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1927,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壹天。那是我父親艱難的日子,到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親每天晚上都很晚才回來。每天早上,我不知道他什麽時候又出去了有時他呆在家裏,埋頭整理書籍和文件。我蹲在他旁邊,看著他把書和寫有字的紙片扔進爐子。
我奇怪地問他:“爸爸,妳為什麽要燒它?太可惜了。”
過了壹會兒,父親回答說:“如果妳不想要它,就燒了它。”妳的孩子知道什麽!"
父親很善良,從不責罵我們,也從不打我們。我總是喜歡問我父親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不管他有多忙,他總是對我的問題感興趣,總是耐心地告訴我。這壹次,我不知道父親為什麽給了我這樣壹個模糊的答案。
後來,我聽母親說軍閥張左林要派人來查看。為了避免黨組織遭到破壞,父親不得不燒毀壹些書籍和文件。才過了兩天,就真的出事了。工友顏真三壹大早就去逛街了,直到晚上才回來。第二天,我父親知道他被帶到了警察局。我們都為這個工人感到不安和焦慮。
李大釗簡介:
李大釗(1889 10 10月29日-1927 4月28日),河北樂亭人。1907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學院。1913畢業後赴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
李大釗同誌是中國* * *資本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 * *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壹。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傑出的領導人,而且是壹位學識淵博、勇於探索的著名學者,在中國* * *資本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占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來源:李大釗之女李興華《十六年前的回憶》。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李大釗的女兒李興華於1943年寫的,這壹天正好是李大釗逝世16周年。作者寫這篇文章是為了描寫中國* * *生產黨的重要領導人之壹李大釗同誌在殘酷的白色恐怖下堅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敵人法庭上英勇作戰,最後壯烈犧牲的故事。
作為中國* * *產黨的創始人,李大釗壹生為中國* * *產黨做了很多工作,壹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可以寫。但從時間上來說,本文只選取李大釗生命的最後兩三個月,從1927年春到4月28日被害,時間並不長。
內容只寫了三個片段:第壹,被捕前,壹向和善、從不責罵孩子和回答問題的父親,在火邊燒書和打印文件時,對我的問題含糊其辭;第二,當他被捕時,他的父親面對粗魯而兇狠的敵人時不慌不忙,沈著冷靜;第三是父親被捕後在法庭上的表現。
然而,這位父親對子女的恩情、對家庭的深情、對黨的忠誠,以及為革命事業不屈不撓、無所畏懼、義無反顧的崇高形象,仍然歷歷在目、歷歷在目。這壹切都有賴於作者對典型案例的精心選擇。
百度百科-十六年前的記憶