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übáiz-Yuān
【解讀】:白:說清楚。未被辯護或洗刷的冤屈。
【出處】:馮明夢龍《東周史》四十二回:“逃之夭夭,非貪怕死,乃真欲為叔父伸冤!”
【例】:他被處罰了,但他是被逼供的,是被冤枉的。
受委屈?
[拼音]: ]:hán yuān shòu qū
【解讀】:受委屈,忍委屈。用“委屈”。
【出處】:艾蕪《關於三十年文藝的幾點思考》:“文藝工作者是委屈的,主管文藝的同誌是無奈的。只有回應聲音,他們才能生存。”
受委屈?
[拼音]:Xi
【釋義】:委屈:委屈;錯誤立場:冤枉。形容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
【出處】:宋佚名《新五代史平話石梁》卷:“這三個英雄,憤憤不平,狀告天帝。”
敵人壹定會在壹條狹窄的道路上迎面相遇——壹個人無法避開自己的敵人(盡管他很想)
【拼音】:yu ā n ji ā lù zh m: i。
【解讀】:仇人狹路相逢。指敵人或不想見面的人。
【出處】:明·淩濛初《驚現初刻》卷三十:“真是家徒四壁,路漫漫其修遠兮。今天,我有了自己的生活。”
【例】:李磊的表情突然變得陰沈,對敵之路狹窄,仇恨地盯著陳亮。
無法補救的錯誤
[拼音]:fépén zh和yu ā n
【解讀】:盆子倒過來,太陽照不到裏面。形容無處申訴的不公。
【出處】:《抱樸子之辯》:“孔伷不時不信仙道。日月不照,聖人不知。怎麽會是聖人不做,天下就沒有神仙,三燈不亮也是有責任的。”
【例】:吳晗同誌被平反,名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