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如何培養初中生語文記筆記的習慣?

如何培養初中生語文記筆記的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什麽是教育?簡單壹句話,就是養成好習慣。”的確,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更重要,因為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壹個人受益終身。《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要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圍繞這個總目標,我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該培養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1,認真寫字的習慣。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優秀的書法作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對書法的興趣,鼓勵他們寫壹手好字。有的學生字跡潦草、交錯、淩亂,極難辨認;有的學生書寫不規範,隨意加減筆畫,用同音字和近似字代替自己的字,出現錯誤;有些學生不註意筆畫的順序和書架的布局,他們的寫作缺乏美感。針對初中生書寫質量差、註意力低的問題,要督促其規範書寫、不寫錯別字;要求他們書寫工整、輕松;指導他們練習寫楷書,力求美觀。

2.預習自學的習慣。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發現相當多的學生沒有養成預習和自學的習慣。他們喜歡在課堂上做聽眾,被動地接受老師講解的知識,很難開展課堂討論。學生很少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上新課之前,老師應該安排學生自己預習和學習課文,閱讀原文,查生詞,畫精彩句子,整理結構,思考課後練習,記憶難題並查找相關信息。如果學生沒有時間在課前預習,教師應該留出壹些上課時間供學生預習和自學。學生壹旦養成預習和自學的習慣,就會主動去了解和探索,並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有了預習和自學的基礎,課堂討論會更容易開展,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也會更深入。

3.經常閱讀的習慣。對課文的熟讀和背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對學生的寫作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晨讀時間,讓學生大聲朗讀。在課堂上,學生應通過範文閱讀、同步閱讀、默讀、速讀、角色閱讀和背誦等多種形式理解文本內容,提出問題,品味藝術特色,訓練創造性思維。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課內作文交流、詩歌散文朗誦、課文朗誦比賽等形式提供閱讀訓練的機會,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4.經常查閱參考書的習慣。讀課文時,學生不要放過難懂的單詞和成語。妳可以向老師征求意見,但不能依賴老師。最好的方法是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我對所有往屆學生都有要求。每個人至少要準備壹本現代漢語詞典或壹本現代漢語小詞典。預習課文和完成作業時,在詞典中查找不熟悉的單詞,以了解它們的發音、含義和用法。字典和詞典是不說話的老師。如果我們在閱讀時遇到單詞難題,我們將受益匪淺。

5.經常記筆記的習慣。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都談到了讀書時做筆記的重要性。學生做筆記,包括課堂筆記和課外閱讀筆記。課堂筆記可以盡可能寫在書上,主要是用圓圈標記。它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知識,為課後復習鞏固打下良好的基礎,也可以使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課外讀書筆記要準備專用筆記本,筆記內容靈活多樣,如摘抄優美詞句、名言警句、精彩段落,梳理結構,把握中心主題,分析寫作特點,表達讀後感,制作讀書卡片等。有利於學生豐富語言材料,積累寫作素材,擴大知識面,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6.廣泛閱讀的習慣。“腹有詩書”,所以多讀書可以開闊眼界,凈化心靈,陶冶情操。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好、讀精、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教學工作中,我通過建立班級圖書角、組織訂閱報刊雜誌、開展名著閱讀活動、組織課外古詩詞朗誦、舉辦閱讀成果交流會、展出課外讀書筆記等方式,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7.勤奮寫作的習慣。學生害怕寫作的原因有很多,他們的寫作水平不高。其中壹個重要原因是寫作練習不夠。指導學生作文的根本是讓學生養成勤於寫作練習的習慣。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課後自由練習寫作。他們可以寫讀書筆記、隨筆、日記、周記和零碎的作文,形式隨意,內容廣泛,篇幅不限。我鼓勵他們寫體驗式作文,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壹篇有思想的作文,表達妳的見解;寫富有想象力的作文,培養創新思維;寫主題作文,培養寫作個性。我每周檢查壹次學生的自由寫作。如果他們寫得好,我不僅大力表揚他們,還在班上交流展覽,推薦他們在校園廣播站廣播,推薦他們在學校文學學會的雜誌上發表,並向各級報紙和雜誌投稿。“習慣成自然”,學生花更多的時間練習寫作,他們的寫作越生動,表達越流暢,不再感到無語和無情。他們控制語言的能力提高了,寫作技巧豐富了,作文的個性化和特色也鮮明了。

8.整理錯題的習慣。每次作業和考試後,老師都應該花時間進行評論。大多數老師都有這樣的經歷:有些題反復練習,老師反復強調。然而,有些學生總是犯錯,這讓老師們非常緊張!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是要求學生準備壹個改錯本,每個學生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檢查和糾正自己的錯誤,並在自己的改錯本上整理錯誤和正確答案,讓學生經常復習和反思,爭取以後類似的問題不出錯。通過不斷發現和糾正錯誤,我們可以不斷提醒自己避免重蹈覆轍,減少不必要的錯誤,從而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9.質疑問難題的習慣。上新課前,教師應安排學生自己預習和學習課文,並鼓勵他們在預習中獨立思考,發現並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和獨特感受,允許他們對文本內容、文章主題、人物形象和寫作特點發表看法和意見,允許他們對教師的分析和解釋提出質疑和批評,鼓勵他們敢於質疑、善於質疑和敢於挑戰權威。學生的片面觀點和錯誤觀念可以通過依靠學生的集體智慧來組織討論和糾正。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有助於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思考,有利於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學為會。

壹夜之間養成壹個好習慣是不可能的。沒有長期的訓練和堅持,沒有堅定的信念和決心,很難成功。教師要講究方法,具體指導,因勢利導,反復訓練,嚴格要求,加強監督。同時,教師要以身作則,寓教於樂。成績好的學生應該大力表揚和鼓勵;對於成績不好的學生,我們應該耐心細致地進行教育。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生就會逐漸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如果初中三年的語文教學能讓大多數學生達到“讓閱讀成為壹種習慣,讓寫作成為壹種思維方式”的境界,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