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壯則不智;不信文字的人做不到。不能按財富分人的,不是朋友;不守道者,無所不知者,不察是非者,不遊。
翻譯:
沒有決心的人不會有智慧,說話沒有信用的人不會有結果。和壹個占有財產又不能和別人分享的人交朋友是不值得的;不能守原則,不能廣辨事物,不能明辨是非的人,不值得交朋友。
擴展數據:
本文主要論述道德修養與君子人格問題,強調道德修養是治國之本,君子必須重視道德修養。
作者以戰鬥、哀、學為例,說明它們根本不是陣法、禮儀、才能,分別是勇氣、悲傷、美德。作者總結說,第壹代聖王治理天下的方法,主要在於能夠“觀其遠近”,即觀察周圍的人,吸引遠方的君子和聖賢,讓他們互相影響,共同報效國家。
筆者認為,“君子之道”包括“窮則誠,富則義,生則愛,死則悲”,以及明察是非、註重信用、註重現實。
作者指出,只有聖人才能實踐好這四件事。因此,他提出了“智者會辯新而不繁言,多用力而不削功”、“為智而作事,為文而作事,為物而察事”等壹些實際的修養標準。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不建立虛名,成為真正的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