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肝火可分為實火證和虛火證。它們的區別和處理原則如下:
實火多由外感六邪(風、寒、熱、濕、燥、火)引起。此外,情緒波動過大、精神刺激過大、煙酒成癮、過食辛辣之品也可引起。癥狀嚴重,暴力的壹般都是真的。治療原則是苦寒控火,瀉實降火,清熱解毒。
虛火是指由於身體虛弱、真陰不足或真陽不固而引起的機能減退,表現為虛亢,都屬於虛火範疇。虛火的產生主要是臟腑陰陽和氣血的虧損,所以虛火不同於陰虛和陽虛。但中醫認為陰虛是最常見的肝虛火旺證。治療原則是滋陰清熱,滋陰降火。
肝實火和虛火證的表現
1,肝實火證的表現:
男性:頭暈、惡心、頭痛、失眠、舌苔厚、脾氣急躁、易怒、大便幹燥、小便黃等癥狀。
女性:月經過少,月經早或晚,甚至閉經,經前失眠。女性懷孕後容易吐苦水,挑食嚴重,食欲不振。
兒童:口幹、復發性口腔潰瘍、小便短赤、易怒等。
肝火證壹般表現為頭痛、頭暈、耳鳴、眼幹、目赤腫痛、易上火、肋痛、口苦、口渴、大便幹燥等。
2.肝虛火旺證的表現
男性:口苦、口幹、舌燥、情緒急躁、易激動,並伴有心煩發熱、夜眠不安等五種癥狀。
女性:心煩失眠,易多夢驚醒,伴有口幹口渴,眼睛幹澀,或伴有月經量少,面色蒼白,月經提前,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形體消瘦,飲食不足等。
兒童:心煩、口幹、低燒、盜汗等。
肝虛火證的壹般表現:眼睛幹澀,五心煩熱,煩躁不安,口幹舌燥,咽幹,脅腹及肋部隱隱灼痛,盜汗等。
3.治療肝實火證的常用中成藥:
龍膽瀉肝丸:具有清肝利膽、利濕熱的功效。本品能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適用於肝膽濕熱,癥見頭暈目眩,目赤耳聾耳鳴,脅痛,口苦,尿濁,腫癢,婦女體臭者。
瀉清丸:清肝瀉火。用於耳鳴耳聾,口苦,頭暈目眩,脅痛,小便赤赤。肝主青色,瀉清丸清肝瀉火,相對溫和。可緩解肝火過盛引起的目赤腫痛、煩躁易怒、小便赤澀、便秘耳鳴耳聾等癥狀。
當歸龍回丸:有瀉火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膽火旺、心神不寧、頭暈耳鳴耳聾、脅痛、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瀉火能力比較強,主要是瀉肝火,沒有清濕熱的作用,但是可以通便。治療癥狀為脅痛、頭暈、耳聾、便秘。
加味左金丸:具有平肝、降低不良反應、解郁止痛的作用。用於治療肝郁、肝胃不和引起的胸悶、煩躁、噯氣、吞酸、胃痛、食欲不振。在左金丸的基礎上增加了行氣理氣的藥物,以及清熱養血柔肝的藥物,為清肝瀉火、降逆止痛之劑。
4.治療肝虛火證的常用中成藥:
明目地黃丸:具有補腎、養肝、明目的功效。用於肝腎陰虛,目暗,畏光,視物模糊,迎風流淚。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添加了枸杞子、菊花、當歸、白芍、蒺藜、石決明,具有滋陰補腎、明目的作用。
杞菊地黃丸:有滋腎養肝的作用。用於肝腎陰虛,頭暈耳鳴,羞明畏光,風中流淚,視物模糊。六味地黃丸由枸杞和菊花組成。枸杞味甘潤澤,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菊花擅長清頭目,散肝經之熱,平肝明目。八味藥合用,具有滋陰養肝、明目的作用。
白質地黃丸:具有滋陰清熱的作用。用於潮熱盜汗,口幹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由六味地黃丸、知母和黃柏制成。知母和黃柏清肝瀉腎,所以白質地黃丸有滋陰降火的作用。
大補陰丸:有滋陰降火的作用。用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咳嗽咯血,耳鳴遺精。本品能滋陰清源,養真陰,清虛火,達到滋陰降火的作用。
逍遙丸:具有疏肝健脾、養血調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郁脾虛引起的抑郁、胸痛、頭暈、食欲不振、月經不調。它能疏通氣機,消除肝氣郁結引起的諸多癥狀,調節人體氣血的正常運行,使人服用後心情舒暢,故名?逍遙丸?。
總之,肝火下降證中成藥中的成分大多是苦寒之品。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老年人及脾虛便溏者,應在中醫指導下服用,不宜亂服,長期服用,以免傷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