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流傳過壹句民謠:“石牛出百萬石鼓。”傳說清兵入關,四川連年混戰,張不得不撤出成都。民間歌謠傳說,張戰敗退兵成都時,將“西域大國”的金銀財寶秘密藏了起來。為了將來找到隱藏的寶藏,不至於因為年代久遠而丟失,他設計了石牛和石鼓作為寶藏標記。誰發現了石牛石鼓,誰就可能發現“偉大的西方國家”的神秘寶藏。
張的金銀珠寶千余船從成都順流而下,在四川彭山縣江口鎮“老虎灘”壹帶,遭到川西官僚的突襲。壹千艘船上的大部分金銀珠寶都隨船隊沈入了河中。
2005年4月20日,彭山縣引水工程開工。施工隊在岷江“老虎灘”河床上用挖掘機挖鋪設管道的溝槽時,壹鏟鏟出壹捆***10銀錠,鑄銀錠時“崇禎十六年八月,紋銀五百兩”字樣清晰可見。經彭山縣文管部門初步鑒定,這些出土銀錠屬於明代官銀,為解開張在此“千船沈銀”之謎提供了證據。此次發掘出土的銀錠,無論是從銀錠本身還是其外包裝來看,都與歷史記載相符,從而證實了300多年前張在此沈銀的說法是完全符合歷史真相的。
2015 12 16專家確認張江口遺址,呼籲盡快對其進行保護。2016,65438年10月5日,張“江口”遺址中心區發現壹批珍貴文物。除了刻有年號“大喜”的銀錠和“王喜賞”的金銀幣外,最珍貴的是長12厘米,寬10厘米,重730克。父母張,李的這種白話俚語是和張有關的。當張統治成都時,他派士兵在街上巡邏。當時有兩對夫婦住在靠近城墻的壹個茅草棚裏。壹天晚上,那人喝了酒,沒完沒了地聊這聊那。他老婆很累,開始罵:“都半夜了,妳還是家長,李家還說個不停。”
誰知夫妻二人的對話被士兵聽到了,第二天那人就在政府裏被捕了。張聽了的匯報後哈哈大笑,連連稱是,“好,好!聽著,當他說“張的父母虧欠李的家庭”時,他顯然是指我的父母,(李)虧欠他自己!這是我家的成功!他是壹個好公民,他得到了獎賞,被釋放了。”於是,“張父母,李家短”的白話俚語流傳至今。明末崇禎年間,農民軍首領張攻打重慶後,結識了年輕女子。
於震背著壹個七八歲的大男孩,抱著壹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張勒住韁繩,問對方為什麽拎著大的,拿著小的。於震回答說,最小的是她的兒子,最大的是她丈夫的原配所生。她害怕在戰爭中失去大兒子,為丈夫死去的前妻感到難過。張聽後深受感動,便讓放心回家,在家門口種了壹棵柳樹,他的軍隊保證絕對不會出差錯。
於震回家後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她的鄰居,於是所有的鄰居都在家門前種上了柳樹,果然,他們平安無事。後來,這條街被稱為“劉陽街”。關於張殺蜀的爭議由來已久。清廷和當時的壹些學者指責張在四川制造了多起屠殺事件,這壹點後來被壹些人所承認。但也有人認為,類似的指責有很大的嫌疑,是基於討好清朝統治者和當時的政治反對派(張屬於“賊”)而非客觀事實。
