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弦瘡簡介

弦瘡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總結4系瘡的病因病機4.1氣滯痰凝4.2陰虛火旺4.3氣血兩虛5系瘡癥狀6系瘡診斷6.1早期6.2中期6.3晚期6.4輔助檢查7需與串瘡鑒別的疾病8.1辨證論治8.1.1氣 治療8.1.1.4針灸治療8.1.2陰虛火旺8.1.2癥狀8.1.2.2辨證分析8.65438.1000000806 3方劑治療8.1.2.4針灸治療8.1.3氣血兩虛8.1.3 8.1.4肺腎陰虛8.2外治法8.3針灸治療8.3 1體針8.3.2火針8.3.3挑刺治療8.3.4割治8.3.5瘢痕灸8.4抗癆治療9例系列瘡患者的日常保健00000000606 38+00病歷11參考文獻附件

2英文參考瘰癧【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頸淋巴結核[中醫術語考試委員會。中藥術語(2013)]

淋巴結腫大[朗道漢英詞典]

克魯勒斯[朗道漢英詞典]

國王的邪惡[朗道漢英詞典]

淋巴結核〔朗道漢英詞典〕

瘰癧[蘭道漢英詞典]

蘭道漢英詞典

3.將病名總結為串瘡【1】。見《辨證分型錄》卷十三,陰囊之門。即[1]。

瘰癧的名字是[2][3]。指頸部緩慢出現壹個豆粒大小的光滑腫塊,似珠,不紅不痛,塌陷後膿液清稀,易成竇道[4]。因為它的結核病,它被命名為珍珠。瘰癧俗稱瘰癧和鼠標瘡[2]。又稱鼠瘺、鼠瘡、九子瘡、鼠瘡、走鼠瘡、痣瘡、珠瘡、野瘡、串瘡等。[5].小的是癰,大的是癰[5]。它有不同的名字,因為它出現的部位不同。如生於頸前,屬陽明經者,名痰;生於頸部兩側,屬少陽經,稱為氣滯;生於腋下,胸下,稱為佩劍俠客[6]。瘰癧因肝氣郁結,氣滯成火,津液灼為痰,結於頸部,表現為壹系列結核,潰爛後膿清,瘡久不愈[6]。多見於體弱兒童或年輕人,易發於頸部和耳後,起病緩慢。剛開始肺結核像豆子壹樣,膚色壹樣,沒有痛感。後來逐漸增加,可以批量生產。塌陷後膿液清澈稀薄,有羊腸樣物質,常壹個接壹個塌陷,形成竇道。

《黃帝內經·靈樞·寒熱》:“寒熱在頸。”

石雪的醫療記錄淋巴結核:“它的癥狀主要發生在耳朵的前部和後部之間,這兩個部分結合成核。剛開始感覺發冷發熱,喉嚨很有力。”

《河間六書》:“夫滿財。所謂的肺結核是什麽?或者耳朵前後;,連脖子和下巴,連臉盆都缺,全都是瘰癧,”

弦瘡相當於西醫的頸淋巴結結核[4]。

4弦瘡的病因病機弦瘡多由肺腎陰虛,肝氣郁結,虛火內燒,精液中有痰,或風火毒邪所致,束縛於頸、頸、腑、胯之間[5]。

弦瘡多因體虛氣滯、痰濁毒蘊於經絡所致[2]。

弦瘡常因情誌郁結,肝氣郁結,氣滯傷脾,使脾失健運,痰濁內生,在頸部形成。久而久之,痰濕化為熱,或肝郁化為火,腎陰下行,熱勝於肉爛化膿,或膿水淋漓,耗氣血,漸為虛。也可以是由於肺腎陰不足,導致陰火不足,肺津液不能運化,燃燒的津液為痰,痰火凝結聚合成核。

