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1996,1982是什麽命?

1996,1982是什麽命?

1996近日,英國5頻道播出的歷史劇《安妮·博林》引起了巨大爭議:英國都鐸王朝的安妮·博林女王由壹名黑人演員飾演,更不用說她的哥哥喬治·博林也被“黑”了。

這部安妮·博林的屬性是解讀真實的歷史,絕不是架空的玄幻劇。

歷史上真實的安妮·博林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伊麗莎白壹世的母親,也是英國歷史上爭議較多的人物之壹,是英國最著名的女性歷史人物之壹。

長期以來,安妮·博林壹直被歷史學家定義為亨利八世發動戰爭的關鍵人物,她與亨利八世和凱瑟琳王後的愛恨情仇,以及她的兩個親生女兒成為英國女王的壹系列故事在英國廣為人知。

這麽說吧,這個人在英國歷史上的地位,幾乎相當於武則天之於中國。

這樣壹個著名的歷史人物,在英國,之前拍了很多戲,中國人更熟悉的是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另壹部《波林少女》。

第五頻道今年拍攝的《安妮·博林》最新版本,號稱從“全新的角度”講述安妮·博林。

但說到底,歷史研究並無新意。這是所謂的“新角度”選黑人演員嗎?

看來這部劇的創作者並沒有什麽“歷史劇”的AC號。其實搞架空歷史或者玄幻題材的,都可以忽悠。

就像《三百勇士》中方的角色有大量黑人,但這次改編是基於壹部現代再創作的漫畫,本身就不是對歷史的還原,更何況片中甚至還有非人類的外星生物。有什麽好在意的...

但基於真實的歷史,顯然是以歪曲歷史為代價強行插入黑人演員的。這就是“正確”泛濫的現狀。

在很多方面,整個世界都被“正確”弄得緊張不安

不僅對現代書籍、文章、短篇小說中的各種名詞進行嚴格審查,防止“不正確”,就連那些過去沒有正確時代的作品,也難逃“不正確”的命運。

(《亂世佳人》被下架)

在這方面,美國絕對是高度關註“正確”的領頭羊,是這壹理念的發源地。

其他文化甚至不得不承受美國正確性的負擔。比如有些中國人用中文說“Neige”時被周圍的黑人聽到,誤以為是“nigger”(黑人),卻遭到攻擊甚至毆打。

中國人沒有這樣正確的歷史記憶,但他們有。所以,我相信大多數人越來越反感正確性的無限傳播。

(美國大學教授因用中文說“內格”被停學,被學生稱為冒犯黑人)

但是,這壹次,我不想學別人做壹個“精彩而正確”的合集。畢竟,僅僅把這些矯枉過正的例子壹個壹個的呈現出來,是遠遠不夠每天填滿全部八頁的。

除此之外,還有足夠多的其他例子,所以這次我突然發力,探究“正確”的起源,以及它是如何席卷美國乃至全世界的。

1

關於“正確”壹詞,眾說紛紜,但最早有案可查的是1793美國公民奇澤姆訴佐治亞州案。

當時審理這起訴訟的美國高等法官詹姆斯·威爾遜(james wilson)首先使用了“正確”(英文:政治正確;;縮寫:PC)本聲明:

“敬酒時,人們會說‘為了美國’,而不提‘為了’這個詞,這在世界上是不正確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壹備受推崇的說法遭到了當時美國國家權力支持者的強烈反對。結果後來美國第11條修正案通過了,威爾遜法官的這句話就被遺忘了。此外,他的發言很實際,不像現在這樣有各種各樣的含義。

“正確”這個概念其實起源於1920年代的德國。

當時法蘭克福學院的壹些學者認為,文化要廣泛傳播,就必須使其自身消亡,因此必須改變人們的傳統言語和思維習慣,使其“正確”,這是實現上述目標的有效途徑。

在1930年代,法蘭克福學派將加入弗洛伊德並提出壹種“批判理論”。在這種理論下,女性、黑人等成為主要研究對象,他們是幾十年後美國“正確”現象的主要群體。

但是這種趨勢最終沒能在德國形成氣候,吹回了美國。

60年代,美國運動風起雲湧,法律和權利法案也是在這種背景下頒布的。

其中,法律明確規定,消除種族歧視、結束種族隔離是美國的核心理念,今後的生活中不得頒布任何歧視有色人種和女性的條款。

為了有效地推動該法在美國的有效實施,約翰遜當時頒布了第2004號行政命令。11246在1965中,要求相關企業采取“平權行動”,確保求職者不會因為種族、膚色等因素而受到區別對待。