首先前提是:四川人口銳減。萬歷六年(1578)四川人口為3.10273人。(當時稅收是和人頭掛鉤的,所以明末四川的人口比之前的數據要多很多,甚至有幾千萬。),到清初順治十八年,只剩下八萬人(另壹種說法是五十萬)。總之,人口銳減是肯定的。而且從這幾年湖廣填四川的數據可以看出,被調查的村落大部分都是從外地遷來的,所以當時壹定是人口銳減,而且不是23/10的銳減,而是接近滅絕的銳減。正觀(1)在史書和筆記中都有記載。
張的壹些土書史書和當時人的筆記記載,《明史·流氓兔傳》第197卷記載:忠義黃臉虎長臉,人名叫。性狡猾,嗜殺,壹日不殺,不為不歡。以詐取士,聚青羊宮,盡殺之,以筆墨作丘。在公園坑成都人。殺敵98萬。他還派了四個將軍去屠殺郡縣,殺名草。偽滿官員開會前跪拜,數十次叫獒下殿,被獒嗅過的人引去斬首,叫天殺。他還創造了剝皮法。那些在去除之前就把皮切掉的人會被處以死刑。壹個卒會殺壹個人幾次?真厲害* * *殺了六千萬男女。小偷將被絞死。張俊勇、偽都督王明等數十人,都是殺了幾個人,剝了他們的皮,殺了他們的家。蜀中士大夫威逼之下,受假職,敘、、廣元等地大臣,給吳不屈之死。發現他們後所有員工都被殺了。其悲劇性的濫用是不合理的,不可戰勝的。《雲南客的故事》記載:“賊兵拾柴人,皆進城拆屋為薪。他又發兵出去,搜查山野各縣,殺盡男女老幼;如果是半年。八月,獻忠滅成都,燒蜀王之宮,燒未完之屋。所有的石柱和亭子都被毀壞了;那些不能被摧毀的,更容易被燒裂。成都有大城市,也有小城鎮,由張儀修建,漢昭烈皇帝修建。有巨石和鐵拱門,在世界上是宏偉的。宮殿的繁華並不減少資本。是的,都是瓦礫。獻身忠義使他被川兵所殺,妻子男女,但十歲以下只剩下壹兩個。”《蜀叛亂》記載:“若殺其年滿十五歲,各路將聚殺衛七十五萬,新軍二十三萬六千,家眷三十二萬。"後審錄記載:"先查衛兵,查營中新兵,十五歲以上殺之。會計顯示,各路殺的七十五萬禁衛,二十三萬將士,千奇百怪,不分家眷。是壹個殺人償命,解釋道家和浩然之氣,精於醫術和占蔔的人。。。。。。30萬以上的地方,家裏不算。“《聖教入川記》記載:“張滅後,旗兵在川...當時四川人民不願意服從旗人權,逃到當地,集結軍隊抵抗旗兵。這大約是十年。1660年至1660年,四川省決定設官。.....這個時候四川已經復活了。可惜值雲南吳三桂之亂,連年戰亂。從1667年到1681年,連續十五年,四川人到處被關押,不是被士兵搶劫,就是被土匪、小偷所害。.....四川經過這場戰爭,地廣人稀。”②殺死舒的目的。
張從壹開始就不想屠殺蜀,而是在清軍入川,南明反擊,四川人遍地的時候,下令屠殺四川人。事實上,當張下定決心要殺四川的時候,它的控制範圍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奇怪。至於四川人民為什麽造反,是因為張打仗需要龐大的軍需物資,所以才不得不搶四川人民的糧食。此外,張殺人不眨眼,非常殘忍,這導致了四川人民的抵抗。張在梓潼拜文昌侯為祖,對梓潼人比較客氣,當地人對他比較感激,為張修建了文昌廟。還有“七殺碑”的傳說。有人說外國人在1934發現了張的《甲骨文碑》,上面寫著“天對人是萬物,人對天是壹物。鬼神分明,想著自己。”又不是“七殺碑”。其實這塊石碑恰恰證明了張殺蜀的真實性,因為在《蜀筆》、《刻典書》、《陸橋》中都有記載。
