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丁佛言(1878-1931),山東黃縣城關鎮(今龍口市)人,本名師公,初字童生、西寨、福源,後字福源和,本名麥布朗特,別號人皇,宋友安大師、環倉大師。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書法家、篆刻家、古文字學家。他曾任山東顧問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參議院議員、李總統府秘書長等公職,以及《中國日報》、《亞洲日報》、《民族日報》和《中國雜誌》等報紙的編輯,山東政法學院教師,國立大學語言學教授。在政治之外,丁佛言癡迷於書法和篆刻。他是晚清繼、吳大澂、吳昌碩之後的又壹位著名篆刻家,有“南吳(昌碩)北丁”之稱。他擅長研究古文字的形、音、義。他不僅能寫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不同風格的篆書,還能寫隸書、楷書、曹彰和草書。著有《說書補》、《古印初釋》、《歸林》、《金石碑帖》、《子說與說》、《宋古》、《宋幽隱存》等。《說文解字》、《說文解字》、《宋友庵蒲圻》等20多種手稿近百萬字,但大多不是付梓的。20世紀80年代,後人從國內外收集了壹些書法篆刻作品,在臺灣省出版了《環倉室遺事》。1995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丁佛言書法選》。丁佛言擅長寫對聯。據說他春節回家時只需要在門上貼壹副春聯,但三天後就會揭開。丁佛言的楹聯作品有《宋·紀悠·古今·石聞·聯語》等。1942年,彜族人王延懷在上海讀書。他看到丁佛言的書法作品廣為流傳,便花大價錢收藏了100多副對聯。擬出版的《松遊楹聯大觀》未能發行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