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白鷺是幾級保護動物?

白鷺是幾級保護動物?

白鷺被譽為“空氣和水質的監測鳥”,享有“環保鳥”的美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鷺屬於鶴類。大多數白鷺都有大膽的羽毛,在繁殖季節,它們會長出又長又漂亮的羽毛。它們的習性與其他鷺類相似。

白鷺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和潮濕的森林中,屬於鳥類。主要吃淺水中的小魚、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甲殼動物。它們在樹上、灌木叢中或白鷺(也被稱為白鷺)中建造它們大而不太特別的巢,白鷺是非常美麗的水鳥。“兩個黃鸝鳴翠柳,壹排白鷺上青天。”古代人民對它的贊美早已使它成為中國人心中詩意的壹部分。白鷺天生美麗修長。它們有長長的腿和脖子,長長的嘴和腳趾。它們全身覆蓋著像雪壹樣白的羽毛,就像壹個高貴的白雪公主。

鷺形目鷺科鳥類,尤指白鷺。羽毛大部分是白色的,在繁殖季節有高大的裝飾性婚禮羽毛。習性與其他鷺類相似,但有些物種有求偶表演,包括炫耀羽毛。在英語中,白鷺(或aigrette)壹詞也指白鷺的羽毛,這種羽毛在東方服裝中被用作貴重的裝飾品,在西方女帽業中也被使用。白鷺的羽毛價值很高。白鷺大群築巢,沒有防禦能力。結果,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它們瀕臨滅絕。後來,由於服裝的變化和人們采取的嚴格保護措施,白鷺的數量再次增加。白鷺是涉禽,經常到沼澤、湖泊、潮濕的森林和其他濕地環境中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在樹木或灌木上,或地面上建造雜亂的巢穴。

白鷺(有時被稱為白鷺)在兩個半球都有發現。它大約90厘米(35英寸)長,只有背上有羽毛。其美洲種群有時被稱為美洲白鷺或普通白鷺。朱鷺(有時被稱為Ardeola ibis)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陸地上,與家養或野生食草動物交往,吃被這些動物驚嚇的昆蟲,有時啄它們皮膚上的蜱。身體強壯,50厘米(20英寸)長;羽毛是白色的,婚禮羽毛短而蓬松;腳和喙呈淡黃色;它的分布已經從歐洲、非洲和亞洲擴展到澳大利亞、南美洲和北美洲。E. garzetta分布在舊大陸;體長約為55厘米(22英寸);羽毛是白色的,頭上的羽毛很結實,背上的羽毛呈花邊狀。九頭蛇在北美溫暖的沿海地區被發現,它有兩種顏色:白色和黑色。雪鷺是白色的;體長約為60厘米(24英寸);背部和頭部的羽毛薄而透明,向後彎曲;從美國到智利和阿根廷。

白鷺的分類學地位為:鳥-鸛-白鷺-白鷺,屬珍稀物種。白鷺分為五種: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黃嘴白鷺和巖鷺。

大白鷺:是壹種大型白鷺,羽毛長,體長約90厘米。夏羽的成鳥是乳白色的。黑嘴;頭部有壹個短的羽冠;肩部之間有形成團塊的長枯萎羽毛,壹直向後延伸,通常超過尾羽尖端以上10 cm,有時不超過;槍羽莖基部堅韌,向尖端逐漸減少,羽枝細長而分散。有冬季羽毛的成年鳥背上沒有枯萎的羽毛,頭上沒有羽冠和淺黃色的鳶尾花。這種蒼鷺棲息在於海濱、稻田、湖泊、紅樹林和其他濕地。它經常與其他蒼鷺和鸕鶿混在壹起。大白鷺只在白天活動,走路時脖子縮成S形。飛行時脖子是壹樣的,腳向後伸直並超過尾巴。繁殖時眼睛周圍的皮膚和眼睛先露在外面,嘴是黑色的,嘴基是綠色和黑色的;脛骨外露部分為紅灰色,腳和腳趾為黑色。在冬羽期,嘴是黃色的,眼睛先呈部分黃綠色。

中白鷺:體長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睛首先是黃色的,虹膜是淺黃色的,腳和地址是黑色的;生殖羽毛在背部和前頸部下部有刺狀羽毛裝飾,頭後有不顯眼的冠羽和黑色嘴。棲息和活動於河流、湖泊、稻田、海灘和池塘岸邊的淺水區。它們經常單獨行動,成對或三五成群,有時與其他鷺類混雜在壹起。他們生性膽小,目光遠大。飛行時,頸部收縮成“S”形,腳向後伸直並超過尾巴,翅膀緩慢攪動,飛行緩慢而筆直。主要以小魚、小蝦、青蛙、蝗蟲、蟋蟀等動物為食。中國白鷺是中國南方的夏季候鳥,其中壹些會留下來過冬。

小白鷺:細長和乳白色:夏羽的成年鳥類繁殖時在枕頭上長有兩根長而窄且柔軟的矛狀羽毛,看起來像雙辮子;肩膀和胸部有枯萎的羽毛,冬天經常所有枯萎的羽毛脫落,虹膜發黃;臉部裸露的部分。