(3)塗書物證。
《路橋文姬》中的記載與《柯典書》中的記載基本相同,只是“萬物”是百物,“自省自量”是自省。在這些明清史料中,根本沒有所謂“七殺碑”的記載。至於“七殺碑”,記載的出處是鹹豐年間的《成都縣誌》。據說山上分布著壹塊刻有七殺字的石碑,後來被1914主張除舊的學生破壞了。至於是不是寫著“七殺”,無從考證。還有壹本書叫《平口誌》,是明末遺民彭寫的。這本書的作者終身不肯做官,這本書在清朝的文字獄裏屢遭清朝封殺。這本書還記載了張在安徽鳳陽的燒殺搶掠。如“殺士數萬,刨孕婦,計嬰兒,燒公私房屋二千六百五十余間”。1998年張攻克安徽、賀州時,也發生了“該殺狠人了,還有人綁人殺妻;有嫖女兒殺父的;有肚子裏有嬰兒的裸體孕婦,男女計劃把她們當戲來審;有些人喜歡看著他們的孩子在壹口滾燙的油鍋裏又跳又哭...他們抓了幾千個孩子,走的時候帶不走更多,急著殺,也沒有所謂的暴力。“當然,張是不可能讓去宰川的。他死後,清朝用了十三年才占領了整個四川。
(4)當代學者考證。
據當代著名詩人流沙河考證,成都歷史上發生過三次大屠殺。第壹次在西晉東晉之交:始於公元301年,西蜀強大的氐族李特,調和兩萬余流民,自稱鎮北大學士將軍,舉旗造反,困住廣漢,包圍都城,進城大屠殺。他的兒子李雄被稱為成都王,後來稱帝。播亂50年。第二次是宋元之交:公元1279年,元朝滅南宋,兩次被困成都,先後被屠殺。“城內屍骨140萬,城外屍骨不計”,其惡行勝過李特父子。元朝80多年,成都破敗,從未改善。第三次是張史無前例的大屠殺:明末崇禎十七年(1644),農歷八月初九,張被困成都。張入城,下令三日屠城。3天後大殺停止,每天只殺幾百人來獲得威望。
(5)屠呦呦的遺體。
2014 12,巫溪縣古路鎮村民冉茂林在田間勞作時,意外發現疑似人頭骨的東西。在古路鎮名為余家洞的山洞裏,至今還堆著成千上萬的人骨。據村裏口耳相傳的傳說,張曾帶兵到大巴山區,途經巫溪古路鎮。村民們聽說張進入四川後發瘋了,在他經過的地方有許多人死亡和受傷。相反的觀點(1)是不正確的。
1646,也就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三年,滿清宣布張戰死,四川平定。但事實並非如此。滿清真正平定四川是在13年後的1659年,攻占了重慶。張死後十三年,清軍進攻平定四川。也就是說,在這十三年裏,清軍在和誰作戰?可想而知,四川人民和清軍展開了妳死我活的鬥爭。導致大量人口銳減的時間應該是清軍入川的時候。如果張真的如滿清所宣傳的那樣,“他就是壹個瘋狂的殺手。他差點殺了四川交通能到達的人口密集的地方。”那麽,幾乎無人居住的四川如何抵抗十幾年?已經到了“千裏之外,無人生還”的地步。為什麽清兵要十幾年才能安定下來?
