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古代漢語學者的研究,古代漢語的語音在歷史上發生了三個時期的變化,即古音、中音和近古音。古音是指西周至漢代的漢語語音;中古音是指南北朝至唐代的漢語語音;近古語音是指從宋代到清代的漢語語音。(關於古漢語的發音階段,學術界眾說紛紜,這裏只采用這種相對寬泛的說法。)
這三個讀音之間的差距非常大,與現代漢語的發音更是天差地別。例如,同壹個句子是“青青子衿”,而三個時期的古代漢語發音是:
古音(周、秦、漢):岑岑茨魯穆克魯穆
中世紀(南北朝、隋、唐):曾曾賜金木
近古音(宋、元、明、清初):唱著唱著紫金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模糊,有點像外語?為什麽古代漢語的發音變化這麽大?其中壹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不斷南遷,他們說的胡語與中原漢語融合,導致漢語語音發生了很大變化。壹些語言學家認為,今天的閩南話、粵語、廣東客家話和江浙滬吳語保留了壹些古漢語的發音。原因是最初的漢語使用者,在胡人進入中原時,不斷南遷、南渡,將古代漢語的原始發音帶到了南方。歷經千年滄桑,仍有部分存留。比如古漢語發音中有入聲,在今天的普通話四聲中已經消失了,但在吳語、粵語等方言中仍然存在。今天的日語和韓語也保留了壹些古代漢語發音的元素,所以南方人在學習日語發音時會感到有點親切,並順利地學習它。
有人會疑惑:古代沒有錄音機。妳是怎麽知道古代漢語的發音的?事實上,妳不需要錄音機,妳可以通過拼音拼寫出古代漢語的發音。古代沒有今天的漢語拼音,但有壹種類似於拼音的語音系統,叫做“反切法”。簡單來說就是用兩個字給壹個字註音。壹般會選擇兩個常用詞進行反切。第壹個單詞取其聲母,第二個單詞取其韻母和聲調。比如山峰的峰頂,註音是“方聲切”,取“方”字的聲母f,取“聲”字的韻母enɡ和聲調“壹聲”,就是fēnɡ.
中國人早在2000年前就使用了反切線法。今天,學者們可以通過隋代的《切韻》等韻書重新演繹古代音韻。而古音系的重新演繹比較麻煩,要看親屬語言(如藏語)的發音規則。但這些都是重推的,不可能和古人完全壹致。
有些朋友仍然疑惑:今天用普通話讀唐詩仍然很押韻。怎麽能說中世紀的發音和今天的普通話不壹樣呢?這是因為中古時期的元音與今天的元音變化不大,尤其是全平全濁的唐詩(句末的押韻字是壹個或兩個),今天仍然押韻。但是如果妳讀古代的《詩經》,妳會發現它不太押韻。
古代漢語的發音是壹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但請記住:如果妳想回到古代做大事,妳必須選擇壹個好時機;否則,當妳穿上它們時,妳可能連單詞都看不懂。穿越有風險,謹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