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寫作能力
俗話說:“字如其人”,所以語文學習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規範、正確、整潔,感受漢字之美。當然,我們提倡學生練字的目的是讓他們能夠寫得正確、工整、流暢,而不是讓他們都成為書法家。
如何培養:①激發學生,提高興趣。根據學生崇拜名人的心理,給他們講壹些古今大書法家的感人事跡,如王羲之天天在臨池學書法,嶽練字等。學生將會被這些故事中的主角們刻苦練字的精神所感染,被他們高尚的人格所感動,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書法的情懷和參與意識。
(2)嚴格要求,因材施教。寫作訓練需要嚴格的要求和指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家長也要積極配合,關註學生在家的書寫習慣,讓學生在學校內外都壹樣,逐漸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境界。
(3)定期舉辦作業展,對學生的書法作業和作品進行評價,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多表揚、多鼓勵,從而樹立學生的信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練字活動,提高寫作水平。
④堅持,循序漸進。學生的寫作能力重在長期堅持,而不是壹朝壹夕,所以學生壹定要堅持練習,形成習慣。剛開始的時候,學生不容易堅持,所以需要壹些強制措施。經過壹個階段的練習,學生會主動練習。事實上,寫作不僅對學生的語文成績影響很大,對學生的右腦發育和心理發展也有重要作用。
第二,閱讀能力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重要。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培養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被視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壹。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閱讀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積累,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想象力,提高我們的思維品質,增強我們的創造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並分解為不同的學習時期,其中:第壹學習時期(1和2年級)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期(三四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第三期(五六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低於654.38+0萬字。第四期(7260萬字),每學年讀兩三本名著。初中總閱讀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讀兩三部名著。
如何培養: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樂者”。培養閱讀能力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構建閱讀知識體系,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當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時,他們會盡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閱讀滿足感,並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
(2)讓學生占有壹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有質的飛躍——厚積才能薄發。
③課內指導學生閱讀,課後推薦學生看書。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壹些本該涉獵的好書,擴大知識面,提高閱讀能力。當然,這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有序進行。在正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閱讀材料。
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指導和幫助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制定個人閱讀計劃,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學生閱讀計劃的執行情況,適當舉辦閱讀節。父母以身作則,經常帶學生去圖書館和書店。
第三,寫作和口頭交流能力
熟練的技能在壹定程度上成為壹種素養。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守、寫等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會使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用的語言表達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善於用規範的語言處理和表達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不同的語言材料和不同的交際場合恰當地運用語言,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如何培養:①根據每個學習時期口語交際和綜合學習的目標,關註語文課本中的每壹篇課文,利用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2)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語言技能的熟練程度。比如從下壹段開始,訓練學生完整的說話,在別人說話的時候認真聽。
③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清晰表達觀點的能力。
四、積累能力:單詞、短語、句子、文章的積累。
俗話說:“水滴石穿”,語文知識要靠日積月累,不可能壹下子吃胖。引導學生積累運用,是拓寬思維、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註意隨時隨地壹點壹滴地積累字、詞、句、篇,做到遣詞造句,成句成段,連段成篇。
如何培養:①準備壹本積累書,積累自己喜歡的漂亮單詞和短語,經常閱讀。強制積累知識不僅沒有效果,而且是壹種負擔。所以學生要提高積累的興趣,積累自己喜歡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2)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註意日常積累,如廣告牌、超市商品等。,增加課外詞匯量,家長平時帶學生出去,或者主動介紹身邊的事物,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養成自己查字典、找資料的好習慣。
4堅持不懈,學以致用。將積累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口頭表達和寫作中。
第五,語感思維的品質
新課程標準把“培養語感”作為語文素養的重要內涵,體現了語文課程的獨特性。在閱讀教學中,只有重視語感訓練,引導學生想象語言的形象,感受語言的意義,體會語言的魅力,進行個性化閱讀,才能有效地培養和發展思維品質,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如何培養:①想象語言的形象,發展思維的敏捷性。通過反復閱讀、配樂閱讀、播放視頻等方式。,引導學生想象語言畫面,培養語感。
②理解語言的意義,發展思維的深度。學會分析詞句,深入思考,積極交流討論。
③理解語言的韻律,發展思維的創造性。創設情境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或創造力,讓學生在享受學習的同時,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獲得自己的閱讀積累,深刻品味文章的內涵。
六、學習方法和習慣
培養初中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課程的首要任務。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也說過:“語言文學不僅是知識的運用,更是壹種習慣的養成。”中國人的學習習慣不可復制。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養成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都不壹樣。只有養成適合他的語文學習習慣,他才能在以後的學習探索過程中形成真正的語文能力。"
如何培養:①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專註力。首先,讓學生明白學習漢語是自身發展和生存的需要。如果不了解這壹點,學生就會討厭漢語,從而使學習漢語成為壹種心理負擔。
2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和家長應該盡力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3)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和思維品質,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科學學習方法,如記筆記的方式、復習的有效時間等。
④表揚和肯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
七、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讓學生受到高尚的情感和興趣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這是基於學習學科發展的內在需要。語文學習中的每壹個學生都是獨壹無二的自我,我們應該關註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的獨特感受和情感體驗。
如何培養:①體驗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人文美、哲理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審美情趣。閱讀經典作品,學習古典文化,學習閱讀和欣賞古詩詞,體會古詩詞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②感知生活,發現生活之美,堅持寫作創新,書寫生活之美。
(3)常去博物館、美術館、藝術展等。,學會欣賞,提高審美情趣,陶冶情操。
(4)拓展學習空間,加入文學、書法等興趣小組,寫作、表演話劇,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