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為什麽漢語中的日語詞越來越多?

為什麽漢語中的日語詞越來越多?

“事業”、“經濟”和“資本主義”都是從日本引進的詞匯。如果把所有引入中文的日語單詞都去掉,妳甚至無法完成壹個完整的句子。

近年來,許多專家呼籲“拯救”漢語的純潔性,認為漢語不應與外來詞混合在壹起。然而,現代漢語常用詞匯中有很多外來詞。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外來詞是從日本“引進”的,數量超過了其他語言。這不僅是因為日本和中國* * *共用漢字,還因為中日兩國的現代化進程相似,在翻譯和介紹西方文化、政治、經濟和科學概念時相互學習。許多人對漢字在日語中的使用感到無比自豪,但日語詞匯對漢語的貢獻可能遠遠超出中國人的想象。

如果妳把日語單詞從漢語中去掉,妳甚至不能寫出壹個完整的句子。

今天,許多日語詞匯已經內化為漢語詞匯的壹部分。如果我們不從文學和歷史文本中專門研究壹個詞的來源,我們很難在日常生活中註意到它們與日本的聯系。這就像壹次成功的器官移植,沒有任何排斥反應,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很難意識到留下這些話可能意味著什麽。如果將現代漢語中的“日產”壹詞全部去掉,我們甚至無法寫出壹個完整的句子,更不用說表達我們的觀點和意見了。例如,以下是壹篇新聞報道的隨機摘錄:

在分析了年齡和收入的人口趨勢後,我們發現市場經濟並不是美國貧富差距的唯壹原因。事實上,貧富差距與人口結構有關,而不是資本主義的問題。.....我們知道,這些人占美國總人口的相當大的比例。壹般人的收入會在職業生涯末期達到頂峰,而財富積累的高峰期通常在63歲左右,也就是退休前。許多嬰兒潮壹代正處於職業生涯的巔峰。由於他們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對收入和財富的分配產生了影響。

在這段話中,構成句子主體的關鍵詞“趨勢”、“分析”、“經濟”、“資本主義”、“比例”、“分配”、“事業”等都借鑒了日語詞匯。沒有這些句子成分,上面這段話也就失去了意義。日語詞匯不僅帶來了新詞,還帶來了構詞法,進而全方位影響了白話文的句法和表達習慣。例如,在借用日語單詞之前,漢語中沒有“XX”、“XX sense”和“XX boundary”等表達。顯然,壹個使用文言文的人無法解釋“多樣性”、“優越性”和“藝術世界”的含義。

是不是說漢語的現代化壹直都在日本的陰影下?妳也不能這麽說。中國和日本的現代化進程相互重疊,兩者之間必然存在緊張關系。日語詞匯影響了漢語詞匯。然而,我們永遠不能得出壹個粗魯的結論,即70-80%的現代漢語詞匯來自日語。純外來詞遠沒有這麽高的比例,不超過1000個詞。總之,漢語確實“引進”了不少日語詞匯。沒有這些詞,白話文就是“短”;但是,我們不能誇大日語對漢語的影響。在“引進”日語詞匯的過程中,也存在“出口轉內銷”的情況。

所謂“出口轉內銷”,是指壹些被認為是從日語中借用的詞匯已經出現在中國古籍中。只是壹些熟悉中國文化的日本學者在翻譯和介紹西方文獻時,從中國古籍中重新發現了這些意思相近的詞語,從而古為今用。例如,易經記載了商湯取代夏傑政權的歷史:“湯武革命取決於天和人。”這裏的“革命”可以看作是日本人對中國資源的開發,也是中國詞匯“出口轉內銷”的典型例證。此外,除了從古籍中尋找資源外,還有對唐、宋甚至明文本的挖掘。因此,從中國古籍中挖掘舊詞作為與西方詞匯相對應的新詞是日本學者從明治維新到二戰期間的普遍做法。

20世紀初,日本翻譯逐漸打敗了以嚴復為代表的本土翻譯。

語言表達和解釋世界,語言的現代化成為壹面鏡子。當中國從知識精英階層自上而下逐步推廣白話文運動時,它打開了壹扇通往西方的大門。可以說,中日詞匯相互參照的背後是兩種語言的現代化歷史,也是中日兩國接受西方思想、改革政治經濟體制、革新社會習俗的歷史。這壹過程與“師夷長技以制夷”、“改革求存”、“清末立憲”等關鍵詞密切相關,也與幾乎同時開始的日本明治維新運動密切相關。

現在隨便打開壹份報紙,所有的專業術語可能都來自壹個多世紀前的日本翻譯家或改革者。除了明確的分類——科學、文化、政治、經濟等。——這些詞還指向新的方法論、政治實踐、社會風尚等等,比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 *和諧、土木工程、無產階級、法和治外法權。

可以說“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翻譯出來的新詞解構了原有的世界觀,取而代之的是壹套前所未有的新思想。那麽,既然中國和日本的有識之士都試圖在同壹歷史時期翻譯和引進西方思想以實現類似的現代化目標,為什麽當地的翻譯家和改革者沒有廣泛使用中文翻譯方法呢?是什麽原因導致日語詞匯在中日文化交流和博弈過程中盛行?這涉及到另壹個問題,即適當性和便利性。

翻譯和介紹西方文字的工作是由知識精英自上而下進行的,因為很少有人同時具有開放的思想、外語能力、廣博的知識和學習平臺。晚清思想家嚴復在英語翻譯方面頗有建樹。除了翻譯名著《天演論》之外,嚴復還用漢字創造了壹些漢語語境中沒有、英語中也找不到的新詞,包括“經濟”、“形而上學”和“哲學”。

在二十世紀初的學習日本的熱潮中,大批留日學生放棄了嚴復的翻譯方法,轉向“日譯”。這些日文譯名壹直保存到今天,出現了“經濟”“玄學”“哲學”“資本”等詞匯。嚴復在進化論《譯例》中提到,翻譯要做到“信、達、雅”,“信”即準確,“達”即不拘泥於原文,“雅”即高雅。最終,嚴復的翻譯被“日文翻譯”取代,原因也可以從這三個字中找到。

從上面列舉的詞語中,我們不難看出嚴復的翻譯追求優雅,但缺乏壹些忠實。正如王國維所說,“嚴譯”有兩個缺點,壹是過分追求“古風”,二是過於“風雅”。單看嚴復的翻譯,準確性不錯,頗有中國文人的風骨。然而,與日文翻譯相比,後者更加精致和準確,更符合原文的精髓,這可能與明治維新時期的實用主義傳統相呼應。嚴復的翻譯因不夠可信而遭到知識分子的拒絕,又因過於高雅而未能廣為流傳,大量“日本譯著”在梁啟超等人的幫助下來到中國向日本學習並產生了深遠影響。

“萌”、“鬼畜”等日語詞匯進入中國後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眾所周知,雖然日語也使用漢字,但漢字在日語中的表意過程與中文不同。也就是說,由相同漢字組成的兩個字在兩種語言中的發音(所謂“訓練讀”和“發音讀”)和含義可能有很大不同;同樣,漢語和日語也會使用不同的漢字來表達相同的意思。然而,近年來日本動畫產業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保守政府對“萌”“宅”“二次元”等亞文化大肆推崇和輸出,中國文化圈也受到了“二次元”的沖擊。從地理上看,“次級日語”的影響首先在中國臺灣省,最近在中國大陸。

用於確認文化身份的“夢”、“齋”()和“二院”()都是日語詞匯。當這些日語單詞來到中國並被中國人使用時,它們的含義發生了變化。例如,在日本,“萌”是專門用來愛和贊美動漫和遊戲玩家的,但在中文中,它取代了更廣泛意義上的“可愛”的含義。又如,“鬼畜”壹詞的原意是殘忍和不正常的行為,但現在因為視頻網站的發展而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滑稽日與漫畫》是壹部特殊的作品,它將“二次元”的影響力擴展到了外界。《滑稽日》和《漫畫》的翻譯為中國觀眾帶來了許多具有日本風味的新詞。即使這些觀眾從來沒有看過搞笑的日子和漫畫,不知道這些詞的起源,他們也會很熟悉。最典型的詞是“給力”,這純粹是動畫譯者根據日語語感創造的中文詞,但在作品之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樣情況下的詞包括“傲慢的”和“黑肚子”等。面對這些突如其來、陌生而又新奇的詞匯,不熟悉“洱源”的人不得不將其歸入“網絡語言”的舊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