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塞繆爾·約翰遜作品述評

塞繆爾·約翰遜作品述評

約翰遜的《英語詞典》開創了當時英語詞典編纂的新階段。在此之前,英國只有壹些晦澀難懂的詞匯或新詞。約翰遜從大量的文學作品和精選的例子中收集材料。他涉獵廣泛。他的詞條提到了富蘭克林的電氣發明,引用了大量的名著和名句,是當時詞典學的開山之作。此外,他還註重日常用詞的解釋,對當時的英語拼寫起到了規範作用。《韋氏詞典》在1828年問世之前是最權威的英語詞典,受到法國和意大利學者的好評。

約翰遜主編的《莎士比亞全集》有校勘、註釋和評論,其中校勘最弱。約翰遜認為戲劇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礎上的,應該允許行為之間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變化。他認為在三大定律中,只有動作的壹致性是重要的,時空的壹致性是虛幻的。莎士比亞不受這個規則的束縛,這就是偉大之處。約翰遜繼承了18世紀早期英國文學批評家的觀點,但他使這壹理論更加徹底。另壹方面,約翰遜也反對盲目崇拜莎士比亞。

詩人傳記從17世紀的詩人考利和彌爾頓開始,到同時代的詩人結束。現代版,52人,每人2000字到50000字,長短不壹。描述詩人的家世、教育、生活日歷、作品、軼事和評論;他還寫文風、國計民生、黨派紛爭,所以可以看作是英國伊麗莎白時代末期到100世紀下半葉的文學史和社會記錄。

約翰遜在評論詩人時,強調格律、詞語的優雅和對社會有益的倫理內容。在《考利傳》中,約翰遜對這位17世紀詩人的作品以及多恩作品的風格做了詳細的分析。他引用了兩人的幾十首詩,指出他們經常使用晦澀的哲學概念和誇張的比喻,因此得名“玄學派”。從古典文學觀出發,他不喜歡這類詩的晦澀、荒誕、下流。然而,在20世紀20年代,這種詩歌風格盛行於英國文壇,“玄學派”詩歌成為壹種時尚。但是,約翰遜在寫《考利傳》的時候,因為不喜歡這種詩,所以沒有提到。而是詳細論述了這壹詩歌流派,闡述了它的特點,表現了壹個批評家的見識和氣度。

約翰遜保留了王室,並且篤信宗教;他反對改變政治制度,主張維持現狀。美國獨立戰爭前,殖民地革命者要求在宗主國議會中有代表,以維護殖民地權益,並提出“沒有代表就沒有稅收”的口號,贏得了當時開明人士的支持。然而約翰遜卻寫了壹本小冊子來反對它,書名是《稅收不是暴政》,這是他壹生著作中唯壹壹本不受歡迎的書。另壹方面,他對美國的奴隸制深惡痛絕,他也反對殖民主義。

約翰遜擅長雄辯、快語、書面文字和許多警句。另壹方面,文章喜歡使用排比,使用具有強烈拉丁語淵源的詞語。他的蘇格蘭西部島嶼之旅(1775)包含了作者對歷史、倫理、文學和蘇格蘭民族的看法。

《約翰遜詞典》是第壹部綜合性英語詞典,顯示了編纂者對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的淵博知識。該詞典的壹項開創性工作是用例句解釋單詞的用法。其中壹些定義也反映了約翰遜自己的個性和偏見。他把詞典編纂者定義為“詞典編寫者,無害的苦力”。他對燕麥的解釋是“壹種谷物,通常用於英格蘭的馬和蘇格蘭的人”。當切斯特菲爾德伯爵為詞典編纂提供遲來的支持時,約翰遜在壹封公開信中諷刺地問道:我的伯爵!所謂的贊助,是不是就像對落水者在水中的掙紮視而不見,然後在有人快要上岸的時候不真誠地伸出援手,而真正的目的卻是阻止對方上岸?詩人傳(4卷,1779;六卷,1781年),評判詩人的標準飄忽不定,往往帶有約翰遜的個人偏見。對清教徒詩人彌爾頓過於苛刻,對保守派作家蒲柏和德萊頓過於友好,顯示出約翰遜強烈的保守立場。這部作品在風格上比其他大多數作品都要輕松。《阿比西尼亞拉塞拉斯王子傳》(1759),後稱為《拉塞拉斯》,是壹部充滿道德和哲學思考的小說。為了支付他母親的葬禮,約翰遜在壹周內完成了這項工作。《倫敦》( 1738)和《人欲的幻境》( 1749)兩首詩模仿了對少年的諷刺。他們用悲觀的筆觸反映了人類的愚蠢。從1750到1760,約翰遜在《流浪者》、《閑人》等期刊上發表了壹系列嚴肅而有思想的散文。從65438年到0765年,約翰遜編輯出版了八卷莎士比亞作品。壹些評論家認為,這個版本的關於莎士比亞評價的序言是有史以來寫得最精彩的。在作品中,約翰遜堅決抵制正在興起的浪漫主義運動。他的作品風格厚重冗長,拉丁句式隨處可見,以至於人們把那種華而不實、新古典主義的寫作風格稱為“約翰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