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大師的標準是什麽?

大師的標準是什麽?

答:馮友蘭先生曾指出,所謂中學與西學的本質是傳統學習與現代學習的區別。今天媒體在追國學大師,群眾是國學大師的粉絲。他們的深層心理是他們厭倦了現代學習。所謂現代學問,首先相信大眾的價值,其次科學是萬能的,第三迷信進步。中國人民在過去100年中所遭受的苦難已經證明,完全推翻傳統的現代學習不會給我們帶來幸福。在過去的100年裏,中國人飽受兩本書的折磨。壹個是赫胥黎的進化論,另壹個是盧梭的公民契約論。相信自然進化理論中的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導致每個人都只認為自己是優者,而讓他人成為劣者和失敗者,這無限放大了人性邪惡的壹面。以《民約論》為思想武器,徹底推翻了我國智者學者當家作主的根本傳統(這也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從而摧毀了自由體中最具反抗性的部分,使我們無法在民國實現自由民主。國學,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傳統的國學,可能不太實用,但它可以塑造完美的人格,對現代研究造成的殘酷競爭、掠奪性發展和人心沙漠具有治愈作用。這是國學熱的根本原因,也是大眾呼喚大師的根本原因。答:2006年上半年,中國人民大學與百度和郭雪合作。入選十大郭雪大師:王國維、陳寅恪、梁啟超、章太炎、魯迅、蔡元培、胡適、郭沫若、馮友蘭和錢鐘書。這個結果是公眾根據媒體的流行程度提出的,沒有任何價值。比如胡適是國學門外漢,知識非常貧乏。正是因為他不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所以他主張全盤西化。再比如梁啟超,他的學識遠不如老師康有為。正是因為他的知識貧乏,他沒有真正想過安定下來生活,所以他改變了壹生。其余的,像魯迅和蔡元培,都很壹般。要成為大師,我認為妳必須有壹流的思想、壹流的知識和壹流的文學才華,並對歷史有深刻的遠見。他的思想總是被後來的歷史驗證為正確的,但歷史總是從反面驗證他的觀點的正確性。這種思想必須源於同情,也必須付諸實踐,甚至為了理想不惜犧牲生命。比如王國維先生的殉道,陳寅恪先生的堅持獨立,自由的精神,都是如此。所謂第壹流的知識,就是他的研究在他的領域裏有著難以企及的高度。壹個大師還必須有壹流的文學才華,這實際上反映了學者的基本技能,因為中國的學術和文學是基礎。晚清有壹位叫沈的大師,他是王國維的老師,也是第壹位為中國學術帶來國際聲譽的學者。他說他早年鄙視藝術和文學,認為文學是小道,所以他是四大之壹。到了晚年,他終於明白了文學是中國學術的重中之重。在我心目中,我欽佩以下三位國學大師:康有為、錢穆和潘光旦。當然,我很欣賞上面列舉的王國維和陳寅恪,但與我提出的三位相比,我認為還有壹段距離,思想深度不夠。答:以上三個標準中的第壹個是最難的。如果不看第壹位,在我們這個時代在世的學者中,饒宗頤先生可以算是壹位大師。近二十年來去世的學者中,張舜徽先生和錢仲廉先生都是大師。答:我們無能為力。我講了我心目中判斷大師的三個標準,現在我來講講我心目中大師的天賦。我想沒有蘇軾獨立的人格、慈悲的胸懷和執著的理想信念就不會有大師,而這些天賦都是與生俱來的,我們無法左右天意。大師不是培養出來的,環境很重要,但歸根結底,大師是天生的。另外,按照我的標準,真正的大師同時也是哲學家。公眾自然討厭哲學家。因此,當主人還活著時,壹般不會對他進行俯臥治療。那些被崇拜的人,比如含淚勸告的先生,比如春藥的老人,都是偽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