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雪瑤是第壹個薄金人。雪瑤學習褚遂良的硬筆薄書,但比褚遂良的薄。他沒有用同樣的方式模仿褚遂良的書法,而是發展了它,創造了壹些東西,成為了壹種習慣。《李實夏詩序》是雪瑤的代表作,是石叢河摩崖石刻之壹。石淙河摩崖石刻是河南省最大的摩崖石刻,分為《遊夏詩》和《秋宴序》兩部分。這兩部書都是雪瑤寫的,他的書法非常瘦健,被歷代書法家稱為?瘦金身之父?。宋徽宗研究了雪瑤的書法,最後創作了壹幅獨特的?瘦金身?風格。
宋代書法好韻,有趣。趙霽的薄金書法表現出與時代相似的審美趣味。而且還帶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的?比如彎鐵斷金?。這種書法風格在以往的書法作品中從未出現過。褚遂良的精筆只有壹小部分是壹樣的,大部分是不壹樣的。與唐代雪瑤的寫作相比,可以說是最接近的。也許趙霽的《疏金》風格是由雪瑤的《李實》詩轉化而來,但他的創作顯然比雪瑤成熟得多。這是壹種非常成熟的書法風格,趙霽充分發展了他的藝術個性。這種薄、滑、尖的書法風格,如蘭、竹,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底和涵養,以及平靜的心態。當然,對於其他人來說,復制並不容易。後人學其書者多,得其精華者少。
宋徽宗流傳下來的壽金體作品很多,有楷書《乾子》、《作方詩》、《夏詩帖》、《奇石詩帖》、《牡丹》、《風霜》、《大觀碑》、《玉宮詔》、壽金體草書《乾子》等。草書千字文是趙霽23歲時寫給奸臣童貫的。此時瘦瘦的金身已初具規模,《芳芳詩》是他40多歲時寫的,屬於野草身,筆法灑脫。可見他的書法功底深厚。宋徽宗的瘦金書大多是壹寸見方的小字,而《芳芳詩》卻是大字,充滿了趣味和豪情,有壹種特殊的韻味,被稱為瘦金體的傑作。
但是因為寫細金比較難,所以學起來費時費力。沒有深厚的書法積累,很難學到宋徽宗的精髓。所以很多書法家對瘦金體贊賞有加,自己卻很少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