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有個孩子剛入園就壹直哭。有壹次,班上所有的孩子都很安靜,但他壹直在哭。我走過去,輕輕擦去他臉上的淚水,笑著對他說:“哭多難看,不哭多好看。老師在這裏有壹只小手。它想和不哭的孩子交朋友。老師認為妳是個好孩子。看看那塊對妳微笑的手帕。”聽完我的話,孩子睜大眼睛看著我,咧嘴笑了。我心疼地撫摸著他的臉,對班上所有的孩子說:“妳們看,這孩子真乖,他的笑容真好看。讓我們為他鼓掌,鼓勵他。”然後我親切地抱起他,親了親他的小臉。事後,孩子的父母對我說:“老師,今天我家孩子主動去幼兒園了。他說老師喜歡他,說他很好,他再也不會哭了。”當時我真的覺得,對孩子來說,無論是壹個善意的微笑,壹個善意的點頭,壹個驚喜和欽佩,還是壹句同情的話,都可以讓他們開心和滿足,激發他們的良好情緒,使他們的行為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可見,教師良好的情感態度和鼓勵性的言行是使孩子願意接受妳、真正喜歡妳並願意接受妳的教育的催化劑,促進了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第二,因人而異,讓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鼓勵的快樂。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面對的並不都是聰明、能幹、聽話的孩子,我們需要對那些調皮、倔強的孩子表現出非凡的耐心。我們班有壹個叫楊林的小男孩,他總是感到不安。爭奪玩具,戲弄和擾亂秩序就像壹匹脫韁的野馬。每天都有孩子接二連三地指責他。往往是老師長時間苦口婆心地批評教育,但話音剛落,又故技重施。我漸漸發現批評和說教的次數多了,但楊林不在乎,於是有了破罐子破摔。我決定改變教育方法,從培養他的自尊心和樹立他的榮譽感開始。於是我開始觀察他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試圖找到他身上的閃光點。我發現他喜歡畫畫,所以我也喜歡。我經常坐在他旁邊,壹邊欣賞他的畫壹邊與他交流,並有意展示他的作品供同齡人欣賞:我發現他熱愛勞動,所以我適時地在課堂上表揚了他。漸漸地,他感受到了被老師和同齡人重視的快樂,變得可愛起來。雖然他的野性不時重復,但頻率大大降低了。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只要老師經常展示孩子的長處,真誠的幫助和關心就能讓他們感到與他人有聯系。老師不經意的責備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正確、積極的評價可以對孩子形成積極的成功體驗。有壹次,當我中午起床時,孩子們迅速整理好床鋪,穿上鞋子,離開了宿舍。只有袁文釗壹個人在床上掙紮著疊被子。我匆忙走過去說:“趙文,妳在壹個大班裏,妳不會疊被子嗎?”話音剛落,我就發現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立刻意識到我剛才說的話傷害了他。於是我走到他的床前,撫摸著他的頭說:“妳會疊被子,對嗎?”來吧,我來幫妳,妳會折得又快又整齊!“我們開始練習。起初,袁文釗看了我壹眼,好像在問:“這是對的嗎?“每次我給他壹個鼓勵的眼神,他很快就能把被子疊得又整齊又快。他的眼裏閃著自信和成功的喜悅:“老師,我會的!”“我也興奮地說,“是啊,妳疊得比老師好!”“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幫助。當他們遇到難以解決的困難時,更重要的是成年人對他們的評價、態度和采取的方式。我們應該用壹顆包容的心去理解孩子,讓他們在大人的肯定中獲得自信、體驗快樂。在註重實踐的同時,也要註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例如,大班的孩子通常更喜歡剪紙活動,但我班上的黃凱孩子與他們不同。剪紙對他來說是壹件非常頭疼的事情,因為他患有先天性腦癱,所以他不能協調地使用剪刀,更不用說“沿著線剪”了,而且他很少成功。慢慢地,我發現他對剪紙失去了興趣。每次上剪紙課時,他都垂頭喪氣。我不知道是因為害怕還是其他原因。他開始放棄動手實踐的機會,只是坐在壹旁觀看。為了幫助他樹立信心,提高動手能力。於是在“變臉的小醜”剪紙活動中,我對他進行了個別輔導,鼓勵他配合我壹起做玩具。起初,我讓他慢慢地耐心地剪,然後我在他剪的基礎上稍微修剪壹下,使邊緣更光滑。在粘貼的過程中,我強烈要求他自己動手,並在必要時搭把手。很快,壹個可愛的“換臉小醜”就完成了。他興奮地拿著他的“小醜”和小夥伴們開心地玩耍,仿佛在告訴所有人:看!我做了這個。看到他臉上燦爛的笑容,我由衷地高興。沒想到,我的小小舉動會給他帶來這麽多快樂。第三,註重榜樣的作用,培養孩子相互鼓勵的習慣。兒童具有思維形象具體、易於模仿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我總是關註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閃爍的思想,及時發現它們,並及時提出來,為孩子們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老師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是神聖的。老師的壹言壹行總是影響著孩子,老師也常常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教師對孩子教育的關心和鼓勵態度不僅使孩子充滿自信、進步和快樂的情緒,而且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無形中為孩子樹立了榜樣。