黃綠色,嘴黑色,在嘴的裂縫和下嘴的底部呈淡黃色;脛骨和腳是黑色的,腳趾是有棱角的黃綠色。通常簡稱為白鷺。小白鷺農場棲息在稻田、沼澤、池塘和沿海淺灘的紅樹林中。經常把壹只腳彎在腹部下面,只用壹只腳獨立。白天餵食,吃小魚、青蛙、蝦和昆蟲。繁殖季節從三月到七月。成群繁殖,經常和其他鷺壹起,雄性和雌性都參與築巢,並經常去舊巢修復並在第二年使用。雞蛋是藍綠色的,蛋殼表面很滑。雄性和雌性將卵抱在壹起。雞蛋在23天後孵化。

黃嘴白鷺:

黃嘴白鷺又名白鷺、唐白鷺,是壹種中型涉禽,體長46-65厘米,體重320-650克。雌性略小。它的姿態非常優雅,身體纖細修長,嘴、脖子和腳都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行。它全身覆蓋著象牙羽毛,壹塵不染,看起來驕傲而優雅。但是羽毛的顏色在夏天和冬天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天嘴巴是橙色的,腳是黑色的,腳趾是黃色的,眼睛首先是藍色的。枕上有許多由細長的白色羽毛組成的矛狀長冠羽毛,其中最長的兩根超過10厘米長,像壹對細細的辮子,隨風飄揚,美不勝收。在背部、肩部和前頸部的下部有長而散的枯萎羽毛,因其形狀像枯萎的衣服而被稱為“枯萎羽毛”。它們向後延伸超過尾羽的末端,前頸部底部枯萎的羽毛垂到下胸部,就像絲線壹樣。在胸部、腰部和大腿底部,還有壹種特殊的羽毛,它會變成粉末,並可以不斷生長。羽毛的尖端不斷被打碎成粉末顆粒,這種顆粒就像滑石粉壹樣,可以清除附著在身體羽毛上的魚粘液和其他汙染物,並起到清潔羽毛的作用。在冬天,嘴變成深棕色,下嘴的基部是黃色的,眼睛是黃綠色的,腳是黃綠色的。背部、肩部和前頸部枯萎的羽毛都消失了。

黃嘴白鷺的祖先出現在700萬年前的中新世,目前的種群沒有亞種分化。國外分布於俄羅斯、日本、朝鮮、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國內分布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江蘇、浙江、福建、臺灣省、山東、河南、廣東、香港和海南等地,其中遼寧和吉林有分布。

黃嘴白鷺棲息在沿海島嶼、海岸、海灣、河口和河流、湖泊、池塘、溪流、稻田和海岸附近的沼澤中。可以看到單獨、成對或整合的小團體活動,偶爾也有幾十個大團體聚集在壹起。白天,它們飛到海岸附近的小溪、河流、鹽田和稻田中活動和覓食,晚上它們飛到沿海的山上休息。經常壹只腳站在水中,另壹只腳彎曲在腹部下方,頭部向後收縮呈駝背狀,長時間站立不動,走路輕盈而穩定,透著悠閑。飛行時頭部縮回到肩部,頸部向下彎曲成袋狀,腳向後伸直,在短尾羽後面遠遠突出,兩個寬大的翅膀慢慢鼓勵飛行,使動作顯得悠閑而優美。在中國古代的“石矛周松”中,它被用來“激勵蒼鷺飛翔和西方和諧。”來形容它飛行時非凡的沖力。每年4月和6月165438+10月進行春秋季遷徙活動。它主要以各種小魚為食,也吃蝦、蟹、蝌蚪和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通常在河邊、鹽田或稻田邊行走邊啄食,它的長嘴、長脖子和長腿非常方便捕食水中的動物。當它捕食時,它輕輕地涉水前進,眼睛壹直盯著水中移動的小動物,然後突然用它的長嘴巴啄進水中,並將食物準確地啄進嘴裏。有時我經常在水中袖手旁觀,等待機會。

捕食過往的魚。

繁殖季節是每年的5月至7月,它在海岸附近的島嶼和懸掛在海岸或短樹枝之間的巖石上築巢。我喜歡成群結隊地壹起築巢。有人曾經在壹個只有約20平方米懸巖的巖頂上發現了14個巢,在壹個只有10平方米懸巖的相鄰巖頂上有11個巢,每個巢之間的距離只有14-76厘米。從前,在臺灣省,有黃嘴白鷺和白鷺、牛背白鷺、夜鷺和蒼鷺混合成群築巢的現象。其巢呈淺碟形,結構簡單,主要由幹草莖和草葉組成。巢建在矮樹上,離地最高高度不超過1米,有的在矮樹下的草叢中築巢。每個巢產2-4枚卵,卵呈橢圓形,淡藍色。潛伏期為24-26天。