(2)清廷作偽證。
四川平定後,滿清統治者指責張殺光了所有四川人,說張不僅殺人如麻,還在殺人的地方立碑。這就是著名的七殺碑,上面寫著:“萬物生而養人,無人好報天,殺,殺,殺,殺,殺,殺”。不過,這句話很像張的甲骨文碑。但在中國有兩塊張的“甲骨文碑”,少城公園裏陳列的碑上沒有壹個“殺”字,當時的照片還在。另壹塊“甲骨文碑”是1934年壹位英國傳教士在四川廣漢發現的。後來,這塊碑被運到廣漢公園展出。而其碑文正是史料中記載的張的《六字訣》:“萬物與人而生,人與天無幹,鬼神明,自思自量”。都說萬物都是仁慈的上帝賜予人類的,而人卻沒有什麽可以報答上帝,所以人需要反思。清朝的帝王文人把前兩句留在後面,後面七個字的“殺”來突出張的殘暴和清朝的“正義”,其汙蔑之意不言而喻。
(3)當時人寫的史書和筆記的真實性。
《明史》的官方版本記載,張鐘弦在四川殺害了6000萬(6億)人。壹些歷史學家推測,中國人口在明朝萬歷年間達到1.2-2億。但當時全國總人口遠不到6億。可見《明史》官方對張的誣蔑之極。
自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南山集》案至今已有壹百多年。學者和普通百姓不敢私自隱瞞張的真實史料,所以能證明張生平的詳細資料都被統治者沒收了。
《張傳》是根據野史《隋口傳》和《蜀弼傳》改編而成的。《遂口集略》作者吳是的族人,後投奔張而被張所殺。《書證》作者彭尊思,乾隆二年(1736)進士,國子監編修。《後陸緘》的作者毛啟齡,原是明末學者。清初參加反清,流亡多年。康熙十八年(1679),失勢書生毛啟齡投靠滿清,成為滿清正史。推薦博學多才的詞科,給個評語,補史館編輯壹職。康熙二十四年(1685)任考官。可以說,這些人是封建士大夫階層的代表,他們對農民起義的仇恨可想而知,所以他們的書有多大可信度值得懷疑。
關於張殺蜀的各種史書記載中,最離奇的莫過於毛啟齡《後學錄》中所謂的“四路殺蜀”:“自成都,城北威峰山至南北桐梓園綿延七十余裏,屍山如丘。如果他的妻子不能被殺死,她將被帶到水邊。三歲守元日,命四將分草殺之。五月回成都,我值班:平東壹路,殺男五千九百八十八萬,殺女九千五百萬;阜南壹路殺了9960多萬男人,8800萬女人;安西壹路殺了9900多萬男人,8800萬女人;定北有7600多萬婦女,9400萬婦女。獻忠引己者,為朝廷舊營,其數自數。人們必須知道。”把毛啟齡記錄的關於蜀在四路屠殺的數字加起來,被屠殺的人數接近7億。
滿清統治了200多年,戰敗方的記錄早就被銷毀或篡改,只留下對滿清自身有利的“記錄”和當時的宣傳。這樣的“歷史”代代相傳,200年後民眾自然信以為真。
(4)四川人建造的張雕像。
在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七曲山上,有壹座文昌廟,廟裏供奉著張的塑像。當地有關部門發現了張部下的壹塊匾,名為“大溪營約碑”。碑文記載,張部隊紀律嚴明,不準“傷害良民”或“娶當地婦女為妾”,違者“坐在壹起”“綁起來”直至斬首。因此,張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張在西充鳳凰山被殺。當地人非常懷念他,此後不久(康熙年間)就在人煙稀少的風洞樓裏悄悄做了壹尊張像。此舉遭到清廷反對,張塑像屢遭清廷破壞,後墻上立有石碑。這塊石碑叫“滅賊像碑”。如果張真的是土川人,當地人為什麽要為他建壹座寺廟雕像呢?
(5)清廷入川後的大屠殺。
清軍在四川有三次大屠殺。第壹次是清軍大敗西涼軍後,將主力轉移到川東,對抗“黃搖”武裝和南明殘軍。康熙三年,清軍在奎東鎮壓十三支義軍,是第二次大規模屠殺四川人。康熙十二年至康熙二十年的三藩之亂,是四川人的第三次大災難。
所以清軍對四川人民不屈不撓的抵抗進行了徹底的殺戮報復。即無論是“賊”還是無辜平民,都會被斬首。更有甚者,上書順治皇帝要求“人賊混雜,玉難辨。或屠全城,或屠男留女。”
清軍的殺戮在《雲南壹客的故事》中也有記載:“清軍大將梁奕迅驅殘數千,北至綿州,盡殺之,成都疲憊。”。
康熙曾經點過“當場糧”。“只有蜀道是運輸糧食的最重要途徑。適合妳去過的城市和鄉村,應該去賊谷看看。讓官兵入蜀,壹分銀子也不給。”。
清軍敗兵趕到崖州和名山,民間谷、豆、蕎麥被掠奪壹空,雞鴨牛羊被殺,茅舍被毀。人民別無選擇,只能去川西躲避。" .
