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論西方現代繪畫與李小龍電影中的原始主義

論西方現代繪畫與李小龍電影中的原始主義

西方現代繪畫中的原始主義

原始主義源於20世紀西方文化尋根中的“原始人情結”,主要表現為文化人類學家對原始人人格、生存狀態、生活質量、生態關系的整體研究和認識。以及對文明社會弊端的尖銳反思和批判。古希臘神話講述了人類開啟了鴻蒙系統的“黃金時代”,開創了原始主義。無論是荷馬史詩,還是《舊約》中的伊甸園神話,都隱含著人性從純真走向墮落的必然性,形成了懷念原始純真時代的價值判斷。

作為壹種文學模式,原始主義表達了壹種對史前文明的懷舊情節,謳歌和崇拜原始生命力,反抗現代文明對人類自然欲望的壓制。"

安利?盧梭是19世紀末法國的壹位“幼稚”畫家。所謂“童心”,就是繪畫的藝術風格帶有濃厚的童趣。比如,就其表現的內容而言,它是原始主義的,即以表現人的原始本性為目的。這種幼稚的藝術沒有古典主義的嚴謹,沒有浪漫主義的想象,沒有印象主義的光影色彩,沒有表現主義的激情。它描寫的不是人類的原始人,實際上只是畫家的夢想,所以稚氣沒有形成流派,因為沒有人追隨;沒有氣候,因為很少有人欣賞。現在唯壹能算是這種幼稚風格的代表畫家就是安利了?盧梭。亨利。盧梭生於法國拉瓦爾,死於巴黎。18歲參軍,27歲參加德法戰爭。退休後,他成了壹名收稅員(海關官員)。他是壹名業余畫家。40歲退休,開始不斷作畫,受到畢加索等先鋒派藝術家的推崇。他的畫不是老師教的,完全靠自學成功。他自己說:“除了自然,我沒有老師。”人們稱他為“周日畫家”。這類畫家繪畫是出於對繪畫完全的熱愛,沒有任何規律的約束,感情簡單,所以他的作品有壹種原始而樸實真摯的美感。在他的作品中,比例、空間、透視等。在西方傳統繪畫中並沒有過多的考慮。人物、動物、植物等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是僵硬的,類似木偶,色彩非常簡單。所以他的畫總是透露著濃濃的“原始氣息”,這就是所謂“原始主義”的來源。也就是俗稱的“簡單”。

盧梭的創作熱衷於創造壹個幻想世界。其實他的藝術很難屬於任何壹個流派,但他的繪畫方法屬於超現實主義。他似乎總是生活在壹個夢幻的世界裏,這種與生俱來的天真的幻想天性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滿了童真,他的畫有著原始童話的魅力。

西方現代派繪畫復雜多樣,圖像往往扭曲、誇張、怪誕。由於傳統審美習慣的影響,我們常常用“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之類的詞語來贊美壹些我們認為不錯的繪畫,但如果看到西方現代派的繪畫,比如世界級畫家畢加索的《舞蹈》和蒙克的《吶喊》,卻不能再用“傳神”的標準來衡量,因為繪畫不是具體的東西。西方傳統繪畫起源於“摹仿”理論,以“寫實”為主,強調對自然物的真實描繪,以達到“鏡像”的普遍真實。關於現代主義繪畫,藝術史學家是這樣定義的,是指20世紀以來各種藝術流派和思潮的具有先鋒派特征的繪畫藝術,如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等。有許多復雜的學校。。

現代哲學對現代藝術創作有著直接的影響。叔本華的唯我論和唯意誌論導致直覺認知,直覺認知將藝術家的天才和靈感升華為藝術創作的基礎。後來尼采和弗洛伊德對人的精神領域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揭示,成為現代藝術創作的源泉。柏格森的“非理性哲學”是對現代工業文明帶來的消極的傳統價值觀的徹底否定和背叛。從此,藝術不再是客觀世界的反映,而是主觀世界的表現。

印象主義的出現是西方藝術劃時代的裏程碑,它為了表現自然界豐富而稍縱即逝的光色變化,忽視或否定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甚至破壞或拋棄了西方千百年來已經完善的嚴謹造型,由此產生了壹系列反叛的畫家和畫派。塞尚是第壹個脫離傳統的人。他想創造壹種絕對的繪畫,這種繪畫不再是對客觀事物的模仿,而是註入畫家主觀闡釋的永恒的形式和堅實的結構。與此同時,還有壹位畫家高更,他從強烈的主觀角度出發,對客觀事物所獲得的印象和感受進行分析和綜合,創造出突破時空限制的象征性繪畫。荷蘭人呢?高用鮮明的色彩和充滿活力的線條來表達思想,他們共同開創了西方現代藝術的先河,許多現代流派都是從他們的理論中衍生出來的。