黃嘴白鷺曾經是中國南部沿海,尤其是廣東汕頭到福建福州沿海地區常見的夏季候鳥。20世紀60年代在東北的鴨綠江和吉林省東部的琿春也能看到它。20世紀80年代初,在遼東半島和沿海島嶼發現了200-300多對築巢種群,並經常看到數十個大群在沿岸附近海域覓食。然而,由於環境的破壞和人類的幹擾,特別是由於其純白色的毛狀羽毛和枯萎的羽毛是極其珍貴的裝飾品,每年都有大量被獵殺,因此最近種群數量明顯減少。因此,其人口日益減少,這已變得非常罕見。根據國際水鳥研究局在1990和1992年組織的隆冬亞洲水鳥調查,1992年在中國僅見到143只水鳥,在東南亞也見到448只。目前,黃嘴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巖鷺:全身黑色,所以在臺灣省也叫黑鷺。羽冠,胸部和背部細長枯萎的羽毛,白色臉頰,黃色嘴和深棕色前端。深綠色的腳。嘴長約85毫米。本種在南方是白色的。在廈門東海岸(與臺灣省的金門島和澎湖島隔海相望),近年來發現的巖鷺為灰黑羽色,與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和港臺地區發現的巖鷺相同,是亞熱帶地區的代表。過去,巖鷺的覓食活動多見於前埔海邊。巖鷺習慣在巖石上生活,在石縫中繁殖。飛行時速度較慢,經常在海面和巖石上低空飛行。

自然保護形勢

大白鷺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所列物種。它已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政府關於保護候鳥及其棲息地的協定》。白鷺是白鷺中最常見的壹種,俗稱白鷺,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錄。黃嘴白鷺和巖鷺都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黃嘴白鷺是國際瀕危物種。巖鷺是中國11高度瀕危鳥類之壹,為中國珍稀鳥類,處於瀕危狀態。巖鷺已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政府關於保護候鳥和棲息地的協定》的附件名單,黃嘴白鷺是羅伯特·斯溫霍(英國)於1860在廈門采集的新物種。

白鷺的分布

中國有20種白鷺,其中白鷺最為珍貴。重慶市九龍坡區易白石鎮三多橋村有中國第壹個白鷺自然保護區。該地區有兩萬多只各種類型的蒼鷺。廈門現有鷺類10種,占全國白鷺總種數的50%。其中5種白鷺種類齊全,反映出廈門的地理位置和濕地環境在白鷺資源分布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來,廈門每年的白鷺數量高達3萬只。根據國際標準,它表明廈門海域的潮間帶和環海湖泊的棲息地是國內外白鷺鳥的重要濕地。

郭沫若出生於1949年8月,原名王伯如,上海人,藝術家,創作研究者,大學者。曾任上海西苑視覺藝術俱樂部經理,現為上海世紀夢想藝術中心總策劃、21世紀國際文化藝術沙龍主席、上海白鷺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新漫畫社社長、中國kiness總部董事會董事、新加坡新神州藝術學院高級榮譽。長期從事繪畫工作,出版《鄭和下西洋》《王昭君》《李陵》《蘇武》等作品30余部,繪畫作品14000余幅。20世紀80年代末,他致力於“世界著名詩畫叢書”的創作和研究,並巧妙地將世界上著名的詩歌變成了繪畫。代表作有《獨家藝術的人類》、《雪花》等。從1993到1997,歷時五年,成功創造了壹件獨特而精彩的新藝術品——瓷影浮雕,因其“開拓性”和達到了最新、最奇特、最美的藝術境界而獲得了“中國金像之最”的證書代表作有《二十世紀世界名人》、《中國祖先》、《觀音》等。1998年獲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和美國海外藝術家協會聯合頒發的“世界名人”證書,作品在國內外各種藝術展覽中多次獲獎。他的所有作品都深受世界各地收藏家的贊賞,並被視為稀世珍寶。此外,他還創作了大型中國畫戲劇,如《觀音白子圖》和《湮滅》。傳記及作品匯編:《世界藝術家傳》《世界名人錄》《世界文化名人辭海》《世界美術作品集》《當代書畫家圖錄》《中國專家辭典》等名著。

本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6日5438+0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趴在地上。

大白鷺更常見。它們大約90厘米長,只有背上有羽毛。

牛背白鷺產於非洲和亞洲,偶爾在南美洲北部和美國也能見到。它是壹種小白足黃腳白鷺,體長約50厘米。它們喜歡生活在地面上,與放牧牲畜和野生動物為伍,以昆蟲為食。

白鷺的羽毛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古代人喜歡裝飾衣服,而西方人喜歡用衣服裝飾帽子。羽毛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白鷺喜歡群居,因此被大量捕捉,導致數量急劇下降,幾乎滅絕。幸運的是,後來人們的穿著和打扮方式發生了變化,並采取了嚴格的保護措施,因此白鷺才沒有滅絕。

黃嘴白鷺,產於中國,分布於吉林、遼寧、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巖鷺、白琵鷺、黑臉琵鷺也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