例如,我班上的壹個孩子有壹次倒在地上大哭起來。旁邊的孩子有的看著,有的瞪著眼,有的笑著,有的大聲說:“好哭,不害羞,活該。”其他人正準備對這個孩子施壓。我走過去輕聲問他:“疼嗎?勇敢的孩子倒在地上,來到老師面前給妳揉。”在我的鼓勵下,孩子站了起來。為了安慰這個孩子,我對其他孩子說:“孩子們應該團結友好地在壹起,互相幫助,不要取笑別人。我相信妳們都是助人為樂的好孩子。”孩子們聽了我的話,有的給孩子拿來椅子,有的握著他的手請他坐下。幾天後,壹個孩子不小心摔在樓梯上。走在旁邊的孩子立即扶起他,對他說:“老師說勇敢的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孩子們之間的相互鼓勵已經成為良好表現的紐帶。由此也可以看出,老師對壹個孩子的關心和鼓勵,不僅溫暖和激勵了壹個孩子,而且起到了言傳身教的示範作用,影響和帶動其他孩子紛紛模仿自己的行為,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了積極作用。
同樣是摔跤的孩子,我隨口說:“妳就是會哭,不會自己爬起來。沒用的。”聽了我的話,孩子哭得更厲害了。周圍的孩子指著他們的臉說:“沒用的,只會哭。老師不喜歡妳,很慚愧。”沒想到,我不經意的壹句話竟產生了如此意想不到的後果。由此可見,教師粗暴、冷漠、循規蹈矩的教育態度不僅使孩子感到緊張和恐懼,而且會使孩子深受教師行為的影響,從而產生消極的模仿行為,這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於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第四,家園同步,* * *正確使用鼓勵方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父母聚在壹起總是喜歡比較對方的孩子,並因為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的孩子而感到內疚。實踐證明,為父母學習和參與鼓勵教育創造條件是促進孩子自信和成功的催化劑。幼兒園通過舉辦專家講座、個別交流、家訪、家園互動等形式,幫助家長掌握學前教育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讓他們了解現代教育的壹些特點和規律,從而學會理解、尊重、欣賞、認識和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藝術。在鼓勵和表揚時,還應註意幾個問題:第壹,要實事求是。不要濫用鼓勵和表揚,不要吝嗇鼓勵和表揚,不要把幼兒的特點誤認為是缺點;表揚要適度,根據不同情況對孩子的良好表現給予適當的鼓勵。我們不應該表揚任何事情,無論大小。因為不切實際的過度誇獎,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虛榮心,而且效果適得其反。二是綜合施治。在鼓勵和表揚教育中,並不排斥批評。我們既要充分發掘孩子的“閃光點”,又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恰當地指出他們的“美中不足”,從而督促孩子學會明辨是非、分清榮辱。只有鼓勵、表揚和批評的側重點不能顛倒,鼓勵和表揚要講究方法,批評要考慮藝術,這樣才能及時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行為的不足,更有利於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鼓勵性表揚是壹種被廣泛使用的有效教育方法,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鼓勵不同於表揚。鼓勵可以從根本上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鼓勵往往是對孩子行為的壹種支持,可以通過言語、表情或壹些支持材料。例如,當孩子在拼圖中遇到困難並準備放棄時,我們應該說:“再試壹次”。但還是說:“妳很棒,妳能行。”事實上,有時對孩子的表揚會傷害他們。例如,當孩子知道自己做得不好,但聽到壹連串的“妳真棒”時,他會對表揚持懷疑態度。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區分鼓勵和表揚。5.註重效果評價,避免表揚的誤區。在鼓勵表揚時,我們必須註意鼓勵和表揚的效果,並從個體性、整體性和發展性原則全面評估鼓勵和表揚的作用,以避免鼓勵和表揚對其他兒童的負面影響和兒童內在動機的削弱。例如,雖然在幼兒園設立班級紅花欄的積極效果很明顯,但其隱藏的消極缺點也存在,因為其鼓勵和表揚的水平遠高於口頭或身體表揚等其他表揚方式,並且其實時表揚無法得到保證,評價標準無法面對班級中不同性格和水平的孩子,導致孩子認為小紅花多的是好孩子,小紅花少的是壞孩子。但是,如果父母在家裏設立壹個紅花柱,或者在孩子乖的時候隨時在孩子喜歡的地方放壹朵小紅花,就可以避免負面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就是情感交流。只要教師總是用壹顆愛心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他們就善於捕捉任何稍縱即逝的教育機會,並在不失時機的情況下給予鼓勵。這對孩子積極接受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