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西方國家有孝道文化嗎?

西方國家有孝道文化嗎?

西方人當然孝順父母,他們也會給父母贍養費。西方人和東方人的區別就在於。

西方人相對獨立。不僅孩子獨立,老人也獨立。

所以壹般孩子18歲以後就不會用父母的錢了。而且老人往往不會用孩子的錢。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給父母贍養費。中西方孝道的差異是理所當然的,是可有可無的。

孝道是中國傳統的倫理觀念。“孝”是指孝敬父母。“孝”就是全心全意贍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願。

然而,在英語中很難找到壹個與孝順完全對應的詞。有些人將聖經中的“榮譽”壹詞翻譯為“孝順”,但“榮譽”的原意是“給予崇高的敬意”,但它並不意味著支持和服從。

在孝道問題上,中西方有很大的差異:前者認為孝道是天生的,而後者認為孝道是可有可無的。在西方,子女贍養父母和為父母而死不是他們的責任。大多數西方人並不總是想著孝道,所以他們設立了父親節和母親節來提醒人們這壹點。

家庭的

我們習慣了祖祖輩輩享受天倫之樂。即使我們的孩子婚後與父母分開居住,他們彼此之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西方,壹般是小家庭。當孩子們長大後,他們必須離開家去養活自己。結婚後,他們壹般與父母分開居住。即使孩子和父母住在壹起,他們彼此之間也是平等的關系,並不依賴父母。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孝為先”。牛羊尚且能下跪哺乳,何況人。在生活中照顧和服務父母是必要的。盡管西方人熱愛、尊重和關心他們的父母,但他們不像我們壹樣詢問他們的飲食和日常生活。他們認為父母有父母的生活,有自己的生活就夠了,互相尊重就夠了。過多的關心和詢問涉嫌幹涉隱私。

在德國、瑞士和其他西方國家,孩子們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我們中國人不能理解這壹點,認為直呼父母的名字是不禮貌的。我們總是有“兒子不說父親名字”的禁忌。在美國,老人搬家,請搬家公司,子女不用過來幫忙;周末,孩子們來幫助父母打掃院子和修剪草坪,父母可能需要支付費用。壹位西方外交官的父母來北京訪問,全家老少都去前門烤鴨店品嘗烤鴨。結賬的時候,他們居然實行了AA制。

養老

近年來,中國實施了醫療保險制度,這大大改善了老年人的就醫問題。但是,由於該國仍然比較貧窮,因此無法免費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錢。目前去養老院的老人很少,基本上還是在家照顧老人,靠子女伺候贍養。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

然而,西方的老年人強調精神獨立,不願意依靠子女。當他們生病時,他們依靠醫療保險和醫務人員,養老護理依賴於國家慷慨的福利待遇,而沒有子女的幹預。老年人和他們的子女之間沒有多少經濟聯系。父母不贍養成年子女,反過來子女也不需要贍養老人。

西方的老人壹般住在養老院或家裏,並在他們小時候去看望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只限於假期和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