瘡多因肝氣郁結,氣滯痰凝,或陰虛火旺,灼津液為痰,結於頸部所致。時間久了,肺結核潰爛,氣血兩虛,正虛邪愛[6]。

4.1氣滯痰阻傷脾,脾不運濕,痰濁內生,阻於少陽、陽明之脈,成頸腋淋巴結核[6]。

4.2陰虛火旺會因肝郁化為火,久則腎陰不足,或肺腎陰不足,均可導致陰虛火旺,痰火與日俱增,必戰於少陽陽明之脈,終於頸腋[6]。

4.3氣血兩虛,久治不愈,會逐漸導致結核潰爛,化膿滴漏,耗氣耗血,難以消腐生肌,導致竇道多年不愈[6]。

5弦瘡癥狀多在頸、耳周圍,核呈圓形,似珠子[2]。臨床上有三個或五個圓核串聯,位於頸部壹側、耳後,甚至與胸部、腋窩相連[2]。

作為豆,在數量上不紅、不痛、不熱,但長得像梅子壹樣大,比較硬但可以推廣[2]。

後期感覺輕微疼痛、結塊、粘連,難以推動[2]。

塌陷時皮膚會呈紫紅色,塌陷後會流出膿液,膿液會很稀,內含壹種膿包樣的物質,而且閉合緩慢,往往會壹個接著壹個塌陷,長時間難以閉合形成瘺管[2]。

6弦瘡的診斷弦瘡多發生於頸部、耳前耳後壹側或兩側,也可延伸至頜下、鎖骨、腋窩。

6.1剛開始的時候,脖子壹側或兩側有結塊,腫的像豆子壹樣,又硬又不痛,皮膚好像正常。可以延長到幾天不崩潰。壹般沒有全身癥狀。

6.2中期,結塊逐漸增多,與皮膚及周圍組織粘連。結塊還可以互相粘連,融合成塊,形成不容易推動的結節狀硬塊。如果液化成膿,皮膚微紅,或紫暗有光澤,略熱,有輕微波動。部分患者出現低燒、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

6.3後期液化成膿的結塊自行切開或潰爛後,膿液稀薄,或混有壞死組織。傷口為潛伏腔,創面灰白色且創面皮膚紫暗,久不收斂可形成竇道。此時,部分患者出現低熱、乏力、頭暈、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癥狀。或者盜汗、咳嗽、潮熱等癥狀:如果膿液變濃,肉芽變成鮮紅色,說明會痊愈。

6.4輔助檢查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血沈可加快。通過膿液塗片檢查可發現結核桿菌,必要時可做活檢,有助於疾病的診斷。

7需要與串瘡相鑒別的疾病的不名譽:多見於中老年人;口腔、鼻咽部惡性腫瘤可轉移至頸部淋巴結;腫塊堅硬如石,凹凸不平,固定不動;潰爛之後,像石榴壹樣,滴著血;常伴有頭痛和鼻出血。

8串瘡治療8.1在辨證治療初期,宜疏肝解郁,軟堅化痰,加減逍遙散、二陳湯或服用羅曉丸[5]。後期以補養肺腎為主,用六味地黃丸、加沙參、麥冬[5]。在風熱毒的情況下,應以祛風清熱為主,輔以軟堅散結,服用防風杜青飲[5]。

8.1.1氣滯痰凝證是指氣滯痰凝證,表現為實性腫塊,無明顯全身癥狀,舌苔薄膩,脈滑。

8.1.1.1癥狀為結塊,腫如豆,壹種或幾種不等。膚色不變,用力按,主動推,不燙不疼;無明顯全身癥狀;苔膩脈滑。

多見於淋巴結核早期(結節期)。腫塊實,壹般癥狀不明顯,苔薄膩,脈滑[6]。

8.1.1.2辨證分析情誌內傷,肝氣郁結,脾失健運,痰熱內生,隨經脈至頸,痰凝而氣結成塊;發病初期,尚未轉熱,故膚色不變,不熱不痛;苔膩脈滑是氣滯痰凝的表現。

情緒不佳,肝郁脾虛,脾失健運,積濕生痰,被少陽、陽明經阻滯,聚成塊,故腫塊實。此時正氣未虛,邪勢尚輕,故全身癥狀不明顯。苔薄膩,脈滑,是氣滯痰凝之象。[6]