然而,盡管法律規定必須在就業和教育方面為婦女和有色人種提供支持;

然而,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文化層面對這些群體仍有很多歧視,尤其是在語言表達上,這在美國南部尤為嚴重。

這時,美國的進步人士提出通過糾正語言的偏差來改變傳統意識。在這種背景下,美國知識分子首先響應號召,提倡語言表達上的歧視。

於是,糾正歧視性語言的運動開始於當時的美國校園,許多大學制定了體現“正確”的相關規範,規定哪些帶有歧視色彩或強調“差異”的言行是不允許的。比如密歇根大學的相關規定中,就把對種族等問題的不當言論作為懲罰學生的依據。

也就是從1960開始,美國大學的課程設置越來越多元化。在“正確”的指導下,更多的少數民族研究、女性研究、研究等課程進入大學課堂,甚至成為必修課;更多的女性、黑人或其他少數民族作家的作品被選入教科書。

此外,壹些原本旨在從生物學角度研究人類行為的學術項目也因為被認為“不正確”而受到影響。總之,作為最早推廣“正確”的主戰場,大學校園中的“正確”現象不僅持續時間長,而且範圍廣。

這也為日後在美國的“正確”擴張提供了機會。

(黑人女性廢奴主義者登上新的20美元鈔票)

此外,在1960年代的美國,許多群眾組織也加入了維護婦女和有色人種權益的隊伍,致力於消除“語言表達中的歧視”。

1975 12、美國國民女性凱倫·德克勞(Karen DeCraw)在壹次活動上發表了反歧視的演講。她指出,“全國的女性都在朝著智力和身體都正確的方向發展”。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美國媒體上的“正確”逐漸開始出現並被頻繁引用。另外,反對平權的右翼也曾批評或嘲諷過。

“正確”也因此成為美國的壹個熱詞,它也已經超出了校園的範疇,開始影響全民的日常語言領域。

2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們熟悉的正確詞匯開始壹個接壹個。

其中涉及性別、種族等問題的詞匯整改最為嚴厲。至於性別,常見的含有“man”的名詞和含有“he”和“his”的第三人稱代詞或物主代詞都被認為是對女性的輕視。前者就像“主席”和“businesan”,後者就像用“他”和“他的”泛指女性。

隨著“正確”的深入,前者改為董事長、業務、女商人等。至於後者,在表達中使用或使用了他們、他們、他們的等沒有明顯性別特征的詞語。

在涉及少數民族的詞匯方面,黑人或非裔美國人的稱謂從黑鬼、黑人等不敬的稱呼變成了黑人,後來又被非裔美國人再次取代;中國佬換成了美籍華人;Jap被日裔美國人取代;印第安人被美洲土著人所取代。

需要註意的是,“”的正確中文稱謂也應該改為“美國土著”,但該詞匯目前在華人世界並不被接受,其普及尚需時日。

在相關詞匯方面,“gay”和“leian”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分別用來指代男性和性愛,而短語“壁櫥裏的骷髏”中的“壁櫥”則被引申為穿著者對公開性取向的態度,如“出櫃”,即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易性癖者和變性人分別被稱為“變性人”和“雙性戀”。“正確”現象的流行對以消費者為代表的LG集團的權益維護起到了壹定的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包括職業、年齡、身體狀況等諸多方面的語言表達也同樣受到影響,比如“肥胖”或者被稱呼?水平挑戰”(水向上挑戰),“精神病人”又叫“發育智障”。

其中種族是最厲害的,禁忌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小氣鬼”。

“黑鬼”來源於拉丁語,原意為“黑色”,最初指黑人的另壹個稱呼,“Negro”。這個詞的“惡趣味”發生在美國,因為它後來被美國的白人奴隸主用來稱呼他們的奴隸。

(Negroes是復數,用來描述蓄奴時期美國南部各州奴隸中的黑人)

