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妙言寺》題名中的六個大字是篆書,整幅作品的其余部分是楷書,字跡勻稱,筆法優美。
結構布局端莊美觀。筆畫開闊舒展,點畫細膩,旋轉靈活,在莊重中見典雅,有規律。
書法造詣極高,是後人學習趙體楷書的最佳範本。
《湖州妙言寺記》寫在伍肆專欄的白紙上,除了額外的標題和文章的標題外,無論作者和學者的名字,都有壹英寸多的字。全文共84行,每行9字,* *共756字。
《湖州妙言寺記》記述了妙言寺的修建、華嚴經的刻制、火眼金睛和大藏經的收藏。
湖州的妙言廟是前朝的壹位醫生大理·邵青寫的。
作者牟某(先夫),四川人,南宋時在大理寺邵青做官。後來因為臨安被元軍攻陷,他拒絕入仕。他在湖州老家南苑隱居了三十六年,與趙孟頫的蓮花村相鄰。他85歲時去世。趙孟頫比牟其中小27歲,這是壹年之交。趙孟頫書中的許多碑文都是牟某所寫,如松江寶雲寺、嘉興重建儒學、湖州妙言寺碑文等,幾乎到了牟某不寫趙孟頫就不寫的程度。
中順揚州路泰州尹博士也建議農民趙孟頫書寫並蓋章金額。
這本書沒有註明日期,但根據他的官方頭銜-泰州揚州路殷鑒中順博士,建議耕種,可以推測這卷書將在大二年(1309年)7月之後或次年9月之前完成。據楊載《趙官德》:“二年(七月),我升任忠順博士兼揚州路泰州尹。不開。仁宗皇帝在東宮,使者在召喚。”可以看出,雖然這個頭銜是任命的,但他並沒有上任。此時,他正在湖州的家中。直到第二年九月,他才被召到大都(今北京)。知道這壹卷是他五十六或五十七歲時的作品,這是他後期中期的作品。
妙言寺的真名是東,距吳興縣70英裏,它靠近徐琳,東鄰吳圩,南接含山,西鄰洪澤,北鄰洪城。妙言寺,原名東極寺,位於鎮榮家市土豆村和鎮朱土豆村交界處,距市徐琳村3華裏。湖州妙言寺卷中的吳圩是烏鎮,而寒山是山。洪澤是兩村交界的洪澤塘河,洪城是馬腰的洪城(省級文保單位)。現在,位於兩個村莊交界處的妙言廟已經消失了,但位於妙言廟西側的三孔石橋妙言塘橋仍在。
湖州妙言寺的故事是如何傳到美國的?
牟渺寫了壹篇文章,描述了妙言寺的建設,華嚴經的刻寫,火焰杯和藏經的收藏。趙孟頫寫完後,沒有石刻。字跡長期藏在僧人手中,元代沒有碑文。直到明朝成化年間,曾監制禦史的嘉善畫家姚壽(公壽)才四次題詩。
根據碑文,這本《湖州妙言寺記卷》當時為玉安和尚所有,《湖州妙言寺記卷》保存完好如新。民國初年,此卷被大收藏家(葉解放後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北京畫院院長)收藏。後來被大收藏家譚晶(區齋)收藏。此卷於65438年至0970年由譚的妻子帶到臺灣省,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收藏。
趙孟頫
趙宋雪(1254-1322),本名趙孟頫,字子昂,號道士,號古爾博水鏡宮。中年時,他是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漢族孟府人。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壹。趙孟頫博覽群書,擅長詩文,經濟知識淵博,工書法,精繪畫,擅長金石,性情流暢,懂得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在元代取得了最高成就,開創了壹種新的繪畫風格,被稱為“元人之冠”。他還擅長篆書、隸書、真跡、書法和草書,尤其擅長楷書和行書。
牟龍
牟字(1227 ~ 1311)專用。學者稱之為淩陽先生,井研(今四川)人,後遷居湖州(今浙江)。他在父親的陰影下進入了官位,並壹度判決浙江和柬埔寨。李宗朝,累官大理邵青,以心思賈似道去仕。公宗德祐二年(1276),元兵困臨安,即度門不得出,隱居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歲。《陵陽集》共二十四卷(含詩六首)。