8.1.1.3方劑治療:疏肝養血,健脾化痰。

逍遙散合二陳湯。

8.1.1.4針灸治療:疏肝解郁,化痰散結[6]。

取穴:以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為主。取肩井、天井、掌門、豐隆、肘尖、阿是穴[6]。

按證配穴:若頸部兩側、腋下有結核,則加風,足哭。如果結核發生在下頜下,頸部是前者,就要加上手臂和面部。如果伴有胸痛,加陽陵泉。留在身邊的,我再加中脘和足三裏。[6]

針灸方法:針瀉法,或艾灸。

方壹:取首少陽經穴天井,以疏通三交經絡之氣,解郁散結,為治瘰癧經驗穴。肩井穴可以疏通少陽經氣,從而達到行氣、散結、化痰的作用。掌門是足少陽經與足厥陰經的交會點,也是補脾之穴,既能舒肝膽之氣,又能化痰散結,消瘰癧。故針灸甲、乙載:“掌門主要用於治刀腫瘺”。紅龍能化濕、化痰、散結。肘尖是壹個很奇怪的點,經過少陽經。艾灸可以化痰通絡。《瘡癰經驗書》中有“肘尖治瘰癧未果,未崩”的經驗點。阿是穴疏通局部氣血。[6]

8.1.2陰虛火旺型瘰癧證是指陰虛火旺證,表現為結節逐漸增大,與皮膚粘連,膚色暗紅,午後潮熱,盜汗,舌紅,舌苔少,脈數。

8.1.2.1結塊癥狀逐漸加重,皮膚粘連,膚色暗紅;見潮熱、盜汗、咳嗽或痰中帶血絲遍布全身,心煩失眠;舌紅,苔少,脈細。

多見於淋巴結核中期(膿腫期)。硬塊逐漸增大,與皮膚粘連,皮膚變暗紅色,伴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數[6]。

8.1.2.2辨證分析肺腎陰虛,陰虛火旺,燒津液為痰,痰與虛火合而成腫塊;陰虛火旺,則潮熱;虛熱逼津液外泄,則盜汗;虛火傷肺絡,所以咳嗽痰多有血絲;虛火擾亂心神,故心煩失眠;舌紅、苔少、脈數是陰虛內熱的標誌。

肝郁化火日久,不及時治療,灼傷腎陰;或肺腎陰虛,均可導致陰虛火旺,虛火煎劑化為痰濁,痰火在少陽、陽明脈中跳動,束縛於頸、頜等處,導致結核加重。濕痰屬陰,有黏稠性。當它與虛火作戰時,結核的皮膚呈暗紅色,粘附在皮膚上。陰虛則火旺,虛熱內蒸,迫液外漏,故見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是陰虛火旺的表現。[6]

8.1.2.3方治:滋陰降火。

六味地黃湯加味與清骨散。

8.1.2.4針灸治療:滋陰清熱,化痰散結[6]。

取穴:以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陰腎經的穴位為主,選取天京、少海、三陰交、太溪、白勞[6]。

按證配穴:如伴潮熱盜汗,加陰膏。對於咳嗽患者,應添加列確和舒菲。[6]

針灸灸法:針刺配合補瀉法[6]。

方壹:三陰交穴、太溪穴用補法滋陰降火,意為“強水之主,以制陽光”。天井瀉能清熱化痰,散結消眼角。白老是經絡外的奇穴,少海是手少陰的經絡穴位。兩者均用補瀉之法,能補虛降火,除煩止盜汗,化痰降濁,是治療瘰癧的經驗穴。[6]

8.1.3氣血兩虛型瘰癧,是指氣血兩虛的常見癥狀,如瘡、膿、瘀、瘦、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舌質嫩、舌苔薄、脈細等。