《清史稿·知望傳》中記載的知望,在康熙的隨筆中說“四川之災,是變相的,是百裏之外的。我在行間運糧的時候,到處都是災難。自平以來,耕種生活,仍有省戶口,但仍是壹萬八千多丁,不及其他省縣。”
清軍中吳三桂的軍隊在四川做了很多壞事。例如,王平的諸侯部將軍貝魯和後來被吳三桂封為護國公的譚紅,他們的軍紀很差。在整個四川,“農民受徭役之苦,商人受暴稅之苦,士兵受戰爭之苦。”康熙十七年,已經是“民不聊生”的局面。
這種殘酷的鎮壓方式其實在四川延續了很長時間。為了掩蓋真相,清朝把他們所做的壹切屠殺都栽贓到張身上。
當然,張在四川做了很多壞事,但他從來沒有殺了所有的四川人,因為滿族人征服了中國。除了“事後檢討”,其他許多材料並沒有把責任全部推到張身上。張壹壹殉難到鳳凰山。鳳凰山位於西充縣城東南15公裏處,東有多寶寺、太陽溪,西有金山鋪,面積25平方公裏。它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的殉難地。
石寨門,建於鳳凰山東、西、南三面,昔日古戰場,毀於1958。然而,仍有許多與大西軍在這裏紮營的戰鬥有關的遺址和遺跡,代代相傳。山上有150畝的寬闊土地,被稱為“軍營地”,是張紮營的地方。山頂有壹塊方形巨石,長約2.6米,寬4米,高4米。因張經常在此查看地圖、觀察地形、研究作戰計劃,故名“石將軍”。鳳凰山東麓的三塊大石頭,每塊長約7米,寬6米,高4米,被稱為“三石”。相傳,張曾把勝利的糧食、衣服、金銀等財物放在三塊石頭上,當眾分給貧苦農民。時至今日,當地仍流傳著“窮人來三石,有衣穿,有飯吃”的說法。以前乞丐都喜歡在這裏看。晚上,他們經常在中間壹塊磁性石頭下的壹個巖洞裏過夜,這個巖洞被稱為“乞丐洞”。鳳凰山北側有壹座山,名為“紮旗山”,張在此懸掛軍旗。東南面的深溝叫“曼高溝”,是張部隊養戰馬的地方。東南有“牧馬嶺”,是大西軍放馬的山頭。鳳凰山東麓太陽溪西岸的斜坡,就是張在壹次清兵激戰中被箭射中的地方。鳳凰山東南稱“帶箭嶺”。相傳是張被箭射中後,士兵扶回營的不幸之地。在山頂的東側,有壹座小山(土堆)是張的墓,至今仍然存在。過去,農民路過這裏,往往會有意識地添上壹杯黃土,以示豪氣。在這些地方,出土了許多明代武器,如戈、矛、箭簇、大刀、馬鐙、炊具等遺物,其中壹些收藏在西充縣文化館。
西充縣1983在這裏樹立了當地的名牌,並在帶箭嶺樹立了“農民革命領袖張”紀念碑,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的為紀念碑題詞。西充縣人民政府於3月1983公布“鳳凰山,農民革命領袖張殉難處”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當地政府在鳳凰山封山育林,修道路,立碑文,建水池,成為人們遊古尋幽,鼓舞士氣的旅遊勝地。見:張家廟。
在四川省梓潼縣城北八公裏的川陜公路旁,有壹座奇曲山,雙峰並峙,柏樹茂密。宏偉的古廟建築群就坐落在這裏。這裏的梓潼廟還供奉著張的塑像。依山而建的房屋和亭臺樓閣,在林間若隱若現。寺內風洞樓的墻壁上,有壹塊清乾隆七年(1742)綿州安弘德所毀的“毀賊像”石碑。紀念碑高1.33米,寬0.73米,厚0.1米。碑上的題詞是安鴻德寫的。1984年,執導電影《二英雄會》,飾演張。1988年,許、劉執導電視劇《英雄可以做夢》,許思賢飾演張。2010,央視播出紀錄片《張,中國著名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