元代大文學家黃澄對牟其中的道德文章推崇備至。《於吉古園誌》卷十五《牟伯成墓碑》記載:“然而,凡從高官厚祿,在武行上有大成就者,必乞大理公,鞠躬盡瘁,壹言不發而去,終其壹生以此為榮。”可見牟某在當地的名氣和影響力。
牟渺和趙孟頫
牟某因其道德文章成為當時學生模仿的對象,他們都以能與他交流為榮。作為皇室要人,趙孟頫與27歲的牟某交往,留下了很多合作。趙孟頫題寫的許多碑文是牟某寫的,如松江寶雲寺的故事、嘉興重建儒學的故事、湖州妙言寺紀念碑等。,幾乎到了趙孟頫不寫它們的程度,如上述。
大德元年(1297),趙孟頫歸還《牟牟詩集》供友人抄錄出版(《通江續編》卷二十三)。牟龍死後,趙孟頫撰寫了牟龍的墓誌銘(《吳興實錄》卷二十四)。牟秋還為趙孟頫的《文賦》壹書題跋,對趙孟頫的書法大加贊賞(《石渠寶地》卷五)。
南宋滅亡時,牟其中父子早已退休。據《元史·儒林外史》第二卷記載,南宋時期,劉(1219-1295)被貶為元大臣。他曾經招募牟龍的兒子牟應龍為院士,但牟應龍拒絕了,他的家庭狀況日益貧困。趙孟頫為牟應龍寫下《討米帖》,希望仁義之士能幫助他,老友的殷殷關懷躍然眼前。在書中,趙孟頫還將牟應龍比作陶淵明和顏真卿,從另壹個側面高度贊揚了牟應龍的正直。
附上湖州妙言寺的全文。
湖州的妙言廟是前朝的壹位醫生大理·邵青寫的。
中順揚州路泰州尹博士也建議農民趙孟頫書寫並蓋章金額。
妙言寺的真名是東極,距離吳興縣70英裏,靠近徐琳。東臨武丘,南接韓山,西接洪澤,北接洪城,倒映清流,離開喧囂,赤誠也是壹景。首先,宋嘉熙(南宋李宗趙允年,公元1237-1240年)是由人們在壹個尼姑庵中創建的,它成為了壹個蘆笙,其中大多數經典是華嚴,法華和景宗。當我聽說禪師飛往錫時,我對妙言·董藝吉的名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弟子顧山和道安壹起籌錢建造了前後兩座寺廟,兩個翅膀和壹個莊嚴的佛像,並建立了大藏經,給貝去世的人寫信並互相傳遞信息。年利民的屍骨無處可藏,於是前往蓮池尋回。寶祐(南宋李宗趙允年,公元1253-1258)丁巳(公元1257)是尼姑庵的改宗之作,安公繼承了它。安蘇得知趙忠輝的幫助得到了維持,該部符號以A和b流傳。朱殿元應該記得這壹點,這使他更加老練並搶了火。安公正在收集鵝卵石,掃和煨,壹個新的和舊的概念。致遠(忽必烈,元世祖,1271-1294),兩個庭院,全部用於練習。出版《大藏經》,這是我想要的。安公將軍也將北上,最好多關心醫院的事務,後果將在燕國的大城市延壽寺表現出沈默。蓋壹念分明,洞視生死,非毫發無傷。不如實踐真理,重新敘述以前的記錄,然後收集(跟蹤,放置和保存)大量收集供公眾閱讀。在覺醒時期,將建造僧堂的童淵大廳來安裝雕像,設備非常不同。仁臣(公元1292)被法令提升為寺廟,這是壹個巨大的數額。跟著寧真是太好了。重新開發三門兩居室(音響花園、浴室)等房屋。繼續精彩的,如魏。神奇的18歲戰士在後堂的掀背車中金碧輝煌。增良田,建洪鐘。如果妳像魏壹樣,妳會很聰明。方將竭□(廣字頭,上下結構,左上右下,下足)取樂,不久而死。公眾以光明的道德觀追隨它。是弘揚誌向,闡述前朝規矩,重建佛寺,修建毗盧千佛閣和方丈的能力。聖殿的所有戰鬥都局限於成功。
顧沒有記錄下來,但他擔心的行為,因為於右任的文學頭腦,他要求更多的記錄。紀念碑中記錄了若夫譚石的名字及其創建年份。文能人集七地無涯士,九將唱雜花,得天下之主者,類別第壹,善有善報。我老於儒家,沒有多余的時間來準備自己,所以我可以說得合情合理。主是佛心,乃佛心中的事物是和諧的。今天,它博大精深,美不勝收。如果不是佛心,誰能擁有?在宣揚這種思想時,饒毅是深情的,並做出了偉大的佛教作品,然後他將與太陽和月亮相鄰並下車空輪,所有這些都被稱為美妙和莊嚴的人。如果不是,我該怎麽說:
美妙莊嚴的境界與世不同,是偶然造就的。
佛心召喚出壹個真實的模型,純潔如摩尼祖。
明洞十間,殿閣廊列。
天人下金都,土地爺捧青蓮。
善德皆施,祖道廣興。
警品類空渾,名為福壽。
我和何二佛都是儒家,世界不同,但道就是全部。
大自然的優點有什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