8.1.3.1癥狀塌陷或切開後,膿液稀薄,無休止地滴下,或傷口呈灰色,形成竇道,不易閉合;面色蒼白、頭暈、精神疲勞、食欲不佳;舌紅,苔薄,脈細。

多見於淋巴結核晚期(潰爛期)。傷口膿性分泌物清稀,呈棉絮狀,形體消瘦,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舌質淡嫩,苔薄,脈細。[6]

8.1.3.2辯證分析,氣血不足,不能發酵成膿,故膿清水稀;氣血不足,不能榮於面,則面色蒼白,頭暈目眩;脾失健運,胃不香,精神疲憊;舌紅、苔薄、脈弱是氣血兩虛的標誌。

久之淋巴結核,局部潰爛,流膿,久不愈。此時邪毒已衰,正氣已耗,氣無主,血無生,陰陽俱虛。所以瘡雖迸出,膿清稀,有敗之樣。久病之後,氣血衰竭,身體營養不足,精神不飽滿,所以瘦弱疲憊。氣血兩虛,不能以臉為榮,臉就暗淡無光。舌質淡嫩,苔薄,脈細,都是氣血兩虛的表現。[6]

8.1.3.3方劑治療:益氣養血。

加味湘貝楊穎湯。

8.1.3.4針灸治療:益氣養血[6]。

取穴:以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為主,選取足三裏、三陰交、郜臯、白老、氣海、舒歌[6]。

配穴配證:虛熱者,加桃核、太溪[6]。

針灸灸法:針灸補劑或艾灸[6]。

方壹:足三裏、三陰交穴強化氣血生化之源。膏方和努力可以治愈所有的疾病和各種不足。舒歌為血會,配以氣海,補益氣血兩虛。海灸加膏藥,能補益元氣,扶正祛邪,祛腐生肌。[6]

8.1.4肺腎陰虛型是指肺腎陰虛,表現為結節,行動力差。時間長了皮膚變暗紅色,膿液潰爛,膿液稀,形成竇道,伴有體瘦。

8.2外治:未崩者用陽謝寧膏,崩者用丹藥或生肌散[5]。

初期局部結塊處可用沖和膏或洋河寧傑膏混黑塗抹,即可消退。

中期外用沖和膏,膿液未熟則用千沖膏。如果膿熟了,就要切開排膿,傷口要大。

後期用七散丹或八二丹拌藥棉包入潰瘍內,外用紅藥膏或沖和膏。若肉芽發紅,膿腐已盡,可用生肌散、白宇膏代替。如有空洞或竇道,可用千金藥線或手術方法清除壞死組織。

取核療法:適用於不能內化的小腫核。那些身體健康的人。太乙膏上拌少許白降丹,蓋好貼在結塊處,每3天1次,7天左右結節脫落,10天左右可將硬塊拔出。結核脫落後,可用生肌散和白宇軟膏代替。因為用的藥藥性很強,所以用的時候壹定要嚴格掌握適應癥。這種方法不適用於腫塊大而深的人,或與周圍組織有粘連的人,或年老體弱的人。

8.3針灸治療針灸治療本病有壹定療效,其中火針和艾灸治療較為滿意。但火針不宜過深,《針灸大成》中記載“不可過深,恐傷經絡”,故要慎重[2]。

對於已經化膿的,局部不宜直接針刺;對於已破者,應配合外敷藥物;對於長期不閉口者,局部溫和灸有利於傷口收斂[2][2]。

治療期間要加強營養,註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2]。

8.3.1體針主要選取天井、白老、肘尖等穴位,淋巴結核局部采用隔蒜灸[2]。對於頸淋巴結核患者,要將臂膈插入曲池、手三裏;耳頸淋巴結核者加颶風、支溝、足哭;腋窩淋巴結核患者,加肩井穴、少海穴、陽府穴[2]。

