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古代沒有拼音,那人們是怎麽知道那個字怎麽發音的呢?是怎麽教出來的?

古代沒有拼音,那人們是怎麽知道那個字怎麽發音的呢?是怎麽教出來的?

秦朝統壹全國後,李斯寫了《倉頡篇》,趙高寫了《古力篇》作為兒童識字書。這兩本書在中國已經用了很長時間了。南北朝時,周興嗣編撰了《千字文》,後來又出現了《三字經》、《百家姓》等識字書。

為了給漢字註音,人們選擇壹些字作為註音字。這叫葉音法,用“讀為”或“聲”和“葉某音”的形式來註釋文字。但是這種方法不好用,而且很多情況下,註音的字比註音的字要復雜。所以隨著佛教的傳入,反切法也被傳入中國。反切法是用兩個字以“某某切”的形式發這個字,前壹個字的聲母與拼音相同,後壹個字的聲母和聲調與拼音相同。比如:梁:音涼,利昂切,前面用葉音法,後面用反切法。

明末,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他們試圖用羅馬字母來標註漢字。但是適用範圍很小,社會上絕大多數還是用葉音法和反切法。清末,英國外交官韋德創立了威妥瑪拼音。後來,中國著名語言學家馬史文通的馬建忠建立了壹個有點類似日語假名的拼音系統。自解放後《漢語拼音方案》頒布以來,這壹系統壹直在中國大陸使用。在臺灣省,這個系統壹直在使用。

簡單來說,有兩種:壹種是把發音相近的簡單單詞加起來,壹種是把聲母和韻母分別加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