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元宵節的起源和典故

元宵節的起源和典故

相傳元宵節是漢文帝為紀念平陸而設立的。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的兒子劉嬰成為了漢惠帝。然而,呂後掌管政府。安史之亂後,文帝深感和平盛世來之不易,於是將平定“諸虜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的日子,京城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慶祝。從此,正月十五就成了民間流行的節日——“元宵節”。

元宵是壹種帶餡的甜食,由糯米粉和甜餡制成。據記載,吃元宵的習俗最早見於唐五代。當時,這種食物被稱為“面繭”或“圓而不掉角”,它是由糯米制成的糖餡,類似於今天的元宵。吃的時候可以煮、炒、蒸、炸。

起初,人們稱這種食物為“漂浮的紫苑”,後來他們稱之為“湯團”或“湯圓”。這些名字“團圓”的發音相似,寓意團圓,象征著全家團圓、和諧幸福,人們也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

根據中國的民間傳統,在正月十五,當月亮在晚上高高掛起時,人們會點亮成千上萬的燈籠來慶祝。出去賞月,點燈放火,賞燈猜燈謎,吃元宵,闔家團圓,歡度佳節,都是壹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