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十三行:
王獻之的小寫傑作。自宋代以後,中間只剩下十三行,所以壹般人簡稱十三行,原作已不存在。這支筆高大有力,造型美觀,寬敞舒展。人物中的左右筆畫等筆畫往往舒展得很長,但並不輕佻無力。劃力輸送到劃尾,蒼勁有力。
字體對稱和諧,各部分組合有微妙生動的變化。字的大小不壹樣,字的間距和間距自然變化。文字和文章的內涵極其和諧。因此,這部巨著被後人譽為“小楷的終極原則”。清代楊彬的《鐵漢齋書號》認為“字美醇厚,小楷天下第壹”。
王獻之:
王羲之之子,與王羲之並稱為“二王”,與王羲之、鐘繇、張芝並稱“書中四聖”,代表了中國書法的最高水平,在書法界有“小聖人”的美譽,地位僅次於王羲之,對後世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獻之的作品:
1,中秋崗:
王獻之的草書傑作。墨手卷,長27厘米,寬11.9厘米,原本是五行三十二字,後來剪掉了兩行,現在只剩下三行二十二字。
這種墨水的效果是濃淡,用筆圓潤向外延伸,整個人物的筆畫趨於豐腴,但有幾筆細細的連筆和字來補充,顯得疏密適宜,粗細變化。用筆婉轉流淌,壹氣呵成,有“壹書”之美。
2、《鴨頭丸帖》:
王獻之的草書傑作。絹本墨,長26.1厘米,寬26.9厘米,2行15字。這幅作品筆法十分嫻熟,筆觸蒼勁有力,氣韻生動,筆觸靈巧多變,方筆,用筆圓潤,側鋒隱鋒,用墨巧妙自然,墨色幹潤,變化豐富。
構圖中的行距很寬,顯得散亂稀疏。堪稱不拘壹格、處處有法、嫵媚秀美、飄逸灑脫的精品草書。
3、《送梨帖》:
王獻之的草書傑作。與中秋貼和鵝群貼不同,此貼字與字之間有連筆,但字與字幾乎是獨立的,但筆意貫穿始終。從“今”字到尾,疊疊有序,形式破碎。
比如“進”字的收尾筆畫是從前到左,“送”字的起筆筆畫是從前到前,以此來繼承這個字。雖然筆畫清晰,但氣勢如山泉出谷,奔騰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