所以,現代美國人“糾正”這個“糾正”字是有歷史依據的。

美國教育界現在已經統壹了定義:“這個詞充滿了對非洲黑人和非裔美國人的仇恨和厭惡。歷史上,光是這個詞就定義和限制了所有黑人的形象,侮辱和嘲笑了他們。這是壹個排外的詞,為歧視提供了言語基礎。無論是作為名詞、動詞還是形容詞,都強化了黑人固有的形象,即他們懶惰、愚蠢、無足輕重,而這些特征是人們刻意賦予的,殘酷到沒有其他美國詞匯可以比擬。”

而且,雖然在今天的英語詞典中,對黑鬼這個詞的分析下,仍然會解釋它的本義,但會特別備註。

韋氏詞典是這樣解釋的:

“黑鬼”最初用來指黑人或任何皮膚黝黑的人。它曾經在壹些著名作家如約瑟夫·康拉德、馬克·吐溫和查爾斯·狄更斯的作品中被廣泛使用,但現在它可以是英語中更具攻擊性和侮辱性的種族表達。雖然在黑人中使用這種表達並不總是被認為是冒犯,但在它之外的使用是種族仇恨和偏執的表現。現在當人們提到這個詞時,他們會用“那個N字”來代替。

(阿加莎·克裏斯蒂《無人居住》中的島嶼原名黑島)

在“正確”運動的影響下,人們甚至需要在很多場合避免使用與“黑鬼”在構詞和發音上相似的詞語或表達方式。比如“niggardly”在英語中的意思是“小氣”,與種族無關,只是在詞形和發音上與“黑鬼”略有相似。

結果,1999,65438+6月27日,我們的壹位高級助理大衛·霍華德在壹次有大量黑人出席的會議上使用了“吝嗇”壹詞。結果現場壹些黑人立刻表示強烈不滿,說他用了歧視性的話。

霍華德很快向在場的黑人道歉,並解釋他描述的這個詞的正確含義與黑鬼無關,但這無濟於事,隨後他被迫辭職。

(《時代》周刊的封面因給辛普森殺妻的照片加了濾鏡而引起巨大爭議。)

此事壹出,在當時的美國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很多學者將其形容為“美國政治o-vert-correction”。

但是,所謂的爭議並不能阻止它正確地席卷美國。很多美國人確實在壹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的歧視態度,但更多的後遺癥是,對所有稍微“無關緊要”的話都要三思。

越來越多的黑人和其他堅持權利平等立場的人認為,即使這個詞沒有歧視的意思,有文化品味和興趣的人也應該避免使用它。這種想法現在已經根深蒂固,不可動搖。

“correct”這個詞確實改變了美國英語中關於黑人的壹些其他術語,比如“dark”、“Negro”和“Colored”。

“黑牙膏”的英文商標名是“Dar-lie”,但24年前是“Darkie”。在消除種族歧視的“正確”運動的影響下,品牌於1985將原來的英文商標名改為“Darlie”。

在1960年代以前,“Negro”和“color-or”總是用來稱呼黑人。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末,人們更傾向於用“黑人”作為黑人的標準稱呼,這是那個時代的“正確”稱呼。

但很快在世界上就不那麽“正確”了,出現了壹個新的說法“非裔美國人”;最近,非裔美國人的“正確”說法變成了“非裔美國人”。

所以,熟悉的“正確”詞匯,以後也不會那麽正確了,所以要與時俱進。

相應的,文明的,為了償還我們的“歷史欠賬”,為了正確的執行,只要不走火,就應該承認它是正義的,進步的。

而正確的原產國,不僅要在國內宣傳自己的擴張,還要向全世界宣傳自己基於本國歷史的“正確性”。用其他毫不相關的文明來“償還”他們在歷史上欠下的沈重債務是不合適的。

如今,英語以外的詞匯也在美國“正確”的長臂管轄之下。比如中文表示“那個”的時候,很多人會在生活中念成“內部”。

結果也是飽受詬病。張偉的《陽光彩虹小白馬》裏有壹首《inside》的長調,在老百姓眼裏竟然是“種族主義”。壹個和黑人毫無關系的中國流行歌手,莫名其妙地被扣上了“種族主義者”的帽子。

雖然後來很多人都這樣解釋了,但是誤解並沒有消除(或者應該說我不想消除)。“塑友”崔娃在和亞洲朋友談及此事時,甚至聲稱:“那中國人得另找壹個詞來代替了。”真的是官威很大。說“正確”不是說“多樣化”。好的多樣性呢?

