是手裏的筆變得和以前不壹樣了。壹場沒有硝煙的慘烈戰爭沒有結束,看不到盡頭。
中國人遵循中庸之道,而外國人喜歡用輕薄的鵝毛筆。但只有百年歷史的西方,能和中國五千年的輝煌篇章相比嗎?從這支筆的小側面,就能看出個中緣由。也許是因為我封建,壹直鄙視外國人的風度和禮儀。畢竟5000年並不意味著妳起床輕。離題太遠了,這個話題太沈重了,我搬不動。
筆畫、答案、風格、勾、力、徑、序、體、筆、筆戰、筆債、筆走龍蛇,這麽多衍生品,要多久才能看透它的靈魂?
有人說,在這個鼠標鍵盤時代,筆會逐漸遠離人們的視野。我不信,就拿著那張白皮書等著。
筆底有數不清的哀愁,有說不完的滄桑。合上扉頁就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