直接穿刺腫物,配合肝舒和舒歌,1次,每天,中* * *。不適合化膿。

8.3.2火針處方1:火針加熱後從結核中心穿入核芯,每核1針,每2-3天1次[2]。

方2:肩井、天井、手三裏、足三裏、和結節。根據火針操作方法,壹次選2 ~ 4個穴位,采用速刺速出法,每周1次,3 ~ 5次為1療程。[6]

方子三:取局部病竈,若腫塊為結節狀,則在結節最早或最大的腫塊上、中、下部位穿刺1針,以便快速穿刺核心或基底部;如果腫塊已化膿,未潰爛,可用粗柄火針直刺病竈中心,盡快排膿;對於已經破裂的,用火針在破口周圍0.5cm處淺刺;當竇腔滲出形成瘺時,用相應的長火針直接穿刺管腔。每周1次,3 ~ 5次為1療程。[6]

8.3.3方法壹:在肩胛角以下的背脊兩側尋找紅點或米粒大小的壓痛點,略高於皮膚,用粗針將皮下纖維狀物體的根部刺破挑出[2]。65438每3 ~ 5天+0次[2]。

配方二:先在肩胛骨下、脊柱兩側(略高於皮膚,顏色為紅色,指壓不可磨滅)尋找結核點進行治療;它也可以選擇和治療在建井,舒菲及其附近地區。

偏方三:取正坐姿,從胸前6 ~ 9旁1.5寸的區間尋找正反應點。常規消毒,局部麻醉,用手術刀橫向切開皮膚約0.5cm,然後用無菌三棱針將切口處的白色纖維壹根壹根挑出來,直至到達脂肪處。術後縫合切口,塗碘酒,蓋無菌紗布,用膠帶固定。每周1次,10次為1療程,間隔1周。此法適用於結節期,有皮膚炎癥者禁用。[2]

8.3.4選擇舒歌和肝俞兩個點作為切割方法。消毒後在局麻下用長1 ~ 2 cm的手術刀切開穴位表皮,取出少許皮下脂肪,術後縫合[2]。每周1次,每次1對積分[2]。

8.3.5疤痕灸取瘰癧穴(定位:以患者中指末端至肘部的橫條長度為基準,從長強穴沿脊柱中線量至標準長度的末端,再劃壹條垂直於該線的水平線,其長度以患者口角間距為基準,水平線左右等距,其終點為瘰癧穴),按疤痕灸程序操作。艾灸用黃豆粒大小5 ~ 10莊,艾灸後用硼酸軟膏外敷,防止感染。每次艾灸1次需要間隔2個月。[6]

8.4抗結核治療正規抗結核治療持續時間約1年。異煙肼65438可口服0 ~ 2年,或聯合鏈黴素1 ~ 2個月肌註。

9個弦瘡患者的日常保健是1。保持開朗,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2.適當增加營養,避免辛辣食物。

3.積極治療其他部位的結核病變。

10醫療案例1。我四歲,尚書之王Xi翁乃哀,患核腫頸痛,藥未愈。我被叫去問他原因。頸病在原絡、井、舒交匯處各有其位。取其原穴刺之,後果隨針自愈,灸之愈強,絕不見。壹般來說,頸部是經絡交匯的地方。如果有核腫脹,這不是壹個好兆頭。不究其根,用艾灸刺之,逃之夭夭之勢不可避免。患者要謹慎。(針灸大成)

例2。張×××,男,17歲。左頸淋巴結核急性發作引起高熱,腫塊直徑1.5cm,白細胞計數13.8×109/L,白細胞分類計數中性粒細胞0.85。病人神誌清煩,脈滑,苔薄白。脈象與人參的結合,是由少陽風熱與昏厥郁火結合而成。治療方法:取手足少陽會穴風肩井,以瀉法長期留針,疏風清熱,散郁火;然後采取經驗穴白老文針法,散結通絡。經過8次治療,腫塊明顯軟化萎縮。治療2個療程後(每療程針灸12次),腫塊完全消失,痊愈。(古今針灸醫案集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