當然,當時崔娃被他的亞洲朋友罵了。是的,這也是我們的態度。我們甚至不會說中文,只是因為我們估計所謂的美式是正確的。

更何況,總有人對正確是否起到了預期的積極作用持不同看法。語言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人們的固有觀念,壹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

(今年美軍征兵重點為少數族裔和LG群體爭取平等權利)

雖然美國對少數族裔的歧視性詞匯有嚴格的標記,理論上黑人以外的其他種族的名字是不能被正確侵犯的,但遺憾的是,在實踐中,如果有人冒犯了其他種族,受到的懲罰遠遠低於黑人,繼續說各種侮辱亞裔的話,做歧視性小動作的風險也更低。從去年的“黑人命貴”開始,亞裔群體在美國壹地被欺負,可見壹斑

這到底是正確的,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

由於美國在文化領域的絕對霸權,美國的“正確”禁忌也開始成為其他“正確”的項目,這些項目原本只適合非洲黑人,也開始被非洲黑人接受。

NBA球星來中國,因為西瓜碗(西瓜和炸雞是美國黑人的禁忌)在KTV大發雷霆。

此前網上有人做過實驗,發現“黑鬼”這個詞在非洲黑人中是禁忌。壹個同學在和壹個不懂中文的埃塞俄比亞黑人打交道。當他說到“內奸”時,對方立刻不滿並提出質疑。

這是非常矛盾的。埃塞俄比亞歷史上從未被殖民過;同時,中國也從未給非洲帶來任何傷害。雙方既不是親戚也不是敵人,但由於美國白人對黑人奴隸衍生出的歧視性詞匯,兩者可能會產生對立和隔閡。

另外,就像海外華人普遍忌諱的歧視性動作,比如“瞇眼”,在國內早已鮮為人知。

如果妳第壹次出國遇到這種動作,如果事先不知道,妳會認為那個老外可能是在做鬼臉,根本不會去想種族歧視的問題。

既然如此,這麽正確的項目,我們也要走下去,因為對方的惡意確實存在。就像用妳聽不懂的語言罵妳壹樣。當妳不理解的時候,把它當成壹個笑話。壹旦知道了其中的真諦,又怎麽會釋懷呢?

我們不需要完全否定“正確”的意義,它是抵抗特定歷史、文化中惡意堅持的產物;但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的文化應該有自己的“正確”,應該互相尊重,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在同壹個世界裏有同樣的正確。

甚至在相應的文化內部,過分的正確也逐漸演變為矯枉過正和雙重標準,少數民族被劃分為三個階層。所謂反歧視,不是針對整個少數民族,而是針對族群的特權,就像“黑人命貴”運動,激化了黑人與其他族群的矛盾。

更何況,清算歷史欠賬,認真解決種族歧視問題,難道不是比越來越純粹的口頭語言“正確”更根本嗎?

簡單地選幾個黑人做主角,把所有類似黑鬼的詞過濾掉,根本無濟於事,甚至會被主流所厭惡。

就像這次的安妮·博林,雖然英國是對的,但是沒有人敢公然違背歷史事實。

不過這部電影創下了英國歷史劇的較低紀錄——1.2,觀眾已經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參考資料:

韓麗君:美國英語中的正確性和種族歧視語言

張琦:美國“右”現象的發展及最新演變

齊玲玲的邏輯——美國錯誤歸因分析

範浩和童德誌:語義演變與美國“正確”的三個維度

閻青、崔,從概念到規則_“正確性”及其對問題的影響

加納。正確的童話:沒有歧視和偏見的童話[M]。蔡,晨星編譯組,譯。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後沙黑演英國女王,“右”害人害己。

好吧,伯裏奇克。禁忌語——tabooandthesensoringlanguage[M]。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2006: 1。

[費爾德斯坦。政治正確:來自文化左派的回應[M]。明尼阿波利斯大學:1996:

4奧古斯汀諾,沃克.社會認知:壹個完整的引論[M].加州:SagePublicationsLtd。, 1995:

杜沙克. A . ZofmodernAmerica[M].倫敦:勞特利奇出版社,2002年:1。

以上是關於1996的生活,關於美國的分享。看完1982,希望這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