壹些追隨塞尚的畫家確認,畫面的管理結構是畫家的能力和權利,畫家是畫面的創造者,應該像上帝壹樣隨意安排畫面,形成了以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派。認為繪畫不應該是自然物的奴隸,也不應該只是畫面的精巧結構,而必須表現畫家的心情和意誌,必須是畫家內心感受的外在形象,從而誕生了法國野獸派和德國表現主義。俄羅斯的康定斯基在對這種繪畫變化進行了壹番審視後,認識到繪畫不是由物體來支撐的,而是由色彩、線條、造型來主導整個畫面。這些繪畫元素賦予了畫面以生命和美感,他是第壹個創作抽象畫的人。以上學校都是對藝術思考後的探索表現。

抽象表現主義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只關註繪畫過程而忽視畫面結果的行為繪畫體現了美國自由創作的活力。當人們不滿足於繪畫中偶然的發泄和主觀的肆意行為時,就主張讓畫面自己發揮出全部潛力,於是就有了大色域繪畫、極簡主義繪畫、硬邊繪畫等等。這些藝術多以酷炫簡約的大色塊裝飾畫面,沒有任何情感表達。波普藝術最早流行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它使藝術與現代文明相互滲透,使藝術成為更受歡迎的傳播手段,與現代人的生存息息相關。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現代藝術完全進入多元化格局,藝術家們在更廣闊的層面上探索藝術和藝術表達。此後再無流派風格可尋,可謂壹人壹派,設計新穎,層出不窮。從此,西方藝術進入了壹個遠離常識世界的無盡世界。

李小龍電影中的原始主義

李小龍,壹代武學大師,武術鬥士,武術哲學家,武術電影制作人,武術哲學創始人,截拳道創始人。他是向世界傳播中國功夫的第壹人,也是第壹個進入好萊塢的中國人。他革新了世界武術和功夫電影的發展。他把功夫這個詞寫進了英語詞典。

李小龍的壹生短暫,卻像壹顆耀眼的彗星,為現代武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功夫片風靡海外,中國功夫聞名世界。“功夫”這個新詞出現在了很多外語詞典和字典裏。在很多外國人眼裏,功夫就是中國武術,李小龍成了功夫的化身。許多外國武術大師、空手道拳手、泰拳大師在看過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後都承認:“李小龍確實有真功夫。”的確,東方武術家很少有能像李小龍那樣突破民族和種族領域的,他死後威望依舊不減。

李小龍因為在武術和電影方面的突出貢獻,被國際權威武術雜誌《黑帶》1972和1973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壹。1972還被評為香港十大明星。美國報紙稱贊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術之聖”,香港報紙稱贊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和電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國、日本、英國、香港、臺灣省等國家或地區,各種紀念李小龍的雜誌和專刊同時出版,稱他為“弘揚中國武術最得力的人”。"

在李小龍的電影裏,妳到處都能聞到原始主義的味道。充滿野性張力,擅長模仿兇獸的動作,尤其是他獨特的吼聲,足以震撼人心。他行動敏捷,不給敵人中招和擊敗的機會。他模仿獅虎獸,強調技巧和先發制人。他歇斯底裏的咆哮充滿了原始的野性張力,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他的電影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感染力。他激勵了壹代又壹代的年輕人。在他的電影中,他向人們傳達的是壹種武德和壹種人生哲學,而不僅僅是暴力。把不可能當作規律,把無限當作極限,這就是李小龍的人生哲學。

李小龍是多才多藝的,文藝兼武打。每當練武的時候,他都沈浸在武術理論和訓練方法的學習中。他生前留下了7本武學筆記和6本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錄》、《二節棍法》、《李小龍拳法圖解》(英文版)、《李小龍武學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地的武術雜誌仍在研究和介紹他的武術,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仍然欽佩他。回首李小龍作為中國武術傳人的壹生,人們永遠懷念他熱愛中華民族、振奮中華民族精神、向往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赤誠之心。

毫無疑問,李小龍是天生的巨星,是傳奇中的傳奇。

。結論:總的來說,藝術無國界!原始主義作為壹種藝術模式,可以存在於壹切藝術中,當然西方現代繪畫和電影也不可避免。原始主義是壹種真實,壹種純粹。對野性的呼喚,對自然的向往。原始主義是不同來源的文化心理素質和現代作家對西方文化反思的產物。其主要傾向是對血腥意識的強調、對神話品質的借用和重構、對非主流文化的迷戀和對夢幻世界的追求。但它的壹些美學特征表現在審美境界的“從眾性”、話語方式的原創性和狂歡化色彩、文體體裁的模糊性。原始主義打破了演員與觀眾、創作者與體驗者、靈魂與肉體的界限,將文學藝術與其他文化形態融合,呈現出類似原始文化團塊的傾向,融合了藝術、科學、哲學、神話、勞動、遊戲等文化元素,表明人類在克服自身異化的過程中向更高層次的融合